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2, 2021

西崖


獨上西山望斷崖

茫茫香江鎖愁幃

亂世罡風飛白髮

卻是無言寄天涯



Tuesday, April 20, 2021

浪跡

海拔4000呎是什麽所在, 一片荒涼平野, 極目皚皚山巒, 卻也曾經興旺一時, 因為一家工廠, 周邊建了排屋, 曾在這裡上班的人, 或也與世無爭, 安居樂業, 做着香甜美國夢。 如今工廠倒閉, 人去屋空, 雪原鬼域, 連郵政編號也被取消, 這究竟是誰惹的禍? 是金融海嘯, 抑或是全球化作祟, 戲中似無深究, 只說若是海嘯後買了房子, 現在財富已翻了幾番, 但女主角對此嗤之以鼻, 道不同不相為謀, 她駕車獨行, 浪跡天地。

工廠倒閉, 丈夫離世, 或已60過外的她孑然一身, 沒有房子, 所有家當全在一部車上, 從此以車為家, 成為現代遊牧一族, 不逐水草, 逐臨時工而居, 天地悠悠, 或也自得其樂。這樣的另類有殼蝸牛, 在當今美國似不在少數; 四年前特朗普當選總統, 曾看到報道說某一中西部地方有一50多歲的白種男人喜極而泣, 因為覺得新總統或可為他帶來改變。這人也是以車為家, 大學畢業有工程師資格, 卻找不到正式長工, 因為美國工廠不是關就是倒, 製造業似在國內消失無餘, 故也只能駕着車到處找打散工。特朗普倡議美國優先, 要將出走他國的製造業帶回本土, 奈何一任而終, 不知是否出師未捷, 那快60的白種男人, 生活境況如何, 找到了長工在某地安定下來, 抑仍駕車在路上浪蕩着?

就電影所看, 這些Nomads似都是六七十歲上年紀的銀髮族, 各自不同原因選擇在路上奔走顛簸, 據說戲中好幾個角色本身就是遊牧一族, 戲裡戲外訴說自己的故事。他們大都覺得自己一生過得不錯, 一步一步走到當下, 亦沒有太大的遺憾和怨恨, 做了想做的事, 看了想看的物, 像那75歲患了末期病的老太太說, 就此離去, 人生也無憾事。

他們都屬所謂的Boomers, 全球化前的美好生活他們都有享受過, 曾經有過一份安定工作, 有瓦遮頭, 房子也不小,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美國夢憩, 歲月靜好。 時代變遷, 好景不再, 或是時代失敗者的他們被迫要駕車上路, 踏上那長長的夕陽路, 似也沒有什麽埋怨, 沙漠、峽谷、崖岸、湖泊, 在這最後歸途, 枕席天地, 飛鳥同翔, 或亦一圓滿的句號。女主角姊妹說, 如此浪跡天地, 在在是美國精神的表現, 開墾不屈, 川流不息。

但真正的浪跡天地, 或是那個年輕人, 他沒有車, 只一背囊, 靠雙足一步一步走在路上, 過去的美好生活他或從未嘗過, 此刻離開父母女朋友, 獨自走在荒野, 心裡有何欲求? 浪蕩青春, 戲中並無細說。

天地流離, 人歸何處, 前路茫茫, 總會相見。

See you down the road.

 

Wednesday, April 14, 2021

雲深

 

井樹為何相欄

瓜瓜不分

佛手不苦

村後山野衞徑

林荒人稀

亦信無緣

大藍根本無湖

不是如來

只名如來

登峰欲覓飛鵝

只見長長斜級

氣吁其上

級級陡坡

身後悄悄升起一片蔚藍

山海氣喘

美麗無聲

你先拔攻頂

卻怯於下坡沙路

戰兢惶恐

深怕不慎飛墮崖下



忽爾雲霧來襲

四野目下迷濛

飄忽猶如你心

剎那去來無由



捉不住

雲深可知處



 

Sunday, April 04, 2021

UA

三月初, UA戲院突然宣佈全線即日停業清盤, 事前毫無風聲, 令人驚愕不已, 因又一熟悉的東西消失了, 內裡滿戴很多香港人的回憶和青春。UA應是香港新式所謂迷你戲院的始祖, 開在商場裡, 一院多廳, 可同時放映多部影片, 而且一開好多家, 香港旺區都有它身影, 集團性經營,  跟過去那些老大的戲院完全不一樣。瘟疫肆虐經年, 政府強制關閉娛樂場所數月, 戲院不能倖免, 集團說長時間零收入, 僱員工資照出, 實難支撐下去, 只好關門。在戲院重開前夕宣佈結業, 不知是否對政府無能的控訴, 源頭不封, 病毒社區蔓延, 所謂感染群組從沒有在戲院發生過, 但卻不准營業, 其苦可知。

據說第一家開在沙田新城市廣場, UA6, 應有6個放映院, 是沙田人, 甚至中大學生的觀影勝地, 但我從來沒去過。我熟悉的UA是銅鑼灣時代廣場那家, 售票處開向馬路, 佔地非常有限, 經常看到買票的人排在幾個狹長的階級上, 若是什麽大片, 人龍更是蜿蜒排落至行人道上, 人頭鑽動, 人來人往, 或亦鬧市一景。買了票, 從右旁一專用電動樓梯上到影院, 只此一途, 別無他徑; 長長窄窄電梯兩旁有燈閃閃, 猶如時光隧道, 似為觀眾進入夢工場前作心理調節, 好把街道上的煩擾熙攘擱在身後, 觀影心無旁騖, 準備享受一頓喜怒哀樂的盛宴。

電梯頂有人驗票進場, 然後豁然開朗, 一個偌大空間, 樓底也高, 觀眾在此等待進入要看的電影的那間影院, 人多時也是擠得不得了。這裡有小食售賣專台, 規模頗大, 似是收入來源之一, 戲院也嚴格不讓觀眾自帶食物飲品進場, 只可帶他們賣的; 這大堂也放了各齣電影的海報宣傳板, 有時一些大片在半空更有實物模型搶眼球, 好像也有一部電視放映電影trailer, 就是沒有老戲院的那種劇照看。這裡有四家影院, 入口就在大廳的四角, 進到影院後, 基本跟老戲院的格局一樣, 只是座位少得多, 其實沒有深究, 一般或數拾、百餘左右吧, 影院有呈斜坡式, 座位設計或也講究, 把視線阻擋的情況減到最低。銀幕大剌剌裸在前頭, 沒有老式戲院要開幕的繁文縟節, 一關燈, 就放映。

有一陣子似患上情緒病, 經常心悸驚恐, 什麽都不敢做, 看戲也裹足不前, 好長時間沒去戲院。等到有好轉, 戰戰兢兢再去看戲, 第一齣便是在時代UA看的, 坐在前兩三排靠牆的邊座, 心想如有事, 可挨牆閉眼休息。看的是狄卡比奧的捉智雙雄(Catch me if you can.), 騙子或亦青年才俊, 假飛機師在天空如魚得水, 華衣美食, 誰也沒看穿。世界政經大事或亦不過如此, 沒被識穿, 騙子也可崛起大国, 一朝肚滿腸肥, 反過來對世界頤指氣使, catch it if you can. 另外兩齣狄卡比奧主演的電影也在這UA看的, 潛行空間, 不赦島。潛入你的夢中, 想改變什麽? 你的夢想、你的相信、你的心志? 夢中追逐, 夢中有夢, 你穿我插, 不知虛實, 不知身處。精神病島關的都是些什麽人? 精神病患抑或特立獨行? 不跟主旋律的異唱者? 誰在操控, 誰在洗腦, 剎那瞬間或也曾自疑是否不正常, 跟眼前世界格格不入? 忘不了的是片末狄卡比奧那雙惶恐疑慮的大眼。

有一回星期天下午, 去看一泰國電影叫[小情人], 應屬懷緬少年時代的片種, 戲中竟有香港八十年代的電視插曲, 可見當時香港影視無遠弗屆, 流行東南亞。看完戲回到家才發覺後褲袋的錢包不見了, 一下子非常驚慌, 手足無措, 錢包內有身份証回鄉卡, 而自己明天還要出差大陸, 怎麽辦? 趕緊沿着回家的路走回戲院, 一路走一路緊瞧地上, 看看跌了的錢包或會躺在路上某處, 但星期天路上人多, 如是在路上丟掉的, 會不會早給人拾去了呢? 路上沒見錢包踪影, 心想錢包或是丟在戲院內, 便到票房處跟工作人員說明來意, 說自己兩點半那場坐在哪座位, 但工作人員說戲院正放着電影, 一時不能打擾, 要等散場時才可讓我進去找。好不容易等到人家散場, 便匆匆跑入影院找尋, 到了自己原先座位, 幽暗燈光下, 謝天謝地, 自己的錢包還靜靜地躺在座位正下方, 沒給人撿走, 工作人員見我終於找到了錢包, 也不迭鼓掌, 似為我慶賀。由於座位較前, 看戲時整個身體斜滑座上, 以便仰看銀幕, 而穿著的短褲後袋或較淺, 這樣錢包便滑跌地上而不自知了。

後來這相對自立一角的UA戲院關了門, 搬去同商場的第十三層, 搬遷後去看了一次, 也是唯一一次, 看的是齣印度電影, 好像叫大漫遊, 講一印度女孩逃情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故事, 橋河街巷, 扇開縱橫, 彷彿舊地重遊, 熟悉非常。不熟悉的是這新開的戲院, 跟逛商場的人一層一層坐電動樓梯, 上至十三層真是一段不短的漫遊, 上上轉轉, 總是不到。忘了影院數目有否改變, 只記得內裡的格局變了, 不再是斜坡式, 而是現在流行的階級式, 座位一級比一級高, 故再沒有被前面高人頭擋視線, 要從頭隙間看戲的問題了。自此以後就沒再去UA看戲了, 也許它的票價比較貴吧。

據說UA是在香港黃金時代1985年創立的, 經營36年, 在新香港來臨前結束, 或亦天意。騙子橫行, 基本無法, 捉它不了, 香港首當其衝, 港人追求民主的夢想, 或已被人潛入改變了, 冥頑不靈的會被視為精神病患, 學校開始洗腦, 香江不赦島現實上映中。

UA歇, 時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