四月底跟友人到怡保一日遊, 少不了要去吃當地名食芽菜雞, 選了一家有空調的進去坐, 友人眼利, 見到牆上有一幅似已褪色的照片, 相中人是香港知名食家蔡瀾, 照片有蔡的書法簽名, 日期是2018年某天; 蔡的字不屬蒼健有力, 總覺陰柔纖瘦, 卻帶幾分放任。就照片所見, 其時七十多歲的蔡san, 精神奕奕, 似沒啥老態, 只是不笑; 後聽知情人士說, 蔡去食肆吃飯, 店家總想與之拍照, 他來者不拒, 只是有笑與不笑之分, 如笑, 即此家的東西深得他心, 有推薦之意。點了兩人份的雞, 碟上似是頭頭尾尾拼湊, 沒什麽正經部位, 有點失望。
這天網上FB看到他的留言, 竟是一則助理代登訃文, 公告大家蔡san於兩日前安詳仙遊, 大體並已隔天火化, 不辦任何喪禮或追思儀式, 就像他的老友倪匡兩三年前過世一樣, 謝絕人世間一切繁文縟節。而他另一位早走好多的老友黃霑, 好像有在大球場辦了一大型追思會, 記得電視上有看到他到場, 穿一襲灰色長衫, 揹一招牌和尚袋, 在黃照片前鞠了個躬, 便頭也不回的離開會場。雖則知道他年前不慎跌倒斷骨做了手術後, 身體已大不如前, 只能以輪椅代步, 並搬到酒店公寓住, 整天對着或亦寂寞的維多利亞港, 有八個助理和工人照顧起居, 據說月花50萬, 於他來講實毛毛雨, 因生財有道, 身家優厚。但看了留言, 也有種莫名的感傷, 戚戚然不知說什麽好, 也沒點憂, 也沒寫RIP。
其實不算他的讀者, 從來沒買過他的書, 文章或有時在報紙上看過一篇兩篇, 印象都不深。他曾是蘋果日報的重量級專欄專家, 晚期他一本關於他在邵逸夫身邊謀事的書, 內裡文章每逢週日在蘋果日報連載, 卻令人看得趣味盎然, 知道不少舊日邵氏電影王國的人和事, 並看到他一生最憎惡是何人, 一篇都沒錯過。到蘋果被迫關閉時, 好像還差四五篇沒登, 後來是等到書出版後到書局打書釘補看了。那年書展他也辦了講座, 偌大會場座無虛席, 跟倪匡的有得比, 且不少觀眾似都來自國內, 因他在大陸據說有兩千多萬粉絲, 不時都有普通話問問題。自己也問他, 蘋果沒有了, 往後如何才能看到你的文章呢, 他說去網上吧。網上沒看到什麽文章, 卻有看到他在花花世界的youtube片, 去這去那, 講飲講食。據說他過去給壹傳媒週刊報紙寫文章, 年收入起碼一百萬, 文字有價, 他或絕無僅有。
走後回響盈貫, 不知他有否聽到? 想他瀟灑一生, 揮揮手也就算了, 不當回事。 草草不工, 匆匆上路, 千山獨行, 不必相送。殖民地走來的風流人物, 香江又少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