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水鄉情濃.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水鄉情濃. Show all posts

Saturday, June 17, 2023

夢響

 

來過這麽多次, 從來沒住過如此中心的市中心, 當初選它主要因為便宜, 以及離中央車站約5分鐘路程, 由於飛機靠近午夜才到, 盡量找一方便住處將就一晚; 但便宜其實也不便宜, 只是十人房中的一格床而已, 同樣價格在西班牙陽光海岸應已住一非常漂亮且帶衞生間的單人房。

午夜十二點半左右到了中央車站, 路上行人還不少, 穿著短袖襯衫, 覺得有點涼。 Check-in後進到房間, 漆黑一片, 別的住客都已就寢, 關了燈, 摸黑把行李弄了一下, 便去洗個澡後才上床, 幸虧是下格床, 不用攀高爬低。廉價飯店就在運河旁, 地處紅燈區的的邊緣, 以為會安靜一點, 那知一夜聲響不輟, 今夜會否無眠? 房間在二樓, 開了玻璃門, 有一欄杆, 就像一沒有突出去的露台, 正正面對着運河; 或是房內沒空調, 有人怕悶熱便把玻璃門打開, 也沒簾, 外面燈火通亮, 躺在床上, 有點像是露天睡覺。

橋對面有一咖啡座, 還有不少客人在喝酒聊天, 嘻哈笑聲不斷; 不知何故, 有一男聲一直撕破喉嚨似地大喊, 就一個腔調, 連續不斷地喊。估計一兩個小時都是這樣人聲嘈雜, 但自己卻不覺煩躁, 或是隨遇而安, 飯店是自找的, 能睡就睡, 安躺見不到的月下。 好像過了一會, 人聲遠去, 卻又寧靜非常; 夜涼如水, 竟也幾分寒意, 床墊頗舒適, 把棉被密密蓋上, 矇矇矓矓似睡着了。

四年前跟他來過, 半夢半醒之間, 原來他這回也來了, 有人說人散去就幽靜了, 我問他是否再住一晚? 他不語, 一會又知去向了。沒五點天就亮了, 不知是海鳥還是水鴨就出來了, 一直呱呱呱地叫, 非常清響, 禽不識趣, 擾人清夢。又沒一會, 教堂鐘聲又響了, 噹噹噹, 好像半小時響一回, 每回約一分鐘。從來不知道教堂鐘一早會響, 沒有雞啼, 這是晨更嗎?

規定早上十點便要退房, 似也沒感覺有失眠, 翌日才知道, 同房幾全是年輕背包女孩, 大都睡得呼呼叫, 窗外萬般聲響轟鳴, 於我何有哉。只是運河依舊, 影照容顏已老, 青春少艾的所在, 下次還會再來嗎?



Friday, January 17, 2020

Miffy



Hello, Miffy.
No, not Kitty.
多一點質樸
少幾分嫵媚
東西二尤物
誰先誰後
誰又啟發誰
或也早生傾慕
蘭學先進
日浮世繪
脫亞入歐
相遇復相知

Saturday, December 28, 2019

風車



曾經仆倒風前
冰痛迄今猶在
大自然愛你痛你
動力為你推磨
以風發電潔淨能源
似也取之不絕
卻說風嘯害人
癌病叢生
是耶非耶
奸商總統幾許真言
窗外冷雨連連
良辰美景偶晴天
一座座綠色風車
呼呼訴說如海大地的故事

Friday, December 27, 2019

木履



北國水鄉
以木為履
走過低畦沼澤
走過細溪泥路
走過風車農舍
走到一片錦繡花田
穿上一對木履
腳後留一指位空間
沒有巍巍山重
水復確確一程又一程
忘記多少冷雨寒風
水鄉情濃
彩履裝飾我的夢


Wednesday, May 02, 2018

花田


花開低畦平野
天地間彩帶處處
四月花田
秀色如錦
簡潔花蕾
鬱鬱金香
從不隨風擺款
管它花開花謝
不折亭亭總自在


爭妍鬥色相
姹紫嫣紅不糾纏
各色各自緊緊依偎
迸發無垠單色業力
橙黃橘綠
震撼天地
四月色醉
我為花迷

Sunday, April 29, 2018

春河


如此鮮亮
如此嫩麗
水中映濯新綠
春光曳搖枝頭
總在冬天去來
錯過如許春光
橋上人影綽綽
橋下水光灧灧
春到運河
賞心綠事
水鄉一片歡騰
良辰美景
莫負青春
相逢結伴站船去



Tuesday, March 07, 2017

浮花



運河上的浮花
綻放在暗黑轉角
映照冬夜街上寂寥
可會想起五月的繁華
鬱金香根紮泥中
色色相擁成氈
天地間鋪出悅目精彩
而水彩浮花
夜裡放光一現
卻只幾分的蒼白
孤獨猶如人生

Saturday, January 21, 2017

Saturday, August 27, 2016

彩樓



狹高彩樓
看驕傲巡遊而過
看河岸曲直共擁
歡欣彩旗
陽光下飄揚空中
迢迢遠來
多少湖海擠在運河邊
花近彩樓歡客心
鬱鬱金香人如醉




Thursday, November 26, 2015

住空



睽違五年
朗月掛中天
外貎仍未變
心事不似預期
點滴暗轉已變或變
商店不像往昔
率性坦蕩不再見
也有樓房拆建
以為老舊在在
卻是常態不再
佛寺休禪
迢迢千里竟撲空
人無所住
城無所住
實相亦非相
阿姆斯特丹的色相
原來也是空
明月照水鄉
五年的心事
此際如來
怎麽突然被掏空

Friday, September 11, 2015

綁架喜力

據說這是有史以來贖金最高的綁架案, 3500萬荷蘭盾, 1983年在阿姆斯特丹發生, 被綁者是喜力啤酒廠的老闆及其司機; 如此轟動的綁架案過去卻一點都沒聽過, 但因為背景是阿姆斯特丹, 這戲非看不可, 已經五年沒到AMS了, 好藉銀幕的光影以慰相思之苦。電影一開幕即是阿姆斯特丹市景, 那獨特的尖樓、運河、窄路、過橋, 還是那麽熟悉沒變; 1983年的阿姆斯特丹, 跟第一次的88年、無數次的90年代千禧年代, 以及上一次的2010年, 應無二樣, 阿姆斯特丹仍不變在永恒時空裡, 何時何地瞬間環宇都能一眼認出, 啊, Amsterdam。

電影拍得短小精悍, 只95分鐘, 但頗緊湊, 令人看得投入, 不錯。四五個年輕好友合作做生意, 資金周轉不靈到銀行想貸款, 卻不得要領, 公司擁有的樓宇物業卻被無家者霸佔, 礙於繁複法律, 要拿回來也不容易, 想武力驅趕佔領者離開, 卻落得自己被拉上警局的下場, 實是倒楣。都不願打工過平凡生活, 一人提議綁架喜力富商, 但綁架勾當也在在需要錢才能成事, 他們便先打劫銀行, 不知這團伙是否犯罪天才, 第一次做案竟也得逞, 還沒傷到任何人。銀幕上的水陸追逐, 盡顯阿姆斯特丹的獨特市容環境, 令人有身歷其境故地重遊之感; 從狹窄的運河逃脫了, 遊艇迅速開往大海, 前方橋閘升起, 豁然開朗。

成功綁架了喜力老闆及其司機, 將之關鎖在車庫的密室內, 並把贖金要求暗中送至警局, 但兩三個星期下來, 對方毫無反應, 給贖金還是不給, 一點頭緒都沒有。漸漸地, 這五個好友似變得有點急躁, 有點不知所措; 而喜力老闆卻很鎮定, 處變不驚, 更似想要跟綁匪打交道, 或要藉此鬆懈他們意志, 要求書看、聽音樂、吃中國菜, 這夥年輕匪徒也一一為之安排, 一心想快點拿到贖金, 也不想傷害任何人。最後富商好像還親筆寫信給自己公司敦促付款, 並對其中一匪說, 拿了錢你們就會很富有了, 但所謂富有從來只有兩種, 一是你有很多錢, 一是你有很多至好的朋友, 但兩者不可兼得; 他說我很羨慕你, 因為你有那麽多好朋友。

突然, 對方要付贖金了, 周折一番後, 3500萬終於到手, 但不旋踵, 警方即成功追捕了他們其中一人, 跟着也到了藏參地點救了富商及其司機。最後另外四個也都一一逮捕歸案, 得到法律制裁。電影中完全沒有警察方面的觀點描寫, 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布署, 為何最初兩三個星期按兵不動什麽反應都沒有, 最後如何得到什麽線索而將綁匪一一逮捕, 完全不知道。戲中也有許多細節描寫, 原以為這些會是伏筆, 最後會說出是哪個細節露出蛛絲馬跡而令警方破案捉人的, 但完全沒有, 而據說警方迄今一直沒公佈究竟有沒有人通風報信, 始終守口如瓶, 如何報案仍是一個謎。

喜力富商對綁匪說的一段話, 看的時候便想這或是電影的金句所在, 果然戲結束時, 這段話又回播一次, 但電影說這五個至情好友犯案坐牢後也就沒有再合作了, 不知是否都成了陌路人; 在犯案等贖金的過程中, 他們或也敵不過時間的考驗, 一長或都相互有所猜忌, 而到頭來兩者皆空, 金錢和友情都沒有了, 他們都沒能成為富有的人。而富商能有此言, 應是經驗之談, 他的富有應是有錢而已, 朋友或付之厥如。

金錢友情不可兼得, 或就是我們所說旳[只可共患難, 不可共富貴]的變奏吧。但據說此案大部份贖金迄今還下落不明, 其中兩名綁匪將之藏在某處神秘地方, 他們原想遠走他方, 但最終在巴黎束手就擒, 心想自己哪怕坐牢, 出獄後仍年輕, 仍有鉅款可供揮霍。

Iamsterdam, 兩者皆缺並不富有的自己, 什麽時候可再訪阿姆斯特丹, 再到喜力博物館去看看呢?


Wednesday, September 03, 2014

無限

聽說今年夏天歐洲天氣反常, 氣溫出奇的低, 仿如冬天提個大早前來, 不只清涼, 而是冷寒。位於北海一角的荷蘭尤其陰寒, 只因大雨小雨連綿下個不休, 可能還有從北海吹來的陣陣寒風, 萬里外聽見也覺刺骨。據說一些商場在八月中已經要開始供暖氣, 是上百年從來沒有過的事, 卻給一位初來埗到的港客碰到了, 她到商場購買禦寒衣物, 卻又遇到難題, 只因荷蘭人身材高大, 就是小碼的, 穿上或亦像闊袖大袍, 衣不稱身可想而知, 最終或只能到童裝部碰碰運氣看有否合適的選擇了。

八月寒風, 鬱沉的阿姆斯特丹或不大適合戶外活動, 她便躲進運河邊的古老戲院看電影, 是一齣美國少年絕症片, 戲中也有一段情節發生在阿姆斯特丹, 戲裡戲外, 運河有情, 天氣卻不像預期, 她看得感動連連, 或也鼻酸淚流, 感傷不已。而只因阿姆斯特丹, 這電影豈能錯過。

導演並沒有把電影拍得太過悲慘, 但少年人患上不治之症, 人生無常, 年少早夭, 終究令人傷感, 雖則沒有流淚, 黑暗中卻聽得前後鄰座絲絲瑟瑟。一對小情人在癌症支援小組中認識, 男十八, 女不知比他大還小, 戲中似沒交代。男生是一陽光少年, 長的高大俊朗, 但由於患上肌肉癌症, 右腳小腿被截除, 換上一鋼支義腿, 穿上長褲, 行動自如, 與常人無異; 他不迭說自己真算幸運(I am lucky.), 因為迄今十四個月, 癌指數一直保持正常。女患的好像與肺有關的癌症, 呼吸困難, 平常二十四小時都要鼻戴吸管, 像是手挽行李袋的氧氣罐時刻隨身, 已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男的自信有才, 會編網絡遊戲程式, 還能將之寫成小說, 他自覺非凡夫俗子, 此生目標就是要與眾不同, 要在世上留下一個印記, 不想寂寂無聞, 被人遺忘(OBLIVION)。女的卻怕來日無多, 不敢接受男的追求, 但他不放棄, 不強迫, 卻又信心滿滿, 一心在她身邊默默守護。

少年患癌, 當中身心痛楚或難以向人細說, 如何劇痛極苦也只有自己知道, 故當看了一本講述痛苦的小說, 書中一句名言: 痛苦是要所感覺的, 她深受觸動, 更將心儀的作者引為知音。小說作家隱居阿姆斯特丹, 她想問他書中一名女角後來的結局如何, 但寄出的電郵卻沒回覆。他跟她說, 直接到阿姆斯特丹去問作者吧, 由是去阿姆斯特丹便成為她心中記掛的大事, 更或是此生的終極目標及最後的大事。他幫忙籌措旅費, 終於他們到了魂牽夢縈的阿姆斯特丹, 河道縱橫, 窄路小巷, 別有洞天。心儀的作家或看透世倩, 不修篇幅, 口不擇言, 毫無憐憫之情, 會面不歡而散。氣在心頭的女孩, 幾經辛苦氣喘吁吁, 終於爬上窄窄木梯到安妮法蘭故居的頂樓藏匿處參觀, 或是瞬間心靈震憾, 她竟在眾目睽睽下親吻男孩, 接受所愛, 繼後雙雙共赴巫山。

本來還要到梵高博物館, 但後來沒有去, 反而在運河邊, 他把悲傷的秘密告訴她, 走了十四個月的病魔又回來了, 而且擴散迅速, 唯恐不久於人世。 終於, 十八歲的陽光少年黯然地走了, 女朋友從沒想過他竟會先她而去, 悲痛莫名, 不在話下。他希望不被遺望, 她說了一個數學題, 零與一之間是無限, 零與一百之間亦是無限, 只不過後一個無限可能比前一個要大一點而已; 人的生命不論長短也是無限可能, 十八歲的一生, 思憶, 難忘, 不捨, 愛, 無限。正如那患眼癌雙目失明的好友說, 這世界沒有他, 就是將來科學昌明, 他也不願張眼再看。

梵高一生也不長, 只37歲, 畫畫十年, 一幅都賣不出, 失意潦倒。生前應從沒想過要不被世人遺忘, 但藉着麥田、星空、向日葵, 以及一筆筆金黃的畫彩, 他的生命延續無限, 慰藉隔世心靈, 百年一瞬, 直至永遠。夏日寒風, 世道人生, 光影中熟悉的阿姆斯特丹散透着淡淡哀愁, 此刻卻也無限, 情牽無限, 思念無限。

Friday, June 13, 2014

大漫遊

曾經說過: 千里外的海之隅,聲色物慾以外,阿姆斯特丹可能更是心靈的故鄉。而這齣印度電影似也印証了這句話。

時代廣場UA戲院曾經是繁盛銅鑼灣的地標之一; 戲院開在商場裡, 它或不是第一家, 但在同一地點有四五家影院的設計, 它似是先行者。影院在二樓, 有專門電動扶梯直逹, 而售票處則設在樓下大街邊, 離行人道有六七個梯級, 地方並不大, 故繁忙時間遇到熱門影片, 排隊買票的人龍長, 有時會蜿蜒地排下樓梯排到行人道上, 也算鬧市一景。但敵不過名牌零售店, 去年開了十八年後也要告一段落, 關門那一刻有不少痴心影迷也專程到來拍照留念, 緬懷香港的另一集體回憶。戲院把熱門地點讓給名店後, 大陸自由行的大豪客似有減緩跡象, 由是名店門外再沒有過去的鼎盛人龍, 偌大的門面看似冷清, 有點門堪羅雀的況味。

戲院搬到商場的十三樓, 或是香港現在最高層的戲院, 日前開幕營業了, 而這次第一回去, 商場內的電梯不直達, 只能乘電動扶梯, 乘了一道又一道, 拐了一彎又一彎, 從一樓如此漫遊到十三樓, 不是繁忙時段也頗費時間, 趕快不得。新戲的裝潢並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讚嘆感覺, 而影院似比過去的要小, 是一階一行的設計, 故不怕前面人高擋你視綫; 新戲院新收費, 早場時段人家五六十元, 它一張票卻要八九十元, 真的貴了一大截, 估計日後到此看戲應不會像過去的頻繁了。

原先也沒有想看這印度電影, 只不過在雜誌上看了一道影評, 其實影評內容也沒細看, 卻瞧到了其最後一段, 說這電影把阿姆斯特丹拍得很漂亮, 而因為阿姆斯特丹, 這電影非看不可。已經約四年沒到阿姆斯特丹去了, 想它必是別來無恙吧。

電影有一大段是以阿姆斯特丹為背景, 因為女主角臨時被人悔婚, 化悲傷為動力,自己一個人到歐洲作蜜月旅行。她先到了巴黎, 人生地不熟, 又是第一次出門, 來自印度保守的地方, 穿著也是保守的印式裝束, 不諳法語, 大城市車水馬龍, 她慌慌張張差點迷失其中, 也差點被人搶去手包, 幸虧認識了一位在酒店工作有印度血統的混血豪放女郎, 帶她暢遊花都, 也帶她衝破自家的保守, 在夜店狂跳狂叫, 發洩心中哀憤。巴黎鐵塔無處不在, 躲也躲不了, 心中問題也躲不了, 也得自己面對。

巴黎過後, 下一站便是阿姆斯特丹, 她一個人乘火車前往, 住進了一家青年旅舍。 原先訂的單人房沒房, 只有四人房中的上格牀, 與人同房, 且還要是三個男的, 她既驚且怕, 只敢睡在走廊上, 那知三個男士是正人君子, 甘願將房間讓她一人獨睡; 很快地她不再介意與他們同房, 四人更成為好友, 共遊水鄉的運河窄巷、花街堤岸。印度、日本、法國、俄羅斯, 四個異鄉人在異地, 各自帶着自家的苦惱和悲哀, 來到這北海一隅, 尋找心靈的安慰。

沒住過戲中那種青年旅舍, 不知道現實中房間牆上是否都密密麻麻貼滿住客的留言或東西, 以作留念或人生某站的一絲印記。貼上去的或都是自家心內最真摯的情感, 有旅人說:[they leave their soul here]。 看似滑稽樂觀的日本青年貼了他在三一一海嘯中喪生的雙親照, 眼下他無人無物無業, 今後或不知何去何從, 但喜歡畫畫及渴望世界和平的俄羅斯青年說, 他和法國黑人朋友會對他相照應的。而她則貼了自己那場沒開便已夭折婚禮的請帖, 上面有她和未婚夫的名字。

那有錢未婚夫為何臨時要悔婚, 真的不知道, 後來為何又要千里迢迢追到阿姆斯特丹苦苦哀求復合, 原因似是看了她無意中發送的一張穿著性感服裝的照片, 如真是如此, 不要也罷。女主角好像也這麽想, 歐洲大漫遊回來後, 她似找到了自己, 找到了自信, 把婚介退回給他, 頭也不回的走自己回家的路。正如她祖母所說的, 一時的失去失意並不是什麽天塌下來的事, 出去走走, 或會碰到更好的人更好的事, 明天會更好, 不需要氣餒。

女主角印度名字的意思是QUEEN, 這也是電影的英文名字, 只是她到了阿姆斯特丹, 卻沒有碰到每年四月三十日的QUEEN’S DAY, 全城狂歡全城一片橙, 沒廁身其中感染那種橙式歡樂, 或也是人生一憾。 而QUEEN’S DAY已成歷史, 由於去年荷蘭女皇遜位給兒子, 今年開始的同一日己改為KING;S DAY了, 但想必是歡樂依舊, 橙色依舊。

影片中的阿姆斯特丹很熟悉, 熟悉的火車站, 不知前幾年開始的改建是否已經完成, 但外貎依舊, 而熟悉的運河, 熟悉的窄巷橫街, 自己過去也留下不少足跡。阿姆斯特丹什麽時候都是人來人往, 熙來攘往, 但像電影中的人物一樣, 我想絕大部份都不是本地人, 都是從世界各地來渡假來療傷來工作的吧。中央火車站斜對面有一教堂, 外觀也頗雄偉, 每逢星期天來參加禮拜的好像大多是亞洲人, 這班異鄉人唱詩歌都唱得很奔放很喜樂, 嘹亮歌聲響徹教堂頂, 似告訴天父他們在異國水鄉找到了天堂所在, 更或樂而忘返。

為了一個城市而特意去看一齣電影, 或只因思鄉情切, 終究也為了心靈。


Tuesday, April 30, 2013

橙皇

在位33年的荷蘭女皇, 今天自願退下皇位, 傳讓給她四十六歲的大王子, 讓之成為橙色皇朝一百三十多年來第一位皇帝。早上十點, 女皇簽署禪讓契約, 接着與新任國皇在皇宮陽台, 接受子民的歡呼祝賀。電視所見, 皇宮前的堤壩廣場(Dam Square)聚集了密密麻麻的民眾, 萬人空巷, 一片橙海, 氣氛熱烈; 廣場四周的十七世紀建築物的屋頂好像都戴上碩大的皇冠, 煞是醒目。在荷蘭, 今天或還算是一年一度的女皇節(Queen's Day), 明年今日卻會易名為國皇節(King's Day), 但在這日舉國同歡的傳統, 應會繼續下去。新國皇有三個公主, 不知還會不會再追一個王子, 如不會的話, 他日他自己退位, 荷蘭又會是女皇當朝呢?

阿姆斯特丹的堤壩廣場非常熟悉, 這麽多年, 不知在這裡走了多少遍了。這廣場其實並不太大, 但離中央火車站不遠, 來往阿姆斯特丹的遊客好像不可避免都要經過這裡, 平常什麽時候都是人來人往, 人聲嘈雜。靠近唐人街那邊有個高尖的紀念碑, 碑前的梯級在仲夏陽光日子裡, 遊人經常或坐或躺, 而靠近皇宮的這邊, 則是一大片凹凸不平的大麻石空地, 有小吃車在做生意, 有流浪人在賣藝, 少不了的是無數野鴿子在覓食, 偶而有人故意向鴿群大喝一聲, 倏地一張碩大灰白色的絨氈從廣場上颯然飛起, 遊人無不與之一起雀躍, 來不及把這稍縱即逝的壯觀景象拍攝下來的, 只好將之凝固在記憶裡。

有一回, 十一月的一個周末到阿姆斯特丹, 航班清晨六時抵埗, 天還是黑的。不到八點, 已從機場坐火車到了中央車站, 火車站內人也不少, 但說也奇怪, 出了車站, 街上卻杳無人跡, 好像到了一個鬼城(ghost town)似的。十一月的清晨, 溫度頗低, 冷空氣有點刺人, 一個人走在熟悉的街上, 四周靜寂無人, 感覺怪怪的, 而很快便到了堤壩廣場, 但偌大廣場空空如也, 許是整個城市還在夢鄉, 還沉睡未醒。天還陰暗, 迢迢千里, 一個人拉着行李走過無人的廣場, 隱約一絲的淒清, 幾許的空茫, 在空間和時間裡孑然一身, 原來不過是廣場的過客, 人生的過客。對照今天的熱鬧景況, 那一個人的廣場, 會更難能可貴嗎?

第一次聽說荷蘭有女皇, 是初出茅廬時從一位荷蘭客商那裡知道的。這六十多歲的荷蘭人個子不高, 一點都不像荷蘭人的高頭大馬, 卻非常愛國, 好像也很愛戴他們的女皇, 每每聊起荷蘭的種種事, 總不時會提起我們女皇怎樣怎樣的, 不厭其詳。但他卻不喜歡阿姆斯特丹, 今天廣場上應沒有他的一分子, 但女皇要退位了, 新國皇登場, 我想他也會像廣場的人民一樣, 擁護皇室, 懷着興奮的心, 歡呼新帝繼位, 橙色皇朝綿延不絶。



Monday, August 30, 2010

我們


幡幟高張
我們飄揚
你們看見
他們怎樣
無分彼此
當愛不讓

Thursday, August 19, 2010

親親


夾岸歡呼撐起雨中的運河
他們搖搖晃晃而過
睽睽眾目起伏有致
眼閉手牽心口相印
在藍與白的國度
磁性相吸
同性不拒
衣襟盡濕也想你看見
這如幻如彩的親親

Sunday, August 08, 2010

歡樂之城

Gone are the days when my heart was young and gay.縱使年紀老大,但來到仲夏的阿姆斯特丹,你準能找回那顆年輕及歡樂的心。

早上下着綿綿細雨,心想中午或會放晴,昨天不也陽光普照,而且氣溫不高,輕衣短褲頗怡人;天空猶如油畫般的淡淡粉藍,綿綿白彩聚散飄浮,令人不時仰頭,像是看望久違的好朋友。但今日天公不作美,雨整天沒完沒了,時大時小,惟人們的心情一點沒受影響,他們都準時擠擁在運河的兩旁,雨大便撐傘,傘面五顏六色,把運河邊撐張得繁花似錦。

河上巡遊開始了,一艘接一艘裝飾得花枝招展的小艇在夾岸的歡呼聲中緩緩而過,加上自家艇上强勁的音樂聲,偶爾不知從哪噴射而的漫天彩紙,樂紙喧天,連河上的長客海鷗此時也要躲得遠遠的。每一遊艇的裝飾似都有一主色,紅橙黃綠青藍紫,更多的是粉紅,雨雖然下個不停,河上卻幻化出一道普天同慶的彩虹。艇上主角的裝扮各出奇謀,有赤體小褲,有裹身婚紗,有非洲土著、有東瀛仕女,有警察也有軍人,形形色色;艇上也帶有各自不同的訴求和信息,援助愛滋病、支持非洲同性戀、為年輕出櫃自豪、爭取變性人權、緊記歐洲還有國家不允許同志遊行,也有商業公司公用企業,一些廣告似少不了,但岸邊觀眾應不會太上心,一場熱烈的雨中河上巡遊,五湖四海的旅人共聚同一時空,强勁樂音中你扭動身軀,我揮手拍和,彼此為彼此歡呼,年輕的年長的,男男女女,同在岸上河上,大家此刻都有一顆歡樂的心,管它同性不同性、戀愛不戀愛。

滿街滿巷的遊人,電車單車穿梭穿插,街頭派對處處,樂音震天,人人似沉浸在一股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氛圍之中。但此刻的歡與笑是實在的,在運河兩旁、在路邊茶座,也在街頭舞池中、在等進博物館的長龍中,更在每一旅人的夏日心坎中。Gay,是歡樂,Pride,是自豪,仲夏的阿姆斯特丹真箇是歡樂之城,有幸走在城中,竟也沾上幾分自豪。

Sunday, April 05, 2009

紅燈區



運河披上黑紗
水中浮着蒼白的光
崎嶇的岸邊
模糊的面容
你我獵奇眼色
映照艷俗霓虹
彼此交望只是空

Thursday, March 12, 2009

大娘



北海漁村
遊人去了又來
生活於斯
海風同行
年月的呼嘯
把風霜鐫刻成像

Saturday, February 28, 2009

風雲



寧靜水鄉
烏雲霎時來襲
冬日陽光穿隙不去
灑下隱隱金線
只是寒風刮得猛烈
迎面衝來
幾欲將你速凍在湄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