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便溺
每日大小功課
最怕路上匆急
覓無道場
東京都澀谷,
嶄新公共便所十七
市廛星羅
建築名師設計
外型獨特
方圓幾何
密實透明
道在其中
賞心悅目
世事紛亂
不公無道
雜思憋了一肚
坐進玻璃道場
門一鎖
外面即落幕
默默獨自解道
世界干我若何
新活日常
看書望樹
每日清潔道場
馬桶孜孜抺拭
予人綺麗方便
或亦一大功德
惠比壽的晚霞
代代木的烈日
原宿澀谷人潮
迷失南新宿
尋找新穎道場
走進Tokyo Toilets
便溺日常
新活有道
道在便溺
每日大小功課
最怕路上匆急
覓無道場
東京都澀谷,
嶄新公共便所十七
市廛星羅
建築名師設計
外型獨特
方圓幾何
密實透明
道在其中
賞心悅目
世事紛亂
不公無道
雜思憋了一肚
坐進玻璃道場
門一鎖
外面即落幕
默默獨自解道
世界干我若何
新活日常
看書望樹
每日清潔道場
馬桶孜孜抺拭
予人綺麗方便
或亦一大功德
惠比壽的晚霞
代代木的烈日
原宿澀谷人潮
迷失南新宿
尋找新穎道場
走進Tokyo Toilets
便溺日常
新活有道
強權面前, 基本無法, 那怕無須有, 只能乖乖坐進去, 一坐便是四年。終於出來了, 在網上打招呼, 支持者紛紛湧入致意, 歡迎妳回來。曾經擔心四五十個無辜者, 她年紀第二大, 60多歲女流之輩, 困難日子如何捱得過去; 卻仍長髮盤髻, 目光炯炯, 硬朗如昔。也聽說她在內教人英文, 自修精進法文, 日子有功, 另有辰光。
忽見她一張機場照片, 說外遊探親, family trip. 也曾懷疑雖出禁房, 是否發還護照, 出入境自由; 很快又有照片報平安, 說已身在花都巴黎, 支持者又是一番歡呼, 佳人安好無恙。除了巴黎, 又登了兩張照片報遊踪, 有列出所在名稱, 但卻都沒聽過究竟法國何處, 便查了一下Google map, 原來都在南特不遠, 一是海岸城鎮, 一是離岸小島, 便留言問: Brittany? 隨後有人點讚, 那應該就是了。
家裡有一大開本彩色圖片集, 名為The Enchanting Brittany, 已經放在書架上很長時間, 其實都沒仔細閱讀過, 是那年帶客戶到印刷機製造廠參觀考察, 廠家送的紀念品。工廠在南特(Nantes)市外圍, 屬Brittany地區, 從巴黎Montparnasse坐火車來, 大概兩個多鐘; 除了一回帶客戶來, 還有一回跟一北京同事到此培訓了幾天, 但好像除了南特市區, 沒有去過什麽地方, 只記得好像有一次去過海邊, 這海是大西洋, 似亦是它的標誌, 藉以跟其它法國地區的分別所在。印象中南特市中心不大, 一兩條大街一會兒便走完, 但它聞名於世或是出了一著名作家, 八十日環遊世界, 以及地心探險記的Jules Verne; 還有畫家高更接受梵谷邀請到普羅旺斯的Arles, 如公社般一起作畫起居, 之前好像也是住在Brittany。
這地方後來便一直沒再去過, 不知將來可會有機會舊地重遊; 但網上看遊踪, 藍天綠海, 自由自在, 欣悅飛翔, 蜀不必思。
之前有聽某影評人說, 這戲似有意妖魔化聾人族群間的某些東西, 由於不覺有吸引力進戲院看, 一直不以為意, 雖則戲中男女主角有得金馬提名, 女的最終更奪得影后寶座。
終於在飛機上看了, 原來無聲世界中的掙扎日常, 聽人或未有所聞。究竟手語、口語或人造耳蝸, 那種才是聾人跟別人溝通的最佳工具呢? 當中的抉擇, 或有先天後天之別; 像女主角三歲時因病失聰, 媽媽千方百計要她像正常人一樣, 嚴禁她學手語, 視之如邪教的手舞指劃, 要她努力不懈專學口語, 錄好的電視節目要一看再看, 一聽再聽上百次, 直至能跟節目中人說的一樣才可罷休。更藉科技幫助, 裝上人工耳蝸, 便能極大程度上聽到別人說話, 能聽能說, 大學成績優異, 進金融機構, 考精算師資格, 人生前程或比一般正常人美麗錦繡。
男主角屬先天聾人, 一家四口, 沉默無聲, 飯桌上手語激辯, 似有種靜逸的和諧, 他更以聾人為榮, 覺得手語就是他們的母語, 堅決不裝什麽高科技產品在耳朵上, 沉醉在海底的無聲世界, 如魚得水, 遠離繁嚣嘈雜就好。他的小學好友, 不知是先天或後天失聰, 但他會手語, 懂口語, 還裝上人工耳蝸, 在一攝影公司工作, 沒有身份認同問題, 如正常人一般工作, 一般拼搏, 出聾入聽, 不一樣就是力量, 笑容永遠掛在臉上。
戲中如有所妖魔化, 或似是針對人工耳蝸, 因所謂科技產品, 壓根兒就是一盤生意, 估計要裝上一套價錢不菲, 女主角幸有機構贊助, 更以她做大使代言人, 藉以推廣。大型金融機構也因而聘請她做助理, 藉以宣揚傷健共融, 或亦有良心機構的招牌。請了你, 卻不需你做太多工作, 沽名釣譽, 猶如請了一隻吉祥物, 安放在公司; 女主角耿耿於懷, 難以融入, 一點都不快樂。
也許電影要說的, 是做一個自在的人, 無論誰人何人; 如戲中一不高女孩說, 她也曾經裝了人工耳蝸, 但一直不能適應, 最後學了手語, 覺得很舒服, 同濟溝通完全沒問題, 在一聾人辦的咖啡室工作, 很開心。女主角的人工耳蝸過期故障要換新的, 她卻似找到聾人的真正語言, 沉迷手語學習, 最終似也沒再換套新的, 樂於在聾人小學做一個手語翻譯, 做一個自在的自己。
他說小時候好像五六歲得了一場病, 此後右耳便聽不到聲音, 便獨耳走天下, 生活似也沒什麽不便, 只是二人並坐, 要坐在他左邊, 談天說地, 沒有隔閡。只是說了什麽, 傷了他心, 從此什麽都聽不進去了。不管你怎麽說, 都消失於空氣中, 一切社交工具都中斷了, 世界再也沒有回聲。曾問他為何說話用的詞彙總那麽極端那麽嚴厲, 他不語沒回答; 卻說從前某個朋友斷交後再也沒聯絡, 為何如此絕情。
真不知怎麽說。
粵語片骨幹, 女78, 一代女俠, 男88, 頂尖武指, 恩愛伉儷, 如影隨形, 牽手半世紀, 圈中人無不稱譽。
十數日前, 男高樓一躍而下, 當場嗚呼, 據說因妻患惡疾, 心力交瘁, 情緒低鬱; 不悉妻可知夫亡, 惟十數日後, 也撒手塵睘, 黯然離世。後人安排同喪合葬, 夫唱婦隨, 不忍分離。
老歌一闕: 我倆已是無力前行, 跟你一起飛去。鶼鰈情深, 如許真實演繹, 如許哀傷動人, 他們一起飛去。
四月底跟友人到怡保一日遊, 少不了要去吃當地名食芽菜雞, 選了一家有空調的進去坐, 友人眼利, 見到牆上有一幅似已褪色的照片, 相中人是香港知名食家蔡瀾, 照片有蔡的書法簽名, 日期是2018年某天; 蔡的字不屬蒼健有力, 總覺陰柔纖瘦, 卻帶幾分放任。就照片所見, 其時七十多歲的蔡san, 精神奕奕, 似沒啥老態, 只是不笑; 後聽知情人士說, 蔡去食肆吃飯, 店家總想與之拍照, 他來者不拒, 只是有笑與不笑之分, 如笑, 即此家的東西深得他心, 有推薦之意。點了兩人份的雞, 碟上似是頭頭尾尾拼湊, 沒什麽正經部位, 有點失望。
這天網上FB看到他的留言, 竟是一則助理代登訃文, 公告大家蔡san於兩日前安詳仙遊, 大體並已隔天火化, 不辦任何喪禮或追思儀式, 就像他的老友倪匡兩三年前過世一樣, 謝絕人世間一切繁文縟節。而他另一位早走好多的老友黃霑, 好像有在大球場辦了一大型追思會, 記得電視上有看到他到場, 穿一襲灰色長衫, 揹一招牌和尚袋, 在黃照片前鞠了個躬, 便頭也不回的離開會場。雖則知道他年前不慎跌倒斷骨做了手術後, 身體已大不如前, 只能以輪椅代步, 並搬到酒店公寓住, 整天對着或亦寂寞的維多利亞港, 有八個助理和工人照顧起居, 據說月花50萬, 於他來講實毛毛雨, 因生財有道, 身家優厚。但看了留言, 也有種莫名的感傷, 戚戚然不知說什麽好, 也沒點憂, 也沒寫RIP。
其實不算他的讀者, 從來沒買過他的書, 文章或有時在報紙上看過一篇兩篇, 印象都不深。他曾是蘋果日報的重量級專欄專家, 晚期他一本關於他在邵逸夫身邊謀事的書, 內裡文章每逢週日在蘋果日報連載, 卻令人看得趣味盎然, 知道不少舊日邵氏電影王國的人和事, 並看到他一生最憎惡是何人, 一篇都沒錯過。到蘋果被迫關閉時, 好像還差四五篇沒登, 後來是等到書出版後到書局打書釘補看了。那年書展他也辦了講座, 偌大會場座無虛席, 跟倪匡的有得比, 且不少觀眾似都來自國內, 因他在大陸據說有兩千多萬粉絲, 不時都有普通話問問題。自己也問他, 蘋果沒有了, 往後如何才能看到你的文章呢, 他說去網上吧。網上沒看到什麽文章, 卻有看到他在花花世界的youtube片, 去這去那, 講飲講食。據說他過去給壹傳媒週刊報紙寫文章, 年收入起碼一百萬, 文字有價, 他或絕無僅有。
走後回響盈貫, 不知他有否聽到? 想他瀟灑一生, 揮揮手也就算了, 不當回事。 草草不工, 匆匆上路, 千山獨行, 不必相送。殖民地走來的風流人物, 香江又少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