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31, 2017

七八

IMG_20171221_220816

匆匆十年
又一個七落八上
橋下依然
年月穿梭不停
老皇遠去
新皇危立
民主倒退
軍頭專政
暹羅十年一覺何夢
而一個人的途上
年月奔走遠方
北光南虹過後
路上卻是仆倒滑瀉連連
體傷未癒七八
這十字路口又在忐忑
下一個十年想亦匆匆
無緣人永遠在途上

Tuesday, December 26, 2017

七彩


窗外沒有風雨
不太燦爛的晨光
卻瀉進房內一道彩虹
異國居停
坐困愁塔
內裡東西盤腸而下
四壁呼鳴風嘯
搜索磯碌枯腸
究竟吃錯了什麽
落得如此下場
平安夜的彩虹
真箇瀉到七彩

Thursday, December 21, 2017

鄉愁

詩人駕鶴遠去
留下一片鄉愁的紛說
郵票船票和海峽
盡是愁的載體
如今坐困愁城
不需任何物件和邊界
只有像鐵軌一樣長的時間和記憶
故鄉就在眼前
愁緒揮之不去
奮發的那頭 沒落的這頭
自由的那頭 窒礙的這頭
高端的那頭 低端的這頭
我城哀愁
香江也許盡頭


Saturday, December 16, 2017

滔滔


離盟千頭萬緒
人人心底一個謎語
世上一切分合
不過軟硬若何而已
人間縱使換了兩岸
潮水依舊橋下滔滔
霏雨寒風
遠方一樣迷茫的香江
此番節節落退
變與不變
盼看上善若水的景況


Tuesday, December 12, 2017

荒涼



大地崩裂
北美歐亞分道於此
彼之天涯我之海角
遙遙今古
年月相望五公里
昔日盜海飄泊
幸有一島化外的荒涼
以民為主
古老議會的所在
迢迢遠路
四野茫茫
冰封的心如何熾熱
新世界在此交接
接上一片久違的懾人荒涼



Friday, December 08, 2017

低端

北京市政府下令清拆市區邊皮地帶的所謂違建民宅, 以防隱患引起火災, 旗幟鮮明說要趕走低端人口, 扮靚環境, 新領導上任火氣轟轟, 明言刺刀見紅也在所不計。幾十上百萬被稱為低端人口的, 全是離開家鄉到北京打拼的外來民工, 身屬社會低下層, 在北京或已十多年, 共和國首都討生活, 也默默為其飛快的發展建設作出棉棉貢獻, 卻沒有當地戶籍, 沒有任何社會福利保障。如今秋後扇捐, 在日漸蕭殺寒冷的京城, 據說充滿自信的強權政府卻要斷水斷電, 非要把他們狠狠趕走不可; 除北京外, 外圍的四省二十幾個市也一律不准他們居停, 天子腳下, 京畿重地, 全無低端人口立足空間。

七八年前在北京工作, 辦事處設在崇文門新世界的辦公樓; 這裡一大片幾全是港商發展修建的嶄新寫字樓及住宅樓房, 百貨公司超級市場電影院各種食肆, 應有盡有, 日夜人來人往, 很是興旺。公司租了個倉庫在某處, 有一次跟同事一起去盤點存貨; 從辦公室後面的廣渠門大街出發, 車子一直往東走, 一個彎也沒轉, 約廿分鐘左右, 便到了倉庫所在地, 或是四五環的邊緣地帶, 景象跟崇文門完全不一樣, 沒有高樓大廈, 周圍一片泥黃, 樹也不多, 灰濛秃秃, 走進村裡全是泥土造的房子; 下午時刻, 大人或多上班工作, 沙泥里巷只見兩三個穿著有點邋遢的小孩在玩耍。所租倉庫為鐵皮建築, 雇有一名附近居住的大叔看管, 說話鄉音濃重, 或亦北京打工的外來人, 能找到這份相對穩定的倉管工, 似也珍惜非常, 對辦事處來的我們畢躬畢敬, 言笑晏晏。

才廿分鐘車程, 便似另一洞天, 這或就是北京的貧民窟, 住的應多是外來民工或北漂者, 來自窮鄉僻壤, 一心到北京找機會碰運氣, 只要能掙錢的, 他們什麽都願意做, 沒啥怨言。就是在城內, 他們也身影處處, 偌大的京城如果沒有這股強大的勞動力, 還能運作順暢嗎? 那時好像在修地鐵新支線, 崇文門內大街一大塊劃為工地, 像在下面挖隧道; 而在大街的一旁卻臨時造了一排長長的簡單板房, 兩層高, 裡面全放了上下鋪的床, 密密的一個一個挨靠着, 晚上散步走過, 看見裡面昏暗燈光下滿睡着人, 竟有點集中營的況味, 血汗工地駭然而生。不問而知, 他們都是工地上的外來民工, 正為首都的基建流血汗, 卻不知有否被高端主管剝削對待?

一次去溫州拜訪新客戶, 生意項目談得不怎麽樣, 但晚上客戶也接待一起吃飯。飯桌上相互聊天, 其中一位科長頗健談, 天南地北說個不停; 突然他說中國現在已出了一個貴族階層, 聽了貴族一詞有點愕然, 感覺跟什麽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完全拉不上關係。科長是說中國現在有錢有權的人, 他們自成一個關係網絡, 互相照顧, 自覺高高在上, 也不想讓沒錢沒權的人攀到他們圈內去。原來這科長觀察入微, 了解國情人情, 只是說早了七八年, 沒用上高端人士, 而用了貴族這封建名詞而已。

曾認識一位銷售經理, 普通話說得不怎麽樣, 介紹機器時, 不說技術先進, 只一味說很高端很高端, 初聽時感到非常礙耳。端者, 西文end 之譯也, 高端低端, high-end , low-end, 沒想到形容機器尤可, 現專制政府竟用低端人口來形容人民, 冷酷無情, 堪比納粹法西斯。昔日貧下中農, 成分又紅又專, 共產黨靠之起家奪天下, 現在據說大國崛起, 富強復興, 卻全變了低端人口, 真箇情何以堪。

可以共患難, 不可共富貴, 曾幾何時, 大家都是低端人口, 現在既得利益的專制政權, 一濶臉就變, 高高在上, 視人民如草芥, 要把貧苦百姓攆出城外, 要他們露宿寒冷街頭, 像紅軍走難長征的永遠在路上, 自己卻高床軟枕, 安睡中南海。
低端人口, 如此貶損, 不外是漢人學得胡人語, 爬上城頭駡漢人吧了, 簡直雜種所為。

帝相本無種, 雜種優為之, 這或許就是中國的宿命了。



Tuesday, December 05, 2017

噴炸

VID_20171120_144947

大地一片熱心
或也一股怒氣鬱在胸間
世事紛亂不平
看在眼裡
壓在心頭
怒氣沸熱難忍
蠢蠢欲炸
終於熱到爆炸
一潭鬱燥噴炸空中
到底意難平
熱心又再憤憤沸釀
怒氣又難消
週而復始
噴炸剎那又可期

Saturday, December 02, 2017

冰痛

遠遊歸來, 瞥見下午電視上的韓國節目, 畫面竟是大雪淋漓的雷克雅未克, 白茫茫中似還認得上週身處的所在。 所謂實況節目好像是說三個韓國人想自駕去黃金圈(Golden Circle)看大瀑布, 正在租車; 他們好像有很多問題, 租車公司的男職員卻一臉冷然以對, 沒有太多的表情, 人如國名, 冰冰的, 冷冷的。 在那裡留了五天, 對冰島人的觀感, 似也如此; 也許到冰島旅遊的人畢竟太多了, 人口才三十萬左右, 但遊客卻年達二百多萬, 本地人是否感覺生活受影響而有點不耐煩? 但導遊說, 旅遊業是冰島第一產業, 漁業居次, 外來遊客對冰島的貢獻應也不小吧?

地廣人稀, 導遊以荷蘭作比較, 地是人家的多少倍, 人口又是人家的幾分之幾而已, 據說納稅人口才二十萬, 負擔之重可想而知。或因如此, 冰島衣食住行樣樣都昂貴? 住的單人房連廁所, 每晚約港幣600元, 訂房時查了又查, 比了又比, 這或是全市最經濟便宜的單人房了; 房間大小還可以, 但遠不如別的北歐旅館的精緻雅潔, 工作人員似也懶得打掃清理, 每天只換毛巾倒垃圾而已。廁所設計尤其彆扭, 沖浴隔板緊貼廁塔, 致令坐塔沒啥空間, 洗澡時轉個身也困難。洗澡時一陣濃烈亞蒙尼亞味, 很是嗆鼻, 向店主投訴, 他說冰島的熱水帶有硫磺, 有味道免不了, 他們冰島人都很習慣; 他說冷水清潔無味, 可直接飲用, 但廁所內的冷水水龍頭, 扭盡也只是滴滴細流, 一點都不暢快。房費不包早餐, 要吃的話, 另收約12歐元, 只是麵包冷腸芝士烚雞蛋等, 品種不多, 數量全是一點點, 感覺不值也就不吃了。冰冷之外, 或也貴而無心。

遊客最多似來自英國, 每天好幾班飛機來回兩地, 自己便是坐英航去的。沒去之前, 感覺好遙遠, 但從倫敦飛, 其實只兩個多三個小時的航程而已, 很快就到了。到冰島旅行, 主要是想看北極光, 但訂了行程才聽人說, 雖則冰島全境處於北極光帶中, 但經常有雲, 要看到也不是那麽容易, 事前又聽旅館人員說, 行程那段時間或會下雨不斷, 心下冷了大半截, 看光可能會泡湯了。到埗當天晚上便參加捕光團, 等了一個晚上, 無果, 渴睡當中迷迷糊糊回到市中心, 已是凌晨一兩點。

第二天晚上再去, 旅遊車坐得滿滿的, 向黑暗所在進發, 去到一個地方已有十多輛旅遊車的遊客在等待光的出現; 黑暗中不知身處何方, 或是一個積雪的平野, 有一小屋, 屋內有賣熱飲小吃, 遊客出出入入, 外面太冷, 不能久停, 便回屋內暖候佳音,。突然有人大喊, 北極光出現了, 大家便一窩蜂衝出去爭看; 只見高曠星空下, 有一光點繚繚而起, 緩緩漫開, 猶如水氣般越來越大片, 漫衍凝凝, 一抹濛濛橫亙在無垠夜空。似沒看到光的顏色, 好像要透過照相機曝光才可捕捉經典的北極綠光, 尋常人無慧眼, 只有近視眼, 實難窺見不輝的真光。 隔了一會, 又有人大喊, 北極光在跳舞了, 又是一陣騷動; 只見那水霧狀的光濛在慢慢流動, 忽呈一條條光的橫線, 淡淡的紅光黃光似有還無, 光影流離, 更見活躍, 或正起承轉合的變形當中, 此時才情不自禁的呼出驚嘆, 或亦目的已達, 不枉此行。回程時導遊說, 你們太幸運了, 今晚所看到的北極光是這個月來最圓美最好的。

隨遇而安, 想去第一景點藍湖因額滿未能如願, 報了名的南岸冰川冰湖十四小時一日遊, 原本滿心期待, 卻據說南岸或有風暴連續兩天取消, 只好作罷; 來了五天只去了黃金圈及看了北極光, 雖則萬里迢迢, 也不覺失望。兩三天獨自在地球最北首都小城信步閒逛, 到舊碼頭走了一下, 知道冰島曾與英國打了一場沒有硝煙的魚戰或諧音冷戰(cod war)以爭取捕魚海域; 外型像是穿了珠片衫的劇院大樓獨立海角, 與海上不遠處的兩座冰山日夜對望, 再而沿雕塑海岸往西走, 海風冰冷刺骨一路毫不留情吹打, 雕塑只看到一個, 只呈骨格的維京海盜船或正欲迎風起航。

從海邊往山丘走, 經過一間一間看似木構彩屋的住宅區, 到了市政府邊的大池塘(The Pond), 池水全結了冰, 堅硬可行, 一大群野鴨鵝也只可在冰上遛躂, 無水可游。又到了本市地標的三角形高尖教堂, 堂內非常素雅, 完全沒有任何雕塑偶像, 但可乘電梯到尖頂遠眺全市, 要收費沒上去, 但來了這裡終於知道一幅由上俯瞰市內猶如玩具彩屋的經典照片, 原來是在這裡教堂頂拍的。去不了藍湖, 便從城東走兩三公里路到城西的公共游泳池游泳, 地熱是這裡的天然資源, 泡在露天熱水池裡, 天空隱約飄着小小雪粒, 也很悠閒自在, 費用比去藍湖便宜很多很多, 但卻不知泡的算不算溫泉?

之前應曾下了大雪, 街道路上都還有積雪, 一些更已硬化成冰, 走路時都戰戰兢兢, 深怕一不小心或滑倒街頭。哪知越怕越見鬼, 竟然在這最北之地仆跌兩回, 左手腕傷了又傷, 疼痛非常。一回在尖頂教堂旁佇立一陣想看路怎樣走, 或站近小斜坡的邊緣, 突然便滑坐地下, 左手着地受力太猛, 手掌腫脹, 拿碟子也覺痛及無力。一回游泳完了回飯店, 大風驟起, 越刮越猛, 風力之大或與九級颱風可比, 幾近寸步難行, 更怕會被狠狠吹倒, 怎知突然可是踩了冰, 還是真的難敵強風 呼的便俯跌行人道上, 又是左手着地, 傷上加傷, 苦不堪言。

看天行事的國度, 也是禍福相倚麽? 是幸運看到北極光, 而才有狼狽仆跌的傷痛麽? 遠行歸來, 看了醫生, 幸虧沒有骨裂, 但手腕仍隱隱作痛, 用力艱難。 冰與熱的邊緣, 一趟光與痛的美麗和哀愁, 心有不忿。


Wednesday, November 22, 2017

極光

極光不光
一道飄渺浮在空中
人無慧眼
難窥不輝真光
路途遙遙千萬里
極上捉影捕光
幸有星星相聚夜空
冰地上滑倒幾趟
銘心刻骨是光還是痛
人生碌碌無着
極光無色亦是空
多少因緣際會在其中
今夜幸運看光
哪知明日又再仆跌狠痛

IMG_20171120_231412~2

Saturday, November 18, 2017

歸去

IMG_20171110_124843
我皇歸去
高臺上縷縷輕煙
四方神佛瑞獸簇擁送駕
裊裊仙遊極樂世界
留下一片金碧和青蔥
還有子民頓失所依的哀愴

IMG_20171110_132148

守喪一年起高臺
多少匠藝巧工
多少細磨精雕
以誌千秋巍巍功業
高臺起了又拆
幾番心血隨皇歸去
如此燦燦輝煌
一期只得一會
人生難得幾回看

IMG_20171110_123456

Tuesday, November 14, 2017

絲柏



當我給我弟弟寄下一批畫時, 我會加多一幅絲柏(cypress)給你, 此刻我還正在畫, 想加一個小小人物進去; 我一直未能畫出自己對它們的感受, 在大自然面前, 我會被種種情緒完全操控, 簡直就是暈倒的感覺, 結果往往兩個星期內我什麽工作都做不了。

中學老師曾在紀念冊裡, 寫下這樣的句子:
松柏不歷風霜, 幾與凡卉無異。

原以為松樹柏樹都是生長在高山崇嶺, 沒想到水平幾米的低地也有它們的踪跡, 法國南部普魯旺斯好像還不少, 當地人說北方強風(Mistral)一來, 幸虧有這柏樹阻頂一下, 挫挫強風刺骨的銳氣, 減少點破壞。

除了向日葵, 梵高對絲柏似也情有獨鍾, 一直都想畫。但驚恐情緒一來, 梵高對事物的觀感好像都會走樣變形, 這高佻尖錐形的植物, 樹體緊緊抱成一團, 密不透風, 沒有一絲空隙, 會被扭曲成一個個憤怒的火焰, 熊熊上升。

走過維多利亞公園, 驀然發覺這裡也有這種高錐形的柏樹, 但似僅作園圃裝飾之用, 絲毫阻頂不了北風悍然吹襲, 歪風野蠻亂吹一通, 這南陲之地, 一切便都走了樣變了形, 再也回不去從前。

梵高歷盡坎坷和風霜, 與柏長青; 香江沉淪, 終究是凡卉。




Saturday, November 11, 2017

佛誕



不約而遇
佛誕日來到神前
佛光普照
四面一片花與燭的煇黃
善男女川流擁擠
虔誠塞成火熱一團
尋找下跪上香的空隙
又再祈求一直所求
香火如此鼎盛
燎繞夜空
薰人淚下
不悉祈願達成已否
感恩卻是流在臉上
人生東西南北
四面玲瓏神明
佛在心在
每回重來依歸的所在


Friday, November 10, 2017

寫作

大學寫作指導老師問, 如果作品不被刋登, 沒有分毫收入, 你還會窮一生精力專注寫作, 義無返顧嗎? 多少年後名成利就的作家回答說, 我會。自此以後, 他便再沒有公開發表一個字, 隱居山林野嶺, 不與俗世往來, 在自家的心室冥想修禪, 或仍繼續寫作, 抒發內心, 馳騁字間, 高壽而終。

以手寫心, 他寫了一部大師級作品(master piece), 是美國二十世紀經典名著之一, 迄今已銷超過6500萬本, 現在每年還能賣出數十萬多本。據說他寫出了二戰後美國年輕一代的心聲, 狂熱粉絲無數, 個個都說書內主角猶如自家寫照, 問作家如何有如此深刻認知, 而作家向父親承認, 書中人寫的正是自己。 也許從沒有一本小說能打動千萬計的年輕人, 更甚的是, 作家與讀者竟是如此心聲相呼相通, 人人都自以為是那麥田裡的捕手, 著作因而曠世不朽。

有出版商問, 為何書中主角那麽憤世嫉俗, 好像什麽都看不慣似的, 對這社會有的只是厭惡厭惡厭惡, hate hate hate, 他是否發神經? 作家懶於解釋, 也拒絕作出任何改寫, 堅持故我; 世道phony, 虛偽假假, 就是看不慣眼。或其時在文壇已薄有名氣, 或真的遇到獨具慧眼的伯樂, 很快便有另外出版社願意原封不動出版其著作, 並預言這會是美國二十世紀的大師級名著之一; 作家拒絕任何宣傳, 但小說仍賣個滿堂紅, 身價飆升, 不在話下。

但更早的伯樂是那大學老師, 作家第一篇作品便是登在老師自資所編的故事期刋裡, 還得到25美元的稿酬。老師自詡說, 我眼光精準, 寫作天才迎面走來, 我一眼就能認出他來。老師看到他寫的另一個短篇也很喜歡, 更覺得故事中的男主角很特別, 可以之寫成一長篇小說(novel), 但他說寫長篇很難, 要寫很多很多字, 老師說, 是呀, 不就是要再多寫一些字吧。老師三不五時有意無意催促他寫這小說, 卻不知他有否聽進心裡去。

往昔翩翩少年, 自恃有點聰明, 舉止或帶輕佻, 喜歡追逐女孩; 但成名後, 或是為了逃避一些瘋狂粉絲, 卻搬進山林綠野, 變得孤僻自我, 只躲在自家的工作室冥修及寫作, 對外不問不聞, 甚或自己妻兒, 也鮮有溝通, 惹得妻子經常哭訴寂寞難耐。也許是諾曼第戰場歸來, 死過翻生, 聞過的屍體燒焦味道, 久久不散, 身心難以安寧, 幸而無意中認識印度師父, 找到冥修靜心之法, 心靜, 就可寫作, 從而回到內心所在, 有緣亦是無緣, 重遇真正自己, 不再與人糾結, 至親亦不例外。

看到曠世名著出版的一幕, 不知為何, 竟看得熱淚盈眶, 死命強忍, 怕哭出聲驚動鄰座觀眾; 其實沒看過這名著, 但感覺書中人或亦是自己, 世事紛紜, 事與願違, 看不慣的都很多, 卻也無能為力, 或亦只有怒憤。 當下生活, 某程度上亦是隱居, 無業無着, 獨來獨往, 不與人群, 自得清靜, 終究是無緣之人; 從無分毫的寫作, 旨在抒洩內心, 療傷自慰, 不奢望知音。

作家名成利就, 慧眼精到的老師卻是失意潦倒, 雖則那25美元稿酬或是一生最佳的投資, 此刻求助不果, 悻悻然轉身離去, 山林中踽踽獨行, 猶如寫作, 背影盡是人生。 `


Wednesday, November 01, 2017

日月



遠在深山一清泓
湖光澰灧卻名潭
兒時書中曾相識
幾番日月水碧涵

Friday, October 27, 2017

文學



柳川畔
市場旁
文學沒有巍峨的載體
有的是
庶民和式的情懷
[日本人也為台灣做了不少好事]
老樹枝根茂密如雨
百年前日警的起居和室
朽木可雕
改塑成館
喧鬧市廛中一渚寧靜綠洲
詩說尋常年月
文看時間流轉
昭昭日月
清澈可鑑
灣灣而生的華麗島
在在亦是文學的心鄉

Wednesday, October 18, 2017

死亡



抱恙前幾天開始的畫
我正掙扎着要完成
這一幅收割人
畫面全是黃色
極度濃稠膠着的黃色
題材卻是簡單而美麗
然後在收割人身上
我看到死亡的形象
感覺人性就如正被收割的麥子
但在這死亡裡
沒有任何哀傷
它在光天化日下發生
而太陽將所有事物
都沖泛上一縷黃金似的光芒

Sunday, October 15, 2017

調景嶺

不經意在網上看了一段香港電台拍攝的電視片斷, 節目似叫[再造空間], 這集講的是拆遷前的調景嶺, 片中出現的陳玉蓮及周潤發風華正茂, 估計應是約三十年前的製作。節目旁述為張艾嘉, 她說調景嶺獨處一角, 有香港小台灣之稱; 這裡住的都是一些南逃而來的國軍老兵及其家眷, 他們奉中華民國為正朔, 或也像台灣一樣, 毋忘在莒, 時刻想着反攻大陸吧。香港政府要清拆調景嶺, 他們也出來抗議反對, 誓要保護這香港眷村的決心, 令人動容。

陳玉蓮是土生土長的調景嶺人, 這過去也有聽說, 節目中她介紹那裡的山路、海角、球場, 如何陪她長大, 緬懷童年的欣喜時光, 溢於言表。而周潤發則說, 67、68年香港暴動期間, 人心惶惶, 媽媽將他送到調景嶺一寄宿學校讀書, 其時他十一二歲, 在那裡讀了兩三個學期。 學校似叫鳴遠, 周迄今仍保留着當時的學生証, 視為珍寶; 節目中學校不知是否已停辦, 但建築仍在, 他仍非常熟悉內裡的每個角落, 這裡過去是什麽, 那裡過去是什麽, 同樣一派欣喜之情, 寫在臉上。而拆遷前的調景嶺, 自己也曾去過一次, 仍留一些印象。

某年寒假在旺角彌敦道上一家專賣牛仔褲的服裝店打臨時工, 當售貨員, 屬連鎖店, 這裡簡稱三店; 雖則只兩三個星期的工作, 但跟店內另外三四個同事相處得不錯, 有說有笑, 工作愉快。 同事中有一位身材瘦小的女孩子, 其貎不揚, 臉上似還長滿痘痘, 聲音高尖, 有點嘈耳, 但售貨經驗似頗豐富, 一些難纏的顧客, 自己應付不了, 她都逕自走來幫忙, 三兩下功夫, 便讓奧客知難而退, 或心甘情願買了東西, 做成生意。 她名叫秋香, 來自調景嶺, 她說她家是難胞, 好像真的還有姐妹叫春香及冬香; 就是聽她說的, 一些影視女明星, 陳玉蓮、王小鳯, 好像還有惠英紅、溫碧霞等, 都是來自調景嶺。

一個像是週末夜晚, 服裝店九點半十點左右關門後, 大夥兒便要到調景嶺秋香家裡燒烤, 通宵達旦, 不飽無歸。 從旺角到調景嶺, 好像是先坐車到彩虹邨, 再坐巴士進去的; 坐的是單層巴士, 開出後從牛池灣山坡一直上去, 上到半山處右轉, 轉入一條平直沙泥路, 一直走一直走便可到達調景嶺, 忘了這條路走了多長時間, 路上好像沒燈, 印象中兩旁好像長了頗高的芒草, 一派荒山野嶺況味, 感覺好像遠離市區, 要去一個很遙遠的所在。

巴士終於到了調景嶺, 感覺到了一個山城小鎮, 到秋香家, 還要走一條不短的斜坡石板路, 不寬的路上似也沒燈, 不知是否有月光, 一點不黑, 能清楚看到前路, 不會行差踏錯。 或已很晚, 四周寂靜, 沒看到人, 可能有一兩聲狗吠, 印象中也沒聽到任何電視的聲音, 眷村的人或都已就寢了。燒烤聚會的細節已忘記殆盡, 飲飽吃醉後大家都原地坐着打盖睡, 直至天亮六七點就離開回市區了。匆匆來去, 除了山村斜路, 可能有瞥見一隅海角, 卻沒遇到什麽人, 沒聽到五湖四海老兵的鄉音。

調景嶺拆遷後修了地鐵, 那條將軍澳綫也已經運行了好多年, 但一直都沒去過調景嶺站看一下, 那裡已建了很多高樓公屋, 眷村山城或已煙消雲散, 認不了幾分了。但那條風吹草低的沙泥路, 遙遠飄渺, 還有彌敦道上的三店和秋香, 或會一直留在的腦中。



Friday, October 13, 2017

黑色

黑色星期五
厚雲蔽日
天昏有淚
湄南河邊一片烏黑
泰皇駕崩一週年
子民黑衣相送
心內哀慟猶在
漲如盈盈河水
灰暗時日
天人共色一黑




Sunday, October 08, 2017

Provence



我也畫了柏樹
上空還有一顆星
也曾畫了夜空的月亮
但卻黯然無光
纖幼新月勉強昇自
大地的沉黑影裡
非常羅曼帝克
如喜歡的話
想也非常普羅旺斯
我會將這畫
及其它景緻和風物
蝕刻以成
普羅旺斯的憶記


Monday, October 02, 2017

Le Mistral

一直想到普羅旺斯去, 因為那裡有梵高一生中最明亮的畫彩, 當中更以黃色為不朽。法國南部這塊連綿土丘山地, 據說是法國人的菜果園, 種植各種各樣瓜果菜蔬, 非常綠色, 每個山中小鎮都有定期集市, 人人將自己家中後園所出所產拿來賣, 實而不華, 是道地生活有機的一部分。近幾年普羅旺斯成為熱門所在, 或拜一英國作家的暢銷名作[山居歲月]所致, 這書過去沒看過, 要來之前在網上看了幾章, 書中每月為一章, 由一月看到五月, 印象最深是一二月那股從北面阿爾卑斯山脈吹來的不知是否歪風的強風, Le Mistral; 據說這股強風澟然刺骨, 呼嘯有聲, 吹來時溫度急降, 寒冷非常。一知半解下與導遊說起這風, 才知Mistral並非冬天獨有, 而是一年四季都會有的強風, 一吹可以吹到馬賽去。梵高信中不時也提到Mistral, 風一來即很苦惱, 因為畫架都立不起會被吹倒, 只好把畫布畫紙鋪在地上, 綣縮身軀頂着強風, 匍匐在地才能繼續作畫。

梵高在普羅旺斯住過兩處, 一是阿爾勒Arles, 住了一年多, 一是聖雷米St. Remy, 在當地的療養院好像住了幾個月。計劃行程時一直猶豫不定, 要不要在阿爾勒住呢, 還是只住在附近較大城鎮阿維農Avignon, 可找一天專程到阿爾勒, 火車車程只要十數分鐘而已; 但如搭公車, 每一兩小時才有一班, 且要在山區丘地中停這小鎮那小鎮, 需時差不多兩小時。想來想去, 最終決定先在阿維農住兩晚, 再到阿爾勒住兩晚。心想住在阿爾勒, 或可晚上看到梵高兩幅名作的實地情景, 畫景時空交融, 當會是何種況味?

IMAG1450

Avignon

這地區曾屬羅馬帝國管轄範圍, 阿維農更曾是數任教宗的駐居地, 幾達一世紀, 歷史悠久, 其古城牆幾近完整無缺, 據說是法國迄今保留得最完好的城牆, 城牆內的古城是精華所在, 教宗的住宮亦在其中。剛到時是禮拜天, 城內人頭湧湧, 男女老少, 到處張貼了不少藝術節目的宣傳物品, 色彩繽紛, 一片歡欣景象, 很是亮麗。也有街頭表演, 駐足看了一下, 是一班十幾廿歲的男生, 放着強勁音樂, 讓幾個觀象排排仰臥於地, 則一男生衝刺飛越其上而不着地上臥人一髮一毫, 飛越甫過, 另一角落一身材較高大魁梧的男生即在原地空翻, 雙手完全不着地, 連續不停翻了大概有十個, 翻出喝采掌聲連連不斷, 翻完後看他兩眼通紅, 不知體內熱血如何也跟着翻騰, 翻出如此美妙成果。

這連續空翻印象深刻, 相信以後都忘不了, 讚嘆之餘, 不知怎的卻有幾分傷感, 這班年輕人是流浪藝人嗎? 表演完會有足夠賞錢以應付生活所需嗎? 晚上不會像一些或是吉卜賽流浪家庭, 在古城內露宿街頭吧? 但看完自己就走開了, 也沒給予任何賞錢, 事後竟有點後悔, 像是偷了人家精彩枝藝, 擅自作為自家難忘的印象。後來聽導遊說, 每年七月有三週是阿維農的藝穗節, 有名的無名的各式藝人都可到來, 或街頭表演, 或劇院酒肆內獻藝, 各自在城內宣傳招徠, 百家爭鳴, 各獻所長, 情況就像去年在愛丁堡看到的一樣, 但這已是最後一天, 第二天再到城內遊逛, 那些各式各樣的宣傳品已無影踪, 熱鬧不再, 老城似又靜靜躺回千百年的時光裡。

IMAG1320

Lavender

此行另一主要目的是看薰衣草, 但說也奇怪, 事前要在網上訂當地一日遊, 卻怎麽也沒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日子裡成團的, 最後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半天團, 專門看薰衣草。 據導遊說, 今年雨水少, 為怕薰衣草太乾或什麽, 草農都提前收割, 故低地上的草田都已光禿一片, 唯有往高地去找, 他們公司的薰衣草團這星期已是最後, 下週就不搞了; 原以為七月底八月初會是當盛草季, 卻差一點便趕了個晚集看不到了。

這半天團主要在LUBERON山區裡轉, 先到一著名的石頭城GORDES參觀, 對這山城感到親切, 只因曾在NHKWorld上看過有關這山城的散步旅遊節目兩三次, 因為重播又重播, 但真正初來埗到又並不是那麽熟悉, 沒認出一些什麽; 山城有很多洞穴, 好像說是冬暖夏涼, 節目裡似漫不經意地碰到一當地人作介紹, 並被邀請走下去參觀, 現實中卻是要收費, 更由於停留時間短, 也就作罷不參觀了。車子接着在山裡走, 蜿蜒曲折, 更經過陡峭山崖, 山崖對面一塊連綿一兩公里長的平直白色懸崖山壁, 景觀特別。車子後來到了山中另一小城SAULT, 據說有薰衣草之都美譽, 城下面的草田雖非漫山遍野, 但還呈一塊一塊紫藍色, 遠觀不俗。直接走到一兩塊長得較豐盛的薰衣草田, 陽光下步移色轉, 直視一大片紫色, 側看卻又紫綠相間, 風吹草動芬芳四散, 香味不怎麽濃郁, 抓住幽香最後時, 沒有失望, 但又沒想像中的震憾。

IMAG1352

St. Remy

梵高深深為普羅旺斯天地間的色彩着迷, 想一一將之記錄在畫中, 但好像沒有看過他有薰衣草的畫作, 他有畫過嗎? 他最鍾情或是向日葵, 黃花畫了又畫, 此回途中隱約有經過一黃花田, 一閃即過, 似是Deja vu。梵高住在聖雷米療養院時, 很長時間只能從斗室鐵窗看室外花園, 這花園也有幾塊小型花田, 也種了薰衣草, 也有向日葵, 但不知是否時節不對, 這花蕊很小很小, 要挨得近才看出向日葵的花形, 尤帶幾分慘淡, 不悉何因。這療養院現在仍有運作, 仍住有病人, 故要求參觀人士要保持安靜, 以免打擾那些敏感的院友。花園很寧靜, 梵高或曾在園中靜靜作畫, 畫了很多花草樹木, 園中牆上也掛了好幾幅複制品, 沒有細看, 只在一大樹下靜靜凝望花田, 冥想梵高不受病魔襲擊時專心作畫的光景。

IMAG1403

草香半日遊後, 便自己搭車到聖雷米, 每個山中小城都有旅遊詢問處, 一到即向前台女士查問: 那裡是梵高…, 還沒問完她便說, 梵高不在這裡, 不禁愣了一下, 對方才笑說, 梵高已經不在了, 不是嗎? 也許說話期期艾艾, 才被幽了一默, 自己也笑了。女士指着門外說, 出去轉右一直走, 約1公里外郊處便可找到梵高住過的療養院了。這一公里路是一條雙向馬路, 不太寬, 應是往來阿爾勒的幹道, 想當初梵高也是走這條路來的吧, 百年前途中跋涉, 當不容易, 還要攀過一座石頭山才能到達。據說是梵高自己提議要到這裏來養病, 病好了就能畫更多的畫; 其時在醫生友人陪伴下, 梵高一路上都很平靜, 瘋癲沒有發作; 雖則同病相憐, 但他自覺地不與其他病友交往, 怕相互影響下, 加深病情。

車路一邊有行人道, 地上隔一段便鑲有一金色圓點, 點上有VINCENT字樣, 應是梵高簽名筆跡, 以作到療養院的指引標記。而行人道上相隔一段路也豎了梵高在這小城完成的一些畫作複制品, 更配以他書信中的一些字句, 令人感覺畫家就在身邊, 並未走遠, 正向你娓娓解說他作畫時的內心是怎樣的。普羅旺斯的盛夏烈日有點炙人, 走在沒遮掩的路上, 身體微微汗濕, 但感覺這日頭賦予大地的顏色, 原原本本就是梵高畫作裡的那種黃色, 明亮中卻有令人暈向的微醺。這段路走得很激動, 看他的畫, 聽他的告白, 他真的沒走遠, 130年後仍是如此靠近, 時空交錯, 有普羅旺斯的黃日為証。


Arles

阿爾勒好像有兩千年歷史, 古羅馬的的一些建築遺跡仍隨處可見, 露天劇場及鬥獸場(ARENA)更是參觀重點。劇場已破敗不堪, 但格局猶在, 幾根頽塌柱子仍然屹立, 舞台依稀可辬, 一派就是廢墟的景況。但鬥獸場卻是完整無比, 楕圓形的建築, 由高至低斜下的座位安排, 座位下方通道作人流走向, 跟現代大型球場設計毫無二樣。傍晚時分參觀, 場中間有身著古羅馬服式的鬥士(Gladiators)作搏擊比武, 一拿盾牌一拿長短利器, 毫不留情相互傾軋, 遠看也覺兇狠。 一身披紅衣的似是裁判長者, 講解之餘(法語聽不懂), 似也制止鬥士一些過激行動; 陰天下, 他身上的紅, 是偌大鬥場中的鮮亮焦點, 空氣中彷彿有着古羅馬的血腥味, 時光凝定, 羅馬原來非一日消失。這鬥獸場現在不時有鬥牛表演, 人牛濺血, 歡呼震天, 梵高也曾來此觀看, 更將當中的熱烈氣氛凝固在畫布上。

IMAG1444

梵高故居就在阿爾勒火車站附近, 但那著名的黃房子早已拆卸, 原址另建新樓, 但地名Lamartine猶在, 巴士在此也有一站。 據說某日高更在此一小廣場散步, 梵高突然在他身後出現, 並拿一剃刀指嚇他, 期間不知二人發生何事, 但高更害怕或會出事, 沒敢再留在黃房子, 而到酒店暫住; 當晚梵高去了一妓寨, 給了一樣東西叫一或相熟妓女看顧一下, 這便是他割下來的耳朵, 妓女大驚, 不在話下。一直說耳朵是梵高自己割下來, 但前不久有研究說, 耳朵或是被高更割下來的, 因為切痕很齊整, 而高更精於劍擊。高更走後, 梵高曾在一信札中表示, 當他收拾高更在黃房子的東西時, 看見其劍擊用具, 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 字裡行間, 竟表現得有點驚怯, 更且又愛又恨, 情緒頗波動, 未知與割耳一事有否關係。


Vincent Circuit


住的飯店在古城外圍, 徒步需時十多分鐘。夏天日長, 晚上十點多才天黑, 每天回到飯店後, 十點多又不願再出來, 原先想感受一下星空及晚上咖啡座的畫中氣氛, 終敵不過薄弱意志, 放棄了。那著名的咖啡座在一小廣場內, 店名已乾脆叫梵高咖啡座, 慕名者眾, 白天來時, 不少遊客站在旁邊拍照, 而廣場內也有其它食肆, 放了不少露天桌椅, 只留有小小通道, 人一多, 真擠得有點水洩不通, 估計晚上或更熱鬧, 梵高畫中那份昏黃的靜寂孤清, 或許永遠回不去了。

當地旅遊局設計了一條梵高路線, 在古城中按圖索驥可看到十幅梵高在阿爾勒完成的寫生作品, 其中有鬥獸場, 有他留醫的醫院, 有隆河上的星空, 也有那晚上的咖啡座等。其中一幅水閘則在市外兩公里的一條小河上, 一到埗即往此水閘去, 標誌還算清晰, 從主幹馬路右轉入沿河一小路, 一直往前走即可找到。小河頗是寧靜, 沿路只三四個像自己一樣的遊客外, 沒什麽人, 好久才看到有一家四口在河邊垂釣; 河邊停泊了不少船屋, 草叢中有一柏油斜路至河中, 便想走近一點看看, 不料突然狗吠得厲害, 給嚇了一大跳, 趕緊快步離開往前走。這河一直流到南端的沼澤區Camargue, 接着便進地中海了; 不一會便看到水閘, 旁邊有梵高的畫作對照, 風有點大, 四周或仍是百年前模樣, 或只多了一個久久才有車到來的巴士站而已。

IMAG1424
最遠的畫點都去了, 其它九處應更輕而易舉了吧。哪知有兩處古城外圍一點的, 卻找來找去都不見踪影; 小城地上不時有路線標誌作指引, 一步一步走到路線圖上的位置, 卻看不見任何豎立畫作的標牌, 在該處附近來回走了幾趟都找不到, 不知何故。千里迢迢到來, 或亦已是一步之遙, 擦身不遇就不遇, 當下洩氣不已, 心內不住嘀咕: 無緣, 無緣, 真箇無緣。

梵高說, 瘋癲是種病, 一生不能自控。尋覓瘋,跡, 無緣能否再聚, 普羅旺斯的黃日黃花, 還有冬夜裡那昏黃的咖啡座。

Tuesday, September 26, 2017

新日

IMAG1623

這舉起雙手的碩大漫畫人像
或是新日本的心齋地標
清簡線條呈現無限活力和喜樂
胸有成竹的1964往前跑
身後一輪旭升紅日
映照新日本的青春讚歌
倏忽間卻是嫲煩家族中的一眾長者
各有辛酸或不忿
讚歌再唱悲欣交集
青春默默老去
新日本仍在心中
另一個五輪將再升起
心齋的健兒繼續向前奔
帶着1964的新日本
奔向2020的喜樂和希望


Saturday, September 23, 2017

艷麗


寺後一底清流
紅花亭亭玉立
舊日艷麗
今日盛放
這是蔓珠莎華嗎
葉發花杳
花開葉落
人生不見
何止參商
當下彼岸
艷麗不吉
只留斷腸花在天涯
自身又是何物
什麽東西會是本願
高僧說
此亦世間根本的大哉問

Tuesday, September 12, 2017

瘋癲



瘋癲是種病
不知何時會突襲
最最驚惶
襲來身不由己
手足也無措
或許眾人瘋癲我清醒
清醒尤其苦痛
深深獨自患受
普羅旺斯的黃日畫彩
灑潑在聖雷米的長路上
日影昏黃老去
畫彩濃濃不褪
尋覓瘋跡
看到百年路上的驚黃


Wednesday, September 06, 2017

蔚藍


高崖俯望
終看見藍色海岸
時間作弄
未能遊出海灣
無緣親炙藍水
原來透澈如許
高空凝視
海岸真的蔚藍

怒花



渡船快速劃過
激起重重不息怒花
轟轟白色
心下卻生幾分恐怖
天邊一抹夕彩
頃刻隱去
而我們正駛入黑夜


Friday, September 01, 2017

樹幹

香港年輕抗爭者, 爭取民主, 爭取真普選, 爭取土地公義, 成為政府眼中釘, 於示威抗議衝突中被拘捕, 罪成判罰社會服務百數小時, 但政府窮追猛打, 上訴加刑。上訴法院或有既定立場, 配合十足, 一紙判詞盡是共語詞彙, 幾是跪拜主子的表白書, 歪風瀰漫, 由是案件審了又審, 刑罰服了又罰, 重判即時入獄十數星期, 三權合作無懈, 盡迎主子心意。 法治讓位法家, 政府威權悍立, 香港遂也有了自己的政治犯, 13加3個, 全是二三十歲年輕之輩, 或也世界少見。

報紙有一新聞照片, 他走在最前頭, 個子不高, 或還有點微胖, 笑容滿臉, 後面跟着兩個男生, 一肩揹布袋, 一長髮飄逸, 全是神采飛揚, 而他們正趕往法庭聽候判決。聽到法庭的重判, 即時還柙入獄, 或出乎他們意料之外, 但據說他們每個都從容面對, 以法達義, 無怨無悔; 又說他們入獄後, 適應得很快, 心態平和, 沒有激動不安, 工作之外, 都抓緊時間看多一點書或學一些新技能; 牢獄或亦是社運者的磨鍊, 十數個月刑滿, 有更好的自我裝備和堅毅, 出來後續爭公義, 再戰威權。

走在前頭, 他儼如眾人的領導者, 外號村長, 生得老成持重, 實則才廿七八, 從政數年, 已是老練非常, 說話堅定有力, 各種社會議題, 議會程序法規, 似都如數家珍; 好幾回更以被告之身在法庭上為自己申辯, 條理分明, 雄辯滔滔, 據說不輸真正律師大狀。如此政治人才, 在幾次選舉中, 卻都名落孫山, 無功而回, 令人扼腕興嘆, 選民為何不識貨?

像其他入獄抗爭者的父母一樣, 他父親也很支持他所做的一切, 甚或以他為榮。父親到獄中探訪, 父子鐵窗共話, 不悉有否淚眼相對, 但百般滋味, 可想而知。 父親說他想成為星, 或是政治明星之意, 他說自己並不想做星, 而想做樹, 做小樹幹, 慢慢茁壯長大, 將來或成為濃蔭大樹, 此刻身穿的棕色囚衣, 與樹幹同色, 冥冥中或亦是命定的心志顏色。

從阿勒爾(Arles)火車站出來, 沒多遠便到了梵高那著名的黃房子舊址, 但房子已拆, 另起新樓, 面目全非, 只有路邊前方一截拱橋舊跡可尋, 仍跟畫中的一樣。後來沿着隆河(Rhone)邊行走, 名畫星夜便是取景此處河中某段, 盛夏白日, 絲毫看不出畫中那或是冬夜的暗藍星辰, 也體會不了畫中那對老夫婦獨對夜河藍光的孤清。再往前走, 有梵高另一晝作的實地景物, 是幾級樓梯連着一過河大橋, 樓梯依舊, 橋身卻少了一些像是支撐篷頂的支架; 站在梵高作畫的同一位置, 看時空更迭, 看景在人非, 對照之下, 發覺畫中的路邊纖幼小樹幹, 經過130年的悠悠歲月, 現在已是一棵粗壯大樹, 樹蔭濃密, 把拱形橋頭幾全遮蓋。

他如是星, 想必是真光不輝之星, 凡夫俗民難以看見其光芒, 就如梵高, 生前一幅畫都賣不出去, 同代人不識其美; 他是樹, 經過年月的煎熬和加持, 紥根泥土, 將來樹幹粗壯可期, 茂密樹蔭, 為人遮風擋雨, 人們才識其貴, 像梵高的畫一樣。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Monday, August 21, 2017

若希

睽違三年
睡火山又終於爆發
岩漿湧流上街
汩汩浩浩
川流不息
再次站在道路中央
抬頭看美麗藍天
彷彿重回九二八
感覺何等美妙
此刻火炙烈日
人人頭頂一股怒熱之氣
沒有歪風
以岩漿的密度
默默向前緩流
流過街角重重障礙
合流再湧前方
岩漿流過
大聲若希
顆顆良心振聵香江

Saturday, August 19, 2017

撤退

在航機上查看飛行圖, 想知道飛機已飛到何處, 映入惺忪眼簾的竟是一個當下非常熱門的地名, Dunkirk是也。自己孤陋寡聞, 先前對這段發生在1940年二戰時期的英法聯軍大撤退事蹟似幾無所知, 但看過電影後, 竟在三萬呎高空與之不期而遇, 精神為之一振。

許是前一晚上睡得不怎麽好, 看十一點早場中途, 卻不知不覺睡着了。這標榜戰爭大片的電影, 對白不太多, 激烈的戰爭場面也絕無僅有, 有的是戰機在大海上空飛來飛去, 偶爾相互射擊而已。戲中特別註明三個時空: 沙灘堤岸上一週, 海上一天, 空中一小時; 看的時候也猜想三段時空會否交集? 堤岸上是三四十萬等待撤退的士兵, 空中是兩三架戰機來回飆飛, 而海上則是一艘平民遊艇趕往Dunkirk這地方作救援。

當初看到遊艇要出海, 感覺有點鬼祟, 父親本想只帶一名兒子同行, 但十七歲小兒追上來堅決同往, 只好三父子一起起行, 趁着後面一些海軍制服人員還沒到就開船了, 心想是走私還是什麽? 原來他們是響應首相呼籲, 逕自駕駛自己的遊艇或漁船到Dunkirk海面接載士兵撤退, 據說一共有約870艘各種各樣不同的平民船艇自告奮勇出海救人, 於一週時間內, 三四十萬士兵安全撤回英倫大本營, 是為歐洲二戰時一大奇蹟。

睡醒時看到十來個士兵在一中彈船艙內起爭執, 海水從各彈孔不斷流進來, 欲堵無從, 船隻頃刻或會沉沒, 爭先撤離, 他們高呼英國人優先, 說於戰爭生死關頭, 自私人性本來如此, 殘酷卻實在。父子仨在海上救了一名蹲在翻沉船底上待救的士兵, 這士兵或剛死裏逃生, 表現非常驚恐, 知道遊艇還要到Dunkirk去, 竟欲制止船家繼續前進, 並與十七歲小兒相互推撞, 小兒被推落跌進船艙內, 一倒不起, 沒有及時急救, 只讓他躺睡艙內地上, 後來卻返魂乏術了。知道兒子死了, 父親撲克般臉上似沒一絲哀慟, 也不怪責那驚恐士兵, 繼續把駛遊艇救人; 原來他的大兒子也是空軍, 但出征第二天便殉職沙場, 國家有難, 匹夫有責, 似也沒有時間哀悼。遊艇最終救了二三十個士兵, 駛回英國港口, 船上各人一看到多佛海岸的白色岩崖, 都鬆了一口氣, 安全回家了。

從飛行地圖上看, 原來這裡是一條筆直的海岸線, 左邊是Calais, 現時那裡聚集了很多難民, 一心想着渡海到英國去。而Dunkirk非常靠近比利時邊境, 其右手邊竟也是一個熟悉的地名, 比利時的Ostende, 而原來鄧寇克大行動的海上撤退路線, 自己好多年前也曾橫渡過。那年在盧森堡中部一個叫Ettelbruck的小鎮短住, 週六日沒事便想到倫敦去遊逛一下, 忘了從哪得到資訊, 週五晚下班即坐火車到Ostende去, 那裡有夜船到英國南部一叫Ramsgate的港口, 然後坐火車到倫敦的維多利亞站。記憶中坐的船就像我們的渡海輪, 船噸位應是大得多, 夜渡英倫海峽, 也沒走到甲板或欄邊看看黑夜的大海是如何光景, 只坐睡在條椅上, 等待清晨五六點到達彼岸; 印象最深的是船上女服務員, 以唱歌的腔調問香港來客: Do you eat rice?

士兵撤退回國, 似都自覺敗兵之將, 羞愧有加, 但父老鄉親卻不以為然, 不住地說, 活着就好, 活着就好。四十萬士兵沒有如芻狗般成為德軍炮灰, 留得青山在, 重整旗鼓, 終在英明首相領導下, 贏得戰爭最後勝利。撤退並不可恥, 進退有時, 加上國民堅定不移的意志, 或才是致勝之道。

此刻香港民主運動似也在強權迫壓下, 陷留在鄧寇克的堤岸上, 年輕公民抗爭者被針對被清算, 案件審完又審, 刑罰服了又罰, 效法北方主子, 以法律作統治機器, 窮追猛打, 不留半點餘地。什麽[一鼓歪風]的中文判詞, 錯別連篇, 直如宦官口吻, 市井思維, 實有失普通法的嚴謹。香港法官終於回歸, 三權合作盡迎主子意願, 悲哉! 若要撤退, 撤往何處, 可有民眾的漁船遊艇接載往安全大後方, 重整旗鼓, 捲土重來, 雨傘再起?

二哥把十七歲小弟的生平告知當地報章, 第二天報紙頭版有一小段報道: 十七歲本地男孩參與撤退救援工作, 不幸喪生。留得青山在, 為香港民主運動坐牢犠牲的也是那些十幾廿歲的年輕抗爭者, 誠如彭定康所言, 歷史一一會記住他們的名字。



Tuesday, August 15, 2017

惡毒



八九點鐘的太陽
不是朝陽是夕陽
儘管白月濛掛天邊
自忖無限好的辰光
卻仍戀棧不去
一身濃艷的金紅
燦然蕩漾海波中
人生逆旅
年輕抗爭者走上街頭
香江苦暑酷夏
威權猖獗
朝陽被囚
金波再美也覺惡毒

Sunday, August 13, 2017

黃花



走過羅浮宮的金字塔
協和廣場的高尖碑
在大道旁的泥地上
看見這猶如雛菊的小黃花
遠方的一場雨傘運動
或亦溯接巴黎曾經火紅的六八
莘莘學子的今生前世
被針對被壓迫被清算
此刻自是舉步維艱
穿過夏愨道的佔領區
橋上站在山與海之間
遠遠望見凱旋門
巍然就在香榭麗舍的前方

Tuesday, August 01, 2017

草香



山城浮生半日還
尋覓芳菲紫色地
草香薰得遊人醉
抓住幽芬最後時

Sunday, July 30, 2017

蒙馬特

IMAG1297

地上的草圖
梵高的畫彩
庇雅芙的歌聲
台灣女作家的絕命書
山上的白色聖堂
階前的巴黎遠望
週末還有繪畫集市
蒙馬特更添繽紛一角
年月的斜街窄巷和哀愁
不覊或不惑
多少遠來旅人
交錯繚繞在心中

Sunday, July 23, 2017

明月

當初也曾聽說許鞍華正在拍的新片叫[明月幾時有], 但卻不知道電影說什麽, 只知道主角之一為葉德嫻; 其時也滿心期待此導演繼[黃金時代]後的力作, 心想何時會上映呢? 後來又聽說有所謂愛國愛黨的親中女嘍囉故技重施, 在大陸網上公開舉報葉德嫻, 說她是香港遮打運動的支持者, 沒資格參與演出這中港合作的電影, 但舉報鬧劇這回好像不了了之, 葉仍繼續參演, 似沒受到影響。

葉德嫻確是雨傘運動的堅貞支持者, 身體力行, 曾到金鐘佔領區為莘莘學子打氣, 而那首傘運名曲, 如沒有她那高亢的歌聲, 不枯也不散, 實會失色不少。戲中葉演的媽媽, 似有點貪小便宜, 但去到所說的大是大非關鍵時刻, 也會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 支持女兒成為東江縱隊的市區聯絡員, 更說香港的將來還得靠你們年輕一代啊, 只是擔心沒多吃一點的話, 哪有力水打日本仔呀? 戲中她也身體力行, 港九兩地遞送情報, 不幸失手被捕, 死活保護年輕同行, 自己最終死在日本憲兵槍下。

電影沒正式上映前看到一專欄文章, 或是作者看了優先試片的感受, 說這或是一齣隱性主旋律片, 有為專制政權塗脂抹粉之嫌; 當下心內一涼, 覺得這戲不看也罷, 更懷疑一向心儀的香港名導演會否晚節不保? 電影說的是日治時期東江縱隊的故事, 這本土抗日游擊隊或是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 間接為大國歌功頌德應該少不了吧? 而電影的三位主角是在大陸當紅的中台演員, 靠配音演香港人角色, 實在有點反胃; 而電影結束後的演職員表, 密密麻麻盡是大陸的投資方、贊助商、協作者, 好像還有上海電影發展局的資金, 不啻是一齣不折不扣的強國電影。

但前幾天看了許導演大學的知己好友吳靄儀的文章, 說許鞍華並不是一個政治人, 只想拍自己想拍的電影, 平時好友相聚或也會談到政治, 但許總是聽的多, 想的多, 很少發表什麽政治意見。拍的作品被指為主旋律電影, 或有點無辜, 不理政治, 但政治卻找上門, 纏着你了。吳說這電影好看在山野樹林, 很多都是在新界實地拍攝, 戲中葉住的大屋便是新界某處的實景。為此改變初衷, 進戲院去了。

戲中的山水樹林確是好看, 很香港, 很有質感, 比[黃金時代]內那虛假的香港, 實在高出很多很多。而南生圍(應該沒看錯吧)殺漢奸一幕, 尤其明亮親切, 山水有情, 莫過於此。而演員也好看, 除三名主角外, 別的角色差不多全是香港演員, 現場粵語收音, 香港人演香港人角色, 哪怕只一小小段, 如客家村長馮淬帆, 如不留心或走漏眼; 這或亦導演苦心有意為之, 不然全由北人來演, 哪像香港?

當一班擁共的文人作家通過東江縱隊安排, 從香港島過了海, 出了上海街關口, 安全到了山頭野嶺(會是大帽山嗎?)的游擊隊的控制範圍後, 電影響起了熟悉的歌聲: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哪怕山高水又深…….沒有槍沒有砲, 敵人給我們造…….], 這首[游擊隊之歌]乃1937年賀綠汀所創作的抗戰歌曲, 好像是為共產黨八路軍而作的, 哪這歌算不算是紅歌呢? 會不會是這歌令人有主旋律電影的聯想呢?

戲中憲兵總部, 一大伙日兵在燈火通明的露台上喝酒唱歌作樂, 樹林漆黑一片, 天上不知可有明月, 聽到他們隱約的歌聲, 竟是[荒城之月], 據說每一個日本人從小便會唱這歌, 旋律悠然蒼涼, 似是戰士遠行, 身處荒城, 對月抒懷, 思鄉念友之歌, 歌詞作者為土井晚翠, 一著名文學家, 故居[晚翠草堂]在仙台市區。

戲中大佐對明月也有情思, 似更鍾情中國詩詞, [明月何時有, 把酒問清天], 臥底主角為其糾正, 應是[明月幾時有], 因為中國詩詞講究平仄, 一字一句, 未可馬虎; 幾何之間, 道出粵語的精髓, 美麗的詩詞歌賦存在於本土語言中, 大國普通, 現實中卻妄想消滅古中國的聲音, 實是可惡。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平仄並排, 亦只粵語鏗鏘, 編劇或也苦心為本土話語暗中發聲。

曾見許鞍華身著寬鬆衣裙, 腳踏波鞋, 提着大箱小箱行李站在街角等的士, 早上繁忙時間, 一直都沒等到, 或也焦急, 更覺累贅, 便提箱回對街大廈家中重整行李, 不一會又站在同一街角, 身邊只剩一大箱, 這回很快便等到的士上車了, 或是要趕飛機到內地拍片吧。

明月幾時有? 或像許導演終於等到的士, 在這荒城的當下, 堅信Our time will come. 接了葉德嫻特地追上來給的那把雨傘, 在鷹犬密佈的關口上, 認住舉傘者, 堅毅默默地向前走。

只是錯怪了許導演, 終究有點耿懷。


Sunday, July 16, 2017

曉波

大海無邊
曉波蕩漾
天邊一抹橙霞
投影相隨
奧斯陸冬夜的點點火把
照亮遠方肅殺的夜空
和平是屬於世界的
我沒有敵人
崛起的野蠻大國
卻時刻以人為敵
霧霾漫天
殺氣騰騰`
此生顛簸何往
七月飛雹在其中

Friday, July 07, 2017

街名

世上何方
總有月日
人生何處
可會找到命中的街道
布達佩斯十月六日
帕爾瑪九月廿二日
澳門十月初五
香港九月廿九
這裡哪裡
還有幾多未知的時日

Sunday, July 02, 2017

科爾

德國前總理科爾(Helmut Kohl)逝世, 享年八十七, 國家追思會在歐洲議會所在史特拉斯堡舉行, 世界各國政要出席, 冠蓋雲集。就電視新聞所見, 坐在第一排顯眼位置的有三位, 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現任德國總麥克爾夫人, 以及年輕新任法國總統馬克龍。

就美國而言, 除老布殊外, 克林頓應是與科爾同代的政治家, 他說科爾畢生追求的是一個沒有人可單獨主宰或控制的世界, 但對美食的胃口比他還大; 麥克爾夫人據說是他政治上的徒弟, 及後更有疑似逼宮的恩怨, 她說, 因為科爾總理, 數以百萬計德國人的命運得以改變, 當中包括來自東德的她自己; 而年僅39歲的法國總統, 論資歷或只能算是科爾的徒孫輩, 他好像讚揚科爾對歐洲聯盟整合擴大的促進和頁獻, 是一個真正的歐洲人。

對他的事迹並沒有深入了解, 印象中只覺得他是個巨人, 龐大的身軀, 不動如山, 分量十足, 往往把別的同場政要猶如小巫見大巫的比下去。政治上他應該也是一個巨人無疑, 他是戰後德國迄今在位最長的總理, 更一手達致東西德統一的大業, 改變了無數德國人的命運。九一年德國統一之初, 曾問一四五十歲德國客戶的看法如何, 他似沒有太大的興奮之情, 只淡淡的說, 這或是最佳的統一時刻, 因如是過去, 西德根本沒有這樣的財政條件, 將來或也沒有這樣的政治機會。或許當時客戶心中也有忐忑, 西德揹上東德這經濟上千瘡百孔的窮兄弟, 日後發展會否被拖垮呢? 四分一世紀後回望, 德國客戶現在是否可寬容地笑了, 放下心了? 後來在北京也認識一位別家德國公司派駐中國的銷售經容, 二十多三十歲, 事業如日方中, 前途升遷無限。一臨近德國國慶日跟他聊起德國統一, 他說他來自東德萊比錫, 統一的時候他13歲, 其它並無細表, 當日的事不知他是否仍歷歷在目, 只隱約覺得似也有麥克爾夫人的慶幸之情。

不知曾任歐盟外交專員的前港督彭定康有否出席這追思會, 估計應該有吧。回歸前科爾曾訪香港, 印象最深的是一張他與彭定康一齊品嘗地道美食的照片, 好像是蛋撻, 二人並排而坐, 言笑歡然, 從容自在; 他們或是舊相識, 對歐洲遠景或也有同樣視野和追求, 香港美食與歐洲大業時空並排, 令人覺得世界並不遙遠。那時的彭督, 與世界顥赫政要平起平坐, 香港與有榮焉。如今回歸或淪陷廿年, 北方自以為主子的野蠻政權來港, 築起密不透風的耸高水馬, 與民隔絕, 怕得要死, 更一臉肅殺的表示, 這不准, 那不行, 什麽中央底;線不可觸碰, 惹人反感。言而無信的造假大國, 其外交部更公然說, 於1984年簽署並在聯合國正式備案的[中英聯合聲明]已是歷史文件, 沒有現實意義, 英國外交部隨即反駁, [中英聯合聲明]乃正式法律文件, 保証香港五十年不變, 迄今有效。吐痰的管不吐痰的, 目中無法, 自以為是, 香港淪落淪陷, 或是必然。

緬懷歐洲一代巨人, 想起香港那一去不返的美好時光, 能不傷感?


Saturday, June 24, 2017

日事

東京依舊, 一年未來, 日事有新, 記二三。

紅日飄揚, 巍峨建築, 國事殿堂, 朝野共商, 暫不開放, 無緣一睹內裡典雅與莊嚴, 憾也。堂外警衞, 手持不粗長棍, 隔路人聲鼎沸, 抗反[共謀]; 與者雖不眾, 幡幟卻林立, 五湖四海, 東瀛扶桑, 盡在其中。[共謀]何也? 有云與香港廿三條若同, 以國安之名. 拑自由之實也。朝野表決, [共謀]通過, 日人可奈何?

新宿東口, 歌舞伎町, 牛鍋放題。往昔每來, 座無虛設, 等待難免; 今周日父親節, 下雨午後, 客如小貓三四。食肆新潢, 好食如故, 價漲幾達五成, 兩千七百稅達。如此凄清, 究竟何因? 天氣、時段、價格、其它?

食肆兼職招待, 來自尼泊爾, 留學生, 說日語, 前未曾見。賣店機場員工, 也見南亞臉孔, 或新常態。老化社會, 勞動力缺, 昔多東亞外援, 如今彼邦騰飛, 人力換鳥, 求助南亞?

恩賜公園前, 便衣站警, 暫禁路人妄動; 須臾車隊出, 一輛金日飄, 內座竟是日皇, 車窗坦開, 側身揮手, 笑意盈盈; 遠來旅人, 揮手回意, 情不自禁。皇年邁, 欲遜位, 權在民手, 身不由己。國會特立法, 體貼皇所願, 明年退位, 膺太上皇, 只此一次, 不為下例。

上野遇日皇, 不期之喜, 旅程圓滿; 東京, 下回再會。


Saturday, June 17, 2017

謎情

人生於世, 無風無浪, 平淡是福。退休後自己一個人住, 看家居應屬倫敦中產一族; 身體健康, 能走能動, 跟前妻保持良好關係, 共同關心女兒的一切, 尤其她臨盆在即, 更是經常要載她到這到那做檢查做練習, 雖則嬰兒父親是誰, 似是個謎。在倫敦鬧市開了一家小店, 專營古董照相機及有關修理, 不為生計, 或是興趣; 午飯時間, 獨坐公園長椅吃自帶三文治, 四周青葱寧靜, 悠然自在, 夫復何求。

突然收到律師樓一封信, 有一個剛過世的女人, 留了一本日記給他, 從而記起一些青春往事, 原已塵封, 此時又從記憶中挖掘出來。過世女人是他第一位女朋友的媽媽, 日記乃他中學時最要好同學所寫。都已大半生沒聯系了, 為何要留他日記呢? 日記最終沒拿到, 據說給那女朋友燒了。這初戀女友, 性格似有點乖僻, 戀情沒進一步, 便改投他日記好友的懷抱, 原先他亦無所謂, 沒感受傷, 但後來神推鬼擁, 卻寫了一封似帶捉狹意味的惡毒信給好友, 希望他倆能開花結果, 生了下一代, 要承受這奪人所愛的惡果, 並說女友母親更加風情萬種, 跟她來一手或更美妙, 云云。這好友年紀輕輕對別人自殺便頗有哲學式的研究, 不知怎的, 自己卻也自殺了, 原因為何, 是一個謎。跟自己寫的那封信有關聯嗎?

很多事自己做了或漫不經心, 沒大在意, 但對別人會否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或創痛? 在沒有手機的年代, 曾在路上偶遇一位舊秘書, 共事時工作關係緊密, 便約定某日某處重聚舊情, 但自己爽約沒去, 忘了有否拿對方電話號碼, 只是後來也沒再聯系或見面, 不了了之。不知她有否準時赴約, 沒等到人, 心裡有否咒罵沒信諾的人, 究竟是個什麽東西?

與另一女孩子約會後公園漫步, 在長椅上不知怎的竟哭了起來, 原來心裡有千言萬語只等時機訴洩, 哭得如此傷心, 一時不知所措, 只說那我就當你是女朋友了, 也牽了她的手, 月夜下或也身影成雙。只是一直都不投入, 又已不在同一公司工作, 似有意亦無恴, 慢慢便疏遠了; 一午夜深宵, 電話突然響起, 對方泣嚅嚅地問, 為何如此待我, 說是女朋友卻又不理不睬, 自己也沒想要解釋什麽, 更以不耐煩的口氣說, 現在都幾點了, 還打電話來, 也沒理會對方感受, 很快便掛線了, 繼而抱頭再睡, 一點都沒放在心上。但電話線的另一端, 會是一個怎樣難熬難受的夜晚呢? 會哭得比在公園裡還厲害嗎? 如有傷痛, 多久後才得以撫平? 如此情謎, 不欲多加知悉, 愧疚隱隱絲絲。

失智失憶的媽媽, 腦裡或已空洞一片, 記不起絲毫往昔; 一生中如此親近的人, 也有很多謎情未解, 從今以後解開無從。夫妻長期分隔異地, 感情或也隨年月而淡薄, 代之而起更是相互怨恨, 甚或水火不容, 但媽媽曾經去菲地跟爸爸住了一段時間, 其時只他們二人, 日常相處如何, 是否爭罵連連? 媽媽那時為何要在那裡住下呢, 她心裡究竟企圖什麽? 表面看很深, 他們彼此怨恨究竟達到什麽程度? 那一段沒人說的南國日子, 可有發生什麽事? 而兒子不結婚, 儘管千方百計, 苦口婆心, 都不得要領, 媽媽傷心失望, 究竟又曾是如何難受難堪的境況?

電影中的謎情, 底蘊沒有細說, 卻似呼之欲出。女友終生不婚, 雖然大半生沒見, 濃濃恨意似仍寫在臉上, 未曾相忘於江湖; 她經常帶一弱智而高大的青年出遊, 但並不是她的兒子, 而是弟弟, 更與好友同名; 他第一部照相機是她送的, 印象中風情萬種的她媽要將好友日記留給他, 但她卻把日記燒了, 並說日後陌路再不相見。

人生謎情, 懸疑幾何, 你我交集, 總是有恨?


Thursday, June 15, 2017

富士

IMAG1231

千里傾慕唯這山
河口湖畔急相親
富士不見遊人面
只待夕照雲歸散

IMAG1233

Friday, June 02, 2017

雨季

IMAG1213
南國雨季
傾盆可會是常態
雷聲乍響的烏天黑地
留在酒店房內
看窗外雨狂瘋吹
獨享灰暗中的此刻寧謐
遠離烈日下的暄鬧
街外頓成澤國
里弄中小河淌水
漫漫淹過足踝
感受城市被沖刷後的餘溫
涉看不一樣的水鄉曼谷
一句鐘的盈盈光景
來也急去亦速
汩汩匆匆
回頭已是水退河消
旅夢無痕
只留一地清濕

IMAG1211

Sunday, May 28, 2017

巨足



側躺臥佛
頭枕碩大掌上
如此雍容明亮
似笑世人苦惱自招
震憾更是一雙巨足
敬畏之心油生
不其然膜拜佛足下
而佛後的歸處
在在是山重水復的印記
人世間異鄉處處
天涯逆旅
海角滄桑
也許走過就是故鄉




Friday, May 26, 2017

佛遊

香港佛誕假期後一週, 即農曆四月十五, 在東南亞是一重大的佛教節日, 譯叫衞塞節(Vesak), 據說是紀念佛陀誕生、悟道、湼槃的三合一節日, 網上看到加拿大總理也特地向當地佛教徒發出節日祝願, 但在香港好像從來沒聽過如此佛節, 不知是自家孤陋寡聞, 還是另有原因, 心想香港佛誕慶祝的應也是同一個佛吧。南洋各國是日都放假一天, 馬來西亞也不例外, 而在檳城更有一年一度的衞塞佛教花車巡遊, 在馬拉赫赫有名。

早上問酒店前台今天是否假期, 她說是, 然後說今天晚上六點, 你出了門口左轉至大馬路再左拐, 直走便會有很多人, 你可以去看看。前一天在喬治城遊逛也看到有一張海報, 說今晚會有巡遊活動, 而前一晚則有點燈儀式或什麽的。住的酒店在仰光街, 在世界遺產喬治老城的外圍, 一到即查地圖, 找了又找, 終於找到其位置是夾在兩條主馬路之間, 向左走會到緬甸路, 向右便是中路, 中路靠近酒店, 路口有熟食夜市, 頗是熱鬧。

初來埗到弄錯方向, 馮京作馬涼, 把中路當成緬甸路, 第一天原先想從緬甸路到喬治老城, 最終卻去了新關角仔那邊, 去了那家臨海的高級購物商場, 向海的門面是一老建築改建, 就像老城裡的那些不拆老樓一樣, 殖民地風味迎海而來。商場很新穎, 但或非假日, 人不多, 六樓有一處名為檳城六號的角落, 內裡裝飾全是五六十年代的懷舊氛圍, 但卻空空如也, 一間商店也沒有。在food court吃了一碗撈醬板麵, 香辣可口, 還送一小碗魚蛋湯; 所謂板麵, 原來是一長方扁平薄麵團, 賣之前經一桌上機器輾長, 再機切成麵, 才下水燙煮。頂樓有戲院, 看到香港電影同囚的巨幅海報。

五點三刻左右出門, 到了緬甸路左轉一直走, 不一會便到了檳城的佛教總會所在, 馬路已封, 停了好幾輛花車, 車上裝飾布置都與佛有關, 但沒細看, 只逕自往前走, 走到巡遊的前頭。原以為所謂巡遊或是象徵式而已, 往前走一小段再折返原處便是了, 那知卻是徒步三四小時的虔誠活動, 中間不少學生組織加入, 持旗吹號打鼓有之。男女老少似多是吃了晚飯出來, 在路邊或坐或立乘涼及等看巡遊隊伍經過, 也有人為巡遊人士送水送吃, 似為敬佛聊表心意。

走的幾盡是林蔭綠道, 傍晚時分一點不熱。緬甸路往西, 右轉向海邊走, 走到路口左轉, 又走一小段再左轉至緬甸寺及臥佛寺。這兩寺前一天也有來參觀, 臥佛真的很大, 雍容明亮地側躺, 似笑看人世苦惱自招, 一雙巨足尤其震憾, 深覺渺少敬畏。佛後似是一排排的骨灰放置處, 小碑上記生卒之年及來自何方, 似都是異鄉人, 但一生勞碌及長眼之地便是故鄉, 除了福建廣東, 其中一位註寫生於丹麥卒於檳城, 尤其予人山長水遠之感。緬甸寺內有一塔, 每層都有六塊雲石浮雕, 說是亞洲各國的一些佛教古建築, 當中竟然有香港, 但浮雕上的建築, 一個都認不出來。

經過二寺的小路後, 又到緬甸路左轉, 到十字路口右轉後經過一泰式寺廟, 前走到路口又右轉往西, 經過一醫院後左轉, 經過YMCA, 然後一直前走, 又到一十字路口, 直走便是中路, 但沒直走, 又右轉, 這條路上也有一些寺廟, 還有佛教學院, 這條是一大孤彎路, 叫安順路, 沿路走便到了中路, 再前走一點便到了酒店。這樣大概走了兩個小時, 便回酒店洗個澡, 隔一會又出門去吃晚飯, 這時巡遊大軍剛好來到中路, 路不怎麽寬, 又有夜市, 真箇擠得水洩不通。

原以為巡遊會沿安順路過中路直走轉入緬甸路回佛教總部結束, 後來聽說路線還包括老城區, 好像要一直走到那姓氏橋的海邊, 網上想查確實路線, 但一直沒查到。沒跟着走, 但設想他們沿中路一直走到十字路口, 便是喬治城的擎天一柱地標光大高樓, 然後沿檳榔律一直走, 某處右轉至另一大街, 會經過香火鼎盛的觀音廟, 然後經過小印度, 便到海邊了。然後又會去哪裡呢? 姓氏橋對面的木頭巷有那些有名的壁畫, 夜裡會否打燈, 讓小姊弟能看到前路飛快地騎車嗎?

雖是不同國度, 但走在熱帶地區, 總會想起父親曾在另一熱帶海島上, 山重水復不知走了多少路, 綠樹林蔭, 海風吹來, 不其然便想哭了。


Saturday, May 13, 2017

姐妹

IMAG1198

大樹下的一九四六
究竟是何光景
橋頭上的青春
又是怎樣流水而去
一個簡單炭爐
爐上一鍋長滾湯料
一煲自家滷魷魚
一煲自家製辣醬
通通擱在泥地上
老姐妹則坐在矮櫈
佝僂一生烹煮的咖喱麵
終於吃出味道名氣
來自暹羅的老姐妹
連綿七十年的迢迢時空
麵湯中的酸辣滋味
口口盡是歲月的醇香麽
周二休息
今天才得嚐伊麵
老嫗矮櫈上招徠
坐姿已成標誌
年輕女子勤快弄麵
老姐妹二缺一
或是輪休
或是什麽
也許少了一點點往昔的
原汁原味


Friday, May 12, 2017

檳城

IMAG1181
十年前
她或才踽踽學步
老城深巷不見蹤影
如今她騎車飛快
嚇得後座小弟驚呼連連
穿街過巷尋覓
小姊弟的車痕軌跡
木頭巷壁留影
趕了一程又一程
已然也騎在旅人胸前
向着世界挺進
老城新畫
陽光下一派往昔風味
更像一張泛黃的舊照片
令人懷想聯翩
去了又來


Friday, April 28, 2017

若輕



不知名的飄逸女神
高高站在藍天下
雙手舉起碩大的鐵鑄羽毛
真箇舉重若輕
奈何生命中總是毛絮亂飛
無根無力無重
端的盡是不能承受的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