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30, 2011

希臘


頭戴文明之母的高帽
此刻烈日下煎熬
世界目光聚焦我身
經濟安危似亦相繫
步履維艱
操不出威武
卻牽扯怨恨和攻訐
左手礙着左腳
協調不了人心
雖或汗流浹背
只邁出苦澀和僵硬
縱有盈海的古老家當
目下卻是個缺水的國度
乾涸拮据如斯
什麽都不流動
不知是慵懶成性
抑或財閥殺戮
典雅腳步慌亂了
怒火生街頭
動我一髮
撼你天下

Sunday, June 26, 2011

醇厚的思憶

[童年時常開窗,會望見會飛大象],六歲的詩詩倐忽間已是個三四十歲的少婦,而那時年只十八的少女,現也年過半百,無怪乎從前傻頭小子的阿Lam,在輪到他唱的時候,先來一聲感慨,嘆時光流逝無聲,原來不知不覺間已過了三十五個年頭。歲月悠悠匆匆豈止他們三人行,現場的上萬個觀眾,也曾一起走過香港七八十年代的煥發和青春。[幾多往時夢,幾許心惆悵],無數個或身不由己的抉擇,[任那海和山,萬里而去,心潮千百丈],今夜,維多利亞港月朗星稀,細聽阿Lam心海傾情。

年過六十的阿Lam慶幸自己仍有濃密的頭髮,身體健康,為此他感謝他那活潑壯健的高齡老母,一對成人兒女登台獻花祝他父親節快樂,他太太雖沒上台跟他合唱,但亦在現場某處為他監場打氣,而他自己的歌聲仍然高亢激越,香港無人能及,這演唱會雖說是Vintage,實是Celebration,celebrate他美滿無憾的事業和人生。只是,他也想起許多人,想起許多事,情和痴。

他留學時曾在倫敦看Peter, Paul and Mary,並為三位歌者拍了張黑白照,但Mary現已走了,[別了她,不想多講一句話,默默地送她歸家,我有滿懷情話];阿Lam或許拙於言詞,而且說話詞句短促、聲線低沉,有時真聽不清他在說甚麽,但一唱起歌,抑揚頓挫,就是節拍越來越急的啦啦啦,啦啦啦,卻是充滿感染力,觀眾無不拍手附和。還有澤田研二,歌者為偶像而歌,每個音符如芬芳四散,他和四個同齡和唱者擠擁台上,觀眾聽得如痴如醉,像是着了魔,又是着了魔,林子祥呀,人人心中不禁在低和。

還有更多同年代的唱得之人和詞人,都早走了許多,大銀幕放出一張張熟悉的臉孔,在阿lam柔和歌聲中光影冉冉,繾綣不去;今夜的歌者或也感到寂寞,曾經百花齊放的鼎盛樂壇,如今花果飄零,只得他獨撐站在舞台上,為香港逝去的芳華而歌而泣,場中萬個觀眾心或亦戚戚然。那些早走的朋友興許都已幻化成遙遠星河裡一顆顆璀璨的明星,在夜空中發出永恆的光芒,由是[每一個晚上,我都會遠望,無垠星海,點點星光],思念飛越光年,懷想不斷。

兩年前的演唱會他沒唱[誰能明白我],這回唱了,但不明白為何卻找來太極樂隊的Joey和Patrick幫唱,別人的音域沒他廣闊,只好降低八度而唱,如此首歌便被唱得越來越低沉,失去那股原有的不屈和激奮,軟而無力,無怪無人明白你。[懷自信我永不怕夜航,到困倦我自彈自唱,掌聲我向夢想裡尋,儘管一切是狂想],幸虧阿Lam在後段加入,以他獨有的昂然高音喚回或仍在摸索路途的歌迷,深信只有這知音才能明白我。

原來香港是從1976年開始有六合彩的,不知迄今可造就了多少富翁豪客;三十五個年頭過去了,當中多少甜酸苦辣無人知,惟歌者依舊,歌聲不變,十分十二寸地將這晚加溫、加熱、呼喊,懷舊的勁度響徹雲霄,直至爆炸。爆炸過後,一切回歸平淡,原來青春才是醇厚的思憶:[就算今天不得志,還信聽朝好際遇,人在青春少年時,無論哪個都得意。]

但願如此。

Saturday, June 25, 2011

六月夜


燭光點點
是死也是生
那頭的青春在廣場上遽然消逝
這裡的新芽抱在懷中
廿二年的今生前世
在公園茁壯輪迴
六月夜
燭淚連連
心火相傳

Thursday, June 23, 2011

消失了的光影 - 碧麗宮

碧麗宮很可能是香港有史以來最豪華的戲院,它的前身好像是一家夜總會,或者是帶有CABARET SHOW的那種,但不知為何後來卻改建成了戲院。過去的老戲院都開在街道上,有自己的門面,但碧麗宮卻開在銅鑼灣向海的高級商廈裡,在商場的二樓或三樓,要坐扶手電梯才可到達,就像現在絶大多數的戲院一樣,但它很可能是開此風氣之先的第一家。記得低它一層是美心皇宮大酒樓,在英資大公司上班的時候,年底的ANNUAL DINNER也在此舉行,筵開一百多席,還請著名歌星來表演助興;為參加這晚會,一些平常衣著隨便的女同事,都盛裝濃抹地出席,有的會前還特意去燙了頭髮,梳整了個[亞美茄]頭,不無驚笑。印象中,碧麗宮雖也是單一樓層的戲院,座位安排也是拾級而上,避免前面的高人頭擋着後面觀眾的視綫,但規模應比現在的迷你戲院要大得多,座位似有好幾百個,也分前座後座特等,現在的12345等小院簡直望塵莫及。

碧麗宮的購票大堂雖不很大,但樓底高,地面全鋪了厚厚的紅色軟絨地毯,裝潢也富麗,寒酸的影迷偶爾來此看戲,走在其中,總不期然感到幾分輕盈和貴氣,當然破費也較多,因其票價要比外面的戲院高不少。購了票等進場,有些年輕觀眾更索性靠邊盤腿坐在地毯上,旁若無人;進場時,觀眾要魚貫經過一狹窄甬道,兩邊也是厚厚的牆毯,每回經過,總覺得是戲院方面在你觀影前,有意壓抑一下觀眾的情緒,把現實中的種種記掛留在這無間甬道,好以平白無故的心情去迎接將至的光影盛宴。

過了甬道進到戲院,眼前即豁然開朗,偌大無垠的空間果然有懾人的氣勢,人也不自覺變得渺小,復又以能參加如此觀影大典而覺得值回票價。戲院前座離特大弧形寛銀幕一點不近,觀眾可正常坐姿舒適地欣賞電影,絕不用傾身向後昂頭上望,非常人性化。它的座位全是俗稱[飛機椅]的沙發大座,每一張好像都是獨立的,都有270度的高直靠背圍繞,故頭臚可很舒服和隨意地枕靠四周,也不影響別人,更似超前地為觀眾保留私隱;觀眾可全身無力塌陷下去似地坐在其中,觀賞特長電影時也不覺太累,頸膊也不會太痠,而當遇到沉悶無比的爛戲時,你又可以了無牽掛地睡個懶覺,尤其是在炎酷的夏日,或更是人生一大享受。

已忘了第一齣到碧麗宮看的電影是什麽,但某些電影鏡頭卻迄今難忘。[法國中尉的女人]中梅麗史翠普披着蒙頭斗篷在海上長堤回眸一望,浪拍長堤激起陣陣的水花;[齊瓦哥醫生]中的茫茫雪原,男主角深情的眼神,歌聲響起我的愛人在某方,悠怨長青;[PINK FLOYD THE WALL]中似是卡通的影象,機械單調乏味,或是行屍走肉,每個人都不過是牆上一磚,無色無樣無心。還有獨家連續上映兩三百天的[時光倒留七十年],也跟同學去看過,但只記得超人的英偉前身,好像在古老大宅找到一塊陀錶而堕進時間深淵,回到過去尋覓愛戀。現實中的男主角後因堕馬致全身癱瘓,但他仍屹立不倒地挺坐在輪椅上,為一些公益事業孜孜奔走,跟光影中的超人瞬間飛來飛去,或亦殊途同歸;他後來因身體一些機能衰竭而死,英年早逝,塵世中的時光一去不回頭,從不倒流一點一滴,光影中只留下傷感和唏噓。

某年到維也納旅行,也到莫札特故居參觀。故居在一尋常里巷深處,窄窄卵石道或仍是兩三百年前的模樣,行走其中達達有聲,莫札特應也在此來來回回無數次,不知轉角處可有他從那時間遠方傳來的足音?莫的故居樓高三層,由於不是富人宅院,裡面空間狹隘,門口處有細小人兒模型,說明莫札特在何時期與何親人在此居住過。牆上掛着有關他生平的各種說明,某些房間的陳設據說還保留當年模樣,一些傢俱物品更是莫當年曾使用過的實物。在一張木桌上放有錄像電視,屏幕上放映的正是當初曾在碧麗宮看過的[莫札特傳]的一些片斷。莫札特在桌底下爬來穿去,忘了是不是跟他的兒子在玩耍,他似充滿童真的玩得不亦樂乎,笑聲不斷;那笑聲清響,且咯咯咯的有點怪異,肆無忌憚,卻又真情流露,旁人或會覺得他行為有失端莊,但真正的天才或都是不拘小節,只忠於自己真正感受,從不希冀別人讚賞吧。跟他同時代有一宮廷樂師,便深知莫的才華遠在他之上,卻又不屑莫舉止粗魯無教養,他因妒成恨,化身死亡使者向莫催迫索取安魂曲,從而將年只三十五的莫逼向死亡境地。不世天才早夭,如不是因過早將上帝的天籟帶來人間而洩露天機,必乃燒死於凡夫庸人心內那股難以壓抑的熊熊妒火中。

八十年代初有一種神秘病毒突襲美國,患者的免疫系統會完全被破壞,群醫無策,藥石無靈,被視為世紀絕症。據說患病的大多數是同性戀者,兩者幾已被劃成等號,頑固保守者更認定這是上帝對同性戀者大逆不道的天譴。那時碧麗宮有齣電影叫[愛之伴侶],看前對其內容毫無頭緒,以為是一般愛情片。戲中一對四十多歲的男同性好友或伴侶,忘了他們是不是同居住在一起,但平時兩人喜歡到沙灘去,也不游泳,只坐在那裡遠遠欣賞穿著三角泳褲的年輕男生為樂;後來其中一人患上愛滋病,病情很快變得嚴重,病入膏肓,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只能穿着成人紙尿片躺在床上,但他的好友實是他的摯愛伴侶,更不惡污穢為他親手洗沫嬴弱身軀和更換紙尿片,不離不棄,陪他走完人生最後的崎嶇路。原來戲名是語帶雙關,愛之愛滋,或者患難見真情,二人相濡以沫,愛在瘟疫漫延時,同性伴侶或也此生無憾。

現在誰都知道愛滋病並非同性戀者獨有之症,要戰勝它,據說首先要承認它面對它,不要忌諱它,年前曾在飛機上看了一齣南非電影[Drum the beat],說的正是這一點;非洲愛滋病很猖獗,據說其中一根本原因就是那裡的人不肯走出這第一步之故。雖然世上還沒有能根治愛滋病的藥物,但它卻不是絕症,而只像糖尿病、心臟病等長期慢性病,患者要自愛要學習與病共處,世界不是末日,生命也可繼續精彩。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華麗],好像是用來形容一切所謂高級和昂貴的事物;真正的華麗或只在那實而不華的年代,如今高級商廈仍在,惟寬敞空間已失,超人也走了,莫札特笑聲也沒了,時光不倒流,看戲也只能屈坐在侷促窄隘的小院裡了。

Monday, June 20, 2011

朝夕


天邊一抹紅彩
地上幾盞村燈
是朝是夕
這刻寧寂時空
人在邊上
朝朝夕夕
紅彩淡抹心上
是旭日再昇的預告
是暮色四合的迴光
不爭朝夕
只看美麗辰光
變幻流轉

Tuesday, June 14, 2011

藍宇


大海無邊水連天
日高雲重
灑下粼粼清光
窗外的大海
無波無聲
這灣浩渺如鏡的明澄
無罣無礙
輕淡無岸的藍宇
極目處
是難以逾越的細綫
天上波雲聚湧
思緒游散也翻騰
那水平過後
不知又是何樣光景

Thursday, June 09, 2011

明日天涯

前陣子影星鄧光榮夢中遽逝,享年六十六歲,雖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但以現代人的壽命來講,畢竟是走得早了些,尤其是他的大哥形象,威武壯健,赫赫有神,不說還不知道他己年屆六十有餘。他很年輕已在影圈走紅,有[學生王子]美譽,但或是年代久遠,他的猝逝似沒有在社會上引起太大的轟動,雖然電視上也有關於他出殯喪禮的簡短報道。

從電視看,喪禮靈堂佈置得很素雅,掛着他碩大的照片,更播放他過去自己唱[明日天涯]的原聲帶,雖然他不是專業歌星,但這近乎清唱的歌聲,徐緩致遠,一字一句聽起來竟有一種空靈的意境,哀而不傷,或也有幾分佛家的看破自在;他在人世最後的所在,向摯親好友約定大家將來再見,在那明日的天涯。

[明日天涯]這首歌原唱者好像是羅文,據說是他識於微時的好友,好友際遇低落的時候,他好像亦曾盡力相助,如自資拍戲時也找他演上一角;一個是陽剛霸氣的大哥,一個是婉約妖嬈的歌星,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二人的友誼似是[打風都打唔甩]。他另一好友肥肥沈殿霞,曾是羅文的歌唱拍檔,他似也待之若親妹;肥肥比他早走一步,在她的追思會上,他難忍哀情和憤懣,在台上公開指責她前夫的不是,而對故友的女兒他應是關愛有加,或更視如己親,而在他自己的喪禮上,故友的女兒也列為親屬,並為他穿麻帶孝。鄧羅沈三人都走得早了點,在塵世裡他們有着猶如摯親的友情,彼此關照,各自先後走了,風塵三俠現或在天涯相見了。如真的是風塵三俠,那鄧定是虯髯客,脾氣剛烈,好打不平,義無反顧。在他喪禮舉行當中,殯儀館門外有人高舉長長橫額為他送行,稱許他為肝膽相照真俠士,因廿二年前黃雀飛飛,他義憤填膺,也曾拔刀相助,拯救莘莘學子出生天。

網友問有何偶像,我說小時候很喜歡看鄧光榮的電影,而喜歡看他應是從[浪子與修女]開始的;電影的情節都已經不記得了,只知道那懵懂少年看了以後,整天就想做一個浪子,浪子是什麽,卻不甚了了。話音剛落,跟朋友初到泰國華欣旅遊,在一商場竟看到有這電影的VCD,且還擺在當眼處作銷售。VCD封套上全是泰文介紹,而在角落有一括號寫有[浪子與修女]幾個中文字;封套上的圖像似是繪畫,但栩栩如真,鄧高大健碩的身軀站在正當中,左邊是一穿戴黑色頭巾修女的側臉,秀美臉龐有幾分混血兒的味道,但樣子跟女主角胡燕妮還是有差異,不太像;鄧的樣子卻很像,但卻是他壯年時期演一些黑社會電影的硬漢形象,跟他這早期電影裡的不覊清秀似差了一截,身型就不一樣,印象中年輕時的鄧應比較高挑清瘦,沒有如此健碩粗壯。其實封套上的圖像有一股濃重泰味,色彩鮮艷暗濃,粗獷中有點神秘感,而眉宇間,那個浪子活脫就是一個泰國漢子哩。

或許我們都是塵世中的浪子,浪蕩飄泊,參悟不了天地宇宙,難成修女或修士,只望瀟灑走一回;生命無常,浪遊有時,明晨醒來,你又是否早已遠去?

明日又天涯,世事總茫茫。

Wednesday, June 08, 2011

鏡中


鏡裡真真
為何匆匆而過
撐一把洋傘
在鏡中走過
一瞥也是匆匆
景象那會凝定不朽
崇拜上蒼的所在
框在鏡裡
當中的宏偉和莊嚴
反照虛虛塵世
或只落個水月與鏡花

Thursday, June 02, 2011

扒艇仔

閒日獨遊南生圍,見一小農場門外掛一木牌,牌上字體歪歪斜斜,寫有汽水小食售賣,還有扒艇仔,久違的活動,不知已多少年沒扒過艇仔划過船了,但從門外瞥見內有一面積不大的水潭,心想在如此環境扒艇仔有何樂趣可言,扒艇仔應該在海裡扒才好玩才有興緻。但時下年輕人還會鍾情這種戶外活動嗎?

念中一二的時候,經常跟小學校友會的哥哥姐姐到戶外去玩。那時沒有手機沒有上網沒有IPAD,故想應也沒有什麽宅男宅女,年輕人課餘工餘好像大多三五成群到戶外去遊玩的。到八仙嶺烏蛟騰去旅行去遠足,在旅遊車上大夥唱唱歌,小校友也跟着去跟着唱,從快樂的漫遊者,唱到遠行五百哩的傷感,從轟隆隆的火車,唱到我愛祖國的大好河山,這些現在可能已沒有年輕人唱的歌,都是那時跟比我大的校友們學的,餘音裊裊,仍沒忘記。

校友會的哥哥姐姐也不時去扒艇仔,雖然那時仍不懂游泳,但也跟着去玩。好像每回都去大潭篤,但並不是在水塘裡划。從筲箕灣碼頭坐十四號巴士,經過電車路,開上到柴灣的長長斜坡,一直到頂,然後不下坡到柴灣,而是向右轉入大潭道,在依山而建的窄路上蜿蜒前進,好像是一過了大潭篤水塘的大壩即要下車。在下車處沒多遠一小路轉左,再徒步下坡,不一會便到了一個三邊有山環繞的內港灣,風平浪靜,陽光普照時更是波光粼粼;有時陰天去,山腰低處可能還有點霧靄浮纏,又有另一番煙波千頃的味道。在如此青山綠水間扒艇仔,人亦在畫中,海風送爽,一樂事也。

小艇頭尖尾平,中間及尾部架有條板作椅,一隻艇通常坐兩個人,划艇者坐中間,乘客坐尾部。二人面對面而坐,划艇者背向艇尖,雙手持槳,木槳枕靠艇沿,雙臂以勻力猶如打圓圈似的同時划扒,艇尖即會破水前進,轉左,單划右槳,轉右則左槳;如左右用力不勻,小艇不進則亂,或會原處打轉,划得滿頭大汗亦無寸進,好不氣人。尾座乘客可不偏不倚正坐為划艇者指點前方,亦可轉身把雙腳擱進清涼水中,為前進的小艇留下長長波紋;或乾脆橫卧在條板上,架起二郎腿,一時看天看雲,一時閉眼靜聽海風輕吹。在海中央,二人欲調換位置,先收起雙槳,然後一左一右各自摸靠移身向前,在移動當中,小艇左右顛簸在所難免,有時校友還故意作弄,使勁搖擺艇身以增加驚險,對一個還不諳泳術的初中生來說,心內實有莫大恐懼,如一時不慎掉進海中怎辦?

讀中六時,也曾跟同班同學到中文大學的海邊扒艇仔,那時這裡叫馬料水,偌大的吐露港還沒有填海修路,對岸的馬鞍山還是亂石一堆,渺渺無人煙。海面很平靜,六七個同學每人一艇,逕自向着馬鞍山對岸划過去,有快有慢,相互呼叫喊話,陰天下的沙田山水頓時有了生氣。划回馬料水時,突然有一艘電動快艇急速呼嘯而過,平靜海面立時翻起上下湍動的波濤,小艇離之不遠也受波及,直如洶湧汪洋中的一葉輕舟,身不由己,也跟着又上又下的顛簸跳動,久久不能止息,心跳也急,驚慌可知。大夥兒幸也吉人天相,最終有驚無險划抵馬料水;此岸彼岸,當中實有太多難以逆料的驚濤駭浪,或是考驗,亦是今生的回憶。

有一年公司到青島一展覽會參展,這展覽規模很小,但我們公司卻去了十多個同事,有香港的有大陸的,多是年紀相若的年輕人。展覽館就在當時青島最高級的惠泉賓館旁邊,面向第一海水浴場,一片汪洋;展覽好像舉行五天,每天早十晚四,參觀者不多,某些時段更近門堪羅雀,清閒得很。每天展覽會一關門,我們一大夥同事便沒有什麽具體工作可幹,大家便到沙灘去玩耍,倒也促進同事間的感情和團結。四五月份北方的海水還很冷,沒人下水游泳,但海灘上有艇仔租賃,大夥兒便租了幾隻來划。我和一新來的香港同事同舟,新同事很年輕,職位Management Trainee,好像剛從英大學畢業回來,據說還是牛津,但他卻不會扒艇仔,當下心忖牛劍兩家名校不是每年都有划艇對抗賽嗎,為何留學他方也沒學學人家有名的課外運動,不會只甘心做一條化外蛀書蟲吧?這回輪到我擔當大哥角色,載着同事划向大海,也教他一些基本划艇動作,不知在海中央轉換位置的時候,他是否像我當初一樣的忐忑、一樣的慌亂?回望岸邊,這角落的青島竟有幾分香港的影子,樓房依山而建,遠遠看見我們下榻的黃海飯店就在半山腰,悠然對海,浮生難得幾回輕舟閒,在黃海。

[曳搖共對輕舟飄,互傳誓約慶春曉。]十六七歲的少男少女,也曾乘火車來到馬料水,他初牽她的手走下青青草坡地到達岸邊,登上小艇,只在近岸海域划扒,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碧波中蕩漾着青澀的輕聲笑語,猶如漣漪在時空裡浮擴至今。俱往矣,香港海上曾有的浪漫,怎麽最終只落得舟去人杳,死水一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