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9, 2016

幾何



山中小城
只記幽靜
一葉輕盈新黃
飄落素白路街
葉落星殞
石破方碎
人生色迷幾何
踏過碎白
看見秋黃

Wednesday, October 26, 2016

加萊

加萊(Calais)是位於法國東北端的海港城市, 靠近比利時邊界, 隔着英倫海峽與英國多佛港遙遙相對。那裡有一個難民營, 據說住了上萬來自中東、北非及阿富汗的難民, 其中千幾人為未成年的兒童, 他們在營內無親無故, 獨自一人流落在此。難民的心願都是最終能夠去英國落戶生根, 鍥而不捨, 但英國方面審查嚴格, 登陸彼岸實非易事; 難民營好像並不是法國官方設立的, 密集人雜, 有加萊叢林(Calias Jungle)之稱, 森林(forest)雖則神秘, 予人生機繁茂之感, 但叢林卻是危機四伏, 弱肉強食, 營內生活之艱難, 可想而知。法國政府決定清拆這難民營, 要將難民送往國內其它正式難民營, 有關清拆工作現正進行當中, 也受到一些零星放火反抗, 正正為目下的國際新聞。

東京上野恩賜公園內有一座西洋美術館, 似頗有歷史, 好像也想申請成為世界遺產建築。年初在公園內閒逛, 信步走到美術館外看一下, 沒有進去參觀; 館外露天小庭放有不少雕塑, 其中一座題為Burghers of Calais(加萊民眾), 見Calais一字, 好奇之餘即時聯想到加萊難民營, 心想不會有所關係吧?! 雕塑立在一基座上, 是好幾個似真人尺寸的人像, 高高在上, 感覺人物衣裝襤褸不堪, 仰看其容, 都是一臉悲苦、困頓、迷惘、無助, 陰霾天氣下, 一股淒冷油然而生。



網上查了一下, 這雕塑是法國名家羅丹(Rodin)的作品, 創作源起乃因英法百年戰爭中, 加萊城曾受到英方圍攻受困達一年之久, 城內飢荒四起, 民不聊生, 但加萊人好像死不投降, 對抗到底。雕塑沒有歌頌加萊的不屈不撓, 卻以民眾的悲苦困惑, 誌念數世紀前的有關歷史。據說法國有條法例以保障羅丹的作品專利, 任何他的雕塑最多只可鑄造12座, 而這加萊民眾的作品, 除了日本東京有之外, 其餘11座分散歐美各地, 南韓似也有當中一座。

不知加萊有否曾受詛咒, 是何等淒苦之地, 今昔難民, 世人似愛莫能助, 只能嘆息; 人生是苦, 難民尤甚。叢林清拆之後, 將來可會有人也為此刻的流離失所塑雕造像, 鑄誌當下的亂世?

Saturday, October 22, 2016

英氣



街道上米旗高掛
一派英氣迫人
八月英倫
細雨紛紛
沾濕遠來襟懷
世事頃變
預期總是落空
急墜三十年的低谷
谷中足音留離
只聽一籌莫展
而三十年前的輝煌中興
此刻竟說
鐵娘子為世紀最差首相
河水或仍滔滔
英氣卻是迷濛


Monday, October 17, 2016

孤島

人生於世, 據說沒人會是個孤島, 因為每一個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聯系或覊絆, 親朋戚友、同學同事、左鄰右里, 不一而足。由是, 在現代網絡社交世界, 只要你一踏進去, 便無所遁形, 真箇是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 國家級情報偵察機構通過無遠弗界的強力軟件, 即可把一個人的來龍去脈翻箱倒籠地找出來, 無處可逃。據說只要盯上一個人, 他周圍的人便會給有關部門作深入調查, 他周圍的人還會有其另外周圍的人, 如此這般猶如一滴水跌落池塘造成的一圈圈漣漪, 被查的人可達數百人之譜。查到了人的資料, 便可通過種種手段或圈套將之置於不利境地, 從而達到情報人員最終所要的目的。人如木偶的被操弄或甚至被殺戮, 卻又不知所以, 只覺或是天意弄人或命騫運衰。

坐在尖沙咀商場內的電影院看戲, 戲中主背景便是發生在同區後面那條街的高級酒店內, 這麽近那麽遠, 世事萬般, 就在咫尺, 碌碌凡夫那知就裡。年輕自學的電腦天才, 精通數國語言, 也懂手語, 受聘CIA, 歐亞各地工作, 高薪厚職, 前途無限, 更且情場得意, 端的是夫復何求。可是他看不過國家似超越法律界線監視監控人民, 甚至別國領袖機要, 總覺得如此行當不道德, 終日耿耿於懷; 而當他自己的癲癇症暴露人前, 是恩師也是上司的領導指責他有意瞞騙, 他或自覺從此會失去上司信任, 此時更得知原來自己及身邊的人也是被監控目標, 或因而變得悲憤無明, 難以自控, 終於挺而走險, 竊取有關機密資料, 公諸於世, 控訴美國政府肆意監控人民, 侵犯私隱。

通過報紙揭發美國政府的[惡行]後, 全世界似為之震動, 美國成為眾矢之的, 為了人身安全, 他只要有逃匿一途。當初看新聞報道, 說他離開美麗華酒店後, 不知所終, 此回才知原來通過特別人士安排, 他住進了或是位於深水埗的難民家庭, 最後登上飛機去了莫斯科。電影中沒講為何他對香港情有獨鍾, 會選擇來港公開此等驚天大秘密; 他在港逃匿期間, 新聞中有本地議員、律師的幫忙, 但戲中卻完全沒有香港人的身影, 只看到酒店窗外的萬家燈火, 密密麻麻或不過網絡中的螻蟻, 世事於我何有哉? 其時的美中俄外交如何交鋒, 明爭暗鬥, 香港無奈夾在其中, 應會是更好看的戲碼, 可惜電影中絲毫沒有交代。

真正的年輕才俊, 三十歲不到已知道當今世界是如何運轉, 奈何思想或偏激幼稚了一點, 聽不進上司所說的, 為何二戰結束後, 迄今沒有第三次世界大戰, 自由私隱誠可貴, 但人民更看重的是安全。世道陰詭, 防人之心不可無, 或許人際之間都是彼此監視, 遑論國家層面, 相信任何達官貴人也會被監控, 就算美國總統亦不會例外。被譽為第四公民的史諾登, 他說自己愛國, 其實也曾想參軍報國, 或是體質欠佳, 終未能戎馬沙場。恩師說, 運用自己的電腦專才也可為國服務, 網絡世界實是更大的戰場, 危機四伏, 在在更需人才攻防守險。然而, 或許一念之差, 父親說他將會死在莫斯科, 此生難踏故土半步。他是網絡中的英雄, 說公開了秘密後, 自己仿如得了新生, 自由了, 此刻女朋友也到莫斯科與他相息相棲, 患難廝守。 只是, 午夜夢迴, 他真的會覺得在俄羅斯, 最終找到他不惜犯險所要守衞的自由和私隱嗎?

也許, 無緣孤島, 無知無念, 才是福氣。


Tuesday, October 11, 2016

瀑布



不知遙遠上游何處
年月流水而來
汩汩不息
嶙峋岩石雕成崢嶸落差
沒有銀河九天三千丈
流落到此縱身一躍
也有如許淙淙的妙韻
不在高地深山
只在咫尺心間


Tuesday, October 04, 2016

高地

高地究竟有多高? 藍鐘花又是何模樣?

或是旅遊旺季, 高地體驗一日遊的小麵包車坐得滿滿十五人; 而導遊兼司機身著白色POLO恤及西式短褲, 運動鞋, 身材高挑挺拔, 體格精瘦, 身上似沒有一點贅肉, 臉上卻滿是皺紋, 猜想年紀或約六十餘, 說話輕聲舒緩, 一副英式紳士模樣。他名John, 坐上司機位, 戴上免提擴音器, 引擎一開動, 他便立即開始沿路講解, 一心二用, 語調及車速, 安穩不急, 偶爾左手離開車盤, 斜角比劃又凝在空中一會, 猶如在舞台上表演或朗誦似的, 只是坐在後面的遊客看不到他臉上表情, 不知道他有多投入。他一路娓娓細說蘇格蘭及愛丁堡, 歷史、建築、人種、皇室, 聽得一知半解, 在車外暗淡天色及車內平緩聲調裡, 有點昏昏欲睡, 難以自控。

據說山上的城堡要抵禦的敵人, 主要還是來自南方的英格蘭人; 而設計愛丁堡新城是一名22歲青年, 其一條通衢大道配以上下無數橫街的設計, 後來一些名城都紛紛仿效, 云云。而最初來到蘇格蘭好像是CELTIC人, 導遊還特意將其英文字母拼了一下, 但後來維京人好像也來了, 蘇格蘭人或因而有了海盜縱橫四海的基因。皇室的血統似也混雜其他歐洲人種, 好像便有來自荷蘭橙氏皇朝的王子跟蘇格蘭女皇結婚, 像是入贅北方高地, 成為國皇, 雙皇共治國土。又說有一個國皇是莎士比亞的好友, 便請大文豪能否以蘇格蘭為背景寫一齣戲, 莎士比亞答應寫了, 是為麥克白。

車子不知不覺離開了愛丁堡市, 過了橋便是是一處過去為Kingdom of Fife的地方, 地盤很小, 自成一國, 但有何特別, 不甚了了。橋有三座, 一古橋, 不見有車行走, 一現橋, 主要交通樞紐, 一新橋, 正在建造當中, 導遊說了三座橋的造價, 以証時光飛逝, 錢價也如何飛升。再過去便是高地了, 導遊說, 待一會他還會介紹一下蘇格蘭的地理和地勢, 只是不自覺地睡着了, 許是錯過了, 本以為他會說高地為何叫高地, 高地究竟有多高。一路走來都沒爬過什麽高山峻嶺, 海拔應不是太高, 然則這高地的高, 是否指緯度而言?

而景點有教堂, 外型宏巍, 但內裡卻是頽垣半壁, 似只留支架。有瀑布, 高低落差不大, 但頑石崢嶸, 水聲淙淙; 瀑布旁有一楕圓建築, 有心人捐建, 說是宴會廳, 裡面也頗寬濶, 牆身還有似是雕塑的裝飾, 前端一露台, 正正對着瀑布, 流水清風, 佳餚美酒, 內外風景相連, 秀色可餐, 或亦如此。還有皇后的景觀, 四百年前的皇觀, 年月不變, 山水不變, 寧靜致遠, 穿透時空。還有一個湖, 高地人叫LOCH, 陰霾下波紋不興, 遊客都是看一眼就走, 沒人想下車拍照。許是大家都急着到威士忌酒廠參觀吧。

參觀的酒廠叫JOHN DEWAR, 據說有百多年歷史, 也算高地名牌, 好像也曾被選向皇室特貢名酒。威士忌分兩種, 一為單麥酒(single malt), 一為調配酒(blended), 威士忌似以單麥酒為高級, 要有自己酒廠才能釀造, 而沒有酒廠的可向別人選購不同單麥酒, 再自己調配出售; 據說海外熟悉的品牌Johnny Walker, 即屬此類。參觀費每人6鎊, 可品嚐一種酒, 而12鎊則還可多嚐一酒窖內的珍藏。付了6鎊, 試了其單麥酒, 入口有點辛辣, 不及日前在愛丁堡古堡內所試的一種調配酒, 內有蜂蜜及香草, 齒頰留香, 且是免費。

酒窖內的珍藏, 酒桶上寫着1989, 導賞員問, 還記得1989年自己在做着什麽嗎? 想起那年五月人在歐洲, 布魯塞爾到阿姆斯特丹的火車上, 法蘭克福紅燈區的中資酒店, 六月三日傍晚回到香港, 六月四日的血色清晨, 不知釀自1989 的威士忌酒究竟是何滋味?

請你告訴我, 高原的青年在何方, 藍鐘花常盛開, 在他居住的地方….

一路上都沒看到藍鐘花, 天色陰暗, 車停瞬間, 卻在一小路口看到夏日飛雪, 湧湧飛舞, 不知飄自何方? 心想白色飛雪或是蒲公英, 小傘隨風漂泊, 萍水相逢, 同是天涯, 在高原青年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