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30, 2018

西寺

日本大阪發生六級淺層地震, 四死數百傷, 據說整個關西地區都感到強烈震動, 鄰近京都當然亦不例外。網上看新聞, 標題說京都奈良有某幾處古蹟建築物更因此有所破壞, 赫然有西本願寺的份; 詳看內容, 才知是有圍牆被震掉了二三十塊瓦片, 想應不是大損毁, 故也鬆了口氣。

本願寺位於京都車站附近, 一東一西二座, 建築風格、構件造型、寺院布局, 幾無二樣。好像都是唐代風格的木構建築, 進了飛簷挺拔的寺門, 寺內圍牆邊好幾棵參天古樹 ,然後一片空曠的石沙子地, 走在其上沙沙有聲, 一座巨大巍峨猶如宮殿似的佛寺座在正中央, 內裡空間偌大, 卻沒什麽金尊大佛, 只鋪了榻榻米, 方便信眾赤足進內坐下禪修或禮拜, 殿內或供奉某些佛家聖物, 卻未深究。

網上查了一下, 原來本願寺創於十三世紀, 距今約千年, 屬淨土真宗教派, 創寺人名叫親鷥, 在西本願寺對面街角有其雕像, 戴一特大草笠帽, 穿著猶如浪人, 臉容幾分鳥鷹模樣, 好有神話況味。西本願寺為本山正寺, 只是後來教內發生紛爭, 一些離教僧人另創東本願寺, 只隔數街, 東西犄角對峙, 從東寺後面一條橫街信步而行, 約五六分鐘即達西寺。

那次到西本願寺, 循例走過石沙地, 上台階, 赤足進大殿默禱一番, 出殿時見階下右邊不遠處排有人龍, 便過去看一下; 原來是排隊進圍牆後的一個庭園參觀, 免費入場, 還有一份紀念品送, 限時限定, 千里而來有幸參與其會, 真箇緣份也。 庭園內正在修咠一木構亭閣建築, 名為飛雲閣, 閣分三層, 底層佔地廣, 名招賢殿, 二層立中, 名歌仙之間, 頂層縮成一閣, 名摘星樓。進園後隔池觀賞, 成個建築外圍立有木架上下走道, 方便工匠運送材料及工作。飛雲閣屬國寶級建築, 不日維修完畢, 參觀或需收費。

而送的紀念品正是飛雲閣的紙製模型, 有圖說明, 教如何一步一步將構件堆積裝貼, 終成一立體亭閣模樣。此一紀念品或難得非常, 便作收藏之想, 不捨得打開, 若干年後, 或成珍貴之物, 一於重之藏之。


關西地震, 寺無大礙, 人同本願, 天遂人願。



Sunday, June 24, 2018

煮食

爸爸的便當, 如此戲名的電影, 會是怎樣的出人意表, 峰迴路輚呢? 看影評好像還不錯, 但感覺或是一齣電影學院剛畢業的作品, 一些靜止鏡頭, 似是新手操刀, 竟有輕輕恍搖之感; 人物場景簡單, 拍得平淡無華, 沒啥驚奇, 優點或是簡短適度, 不冗長不覺沉悶, 沒睡着。

這是一齣沒有上文下理的電影, 開場時好像妻子捨家而去, 做父親的便下決心要每天為上高中的女兒準備便當, 如是者三年, 直至女兒高中畢業, 父親感謝女兒給她這樣的機會, 戲也就結束了。戲中兩父女從來沒提起媽媽, 不知原先女兒每天的便當是否由媽媽準備的; 女兒第一次看到父親所準備的便當飯盒, 覺得很驚訝, 似硬着頭皮帶回校去, 中午拿出來吃, 雖然餐肉煎黑了, 蛋奄列煎老了, 但也整個便當吃完, 沒有浪費。

高中女校的學生好像人人都帶便當回校作午餐, 一下課, 三三兩兩要好的同學便把各自課桌拼在一起當飯桌, 一起吃各自從家裡帶來的便當, 有說有笑, 或也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便當的盒子大多很精緻, 塑料的, 鐵盒的, 然後用一塊純色布或亮麗花布包裹好, 布結處插上一對裝在小長盒內的筷子, 頗是優雅。但這些飯盒都不保溫, 那中午吃食不都是冷飯餸菜了嗎? 日本中學是否都這樣呢? 有沒有賣熱食的小賣部, 或學生會出去外面餐廳吃午餐嗎?

有看過電視介紹, 日本的小學生都是在學校課堂跟老師一起吃午餐的, 他們的午餐由學校廚房專人負責烹煮, 好像有計算營養成分, 以便發育中的小朋友能吸取適當的營養所需; 而吃飯時同學也需要幫忙抬拿食物, 分餐分飯, 吃完後更要收餐具回廚房, 而中午吃飯也是小學生教育的一部份, 讓他們學習餐飲禮儀, 養成不偏吃的習慣, 更知食物得來不易, 要惜食惜福。但他們一上了中學, 是否就不一樣呢?

爸爸看似白領, 每天上辦公室, 卻不知做什麽工作, 下班後便去買菜, 然後煮晚飯及準備明天女兒的便當, 要每天持之以恆做好這件事, 需要意志、心思、技巧, 其實也不太容易, 故爸爸應視之為一項人生挑戰吧。女兒說, 椰菜絲不能切得太粗, 玉子不能太老, 便當最好有三種配菜, 最好有多點肉食, 爸爸為了一一滿足, 少不了看烹飪書學菜式, 也要練習切工及煮食技巧, 最後得到女兒的讚賞, 每天便當吃得一粒不剩, 或是自家最大的滿足。

一人獨居, 每天也煮食, 但早餐從小便到外面吃, 中午可免則免基本不怎麽吃, 故只煮晚飯一餐。一人吃, 力求簡單快捷, 粥粉飯麵都會煮, 有時煎一塊豬排, 煎半邊鯖魚, 三四塊雞翼, 煮一鍋雜菜配幾片豬腩片, 或炒通菜、菜心、西蘭花等, 或是蕃茄雞蛋湯, 自煮自食, 頗也津津有味。飯後洗碗碟筷, 有人視為苦差, 一人沒有壓迫感, 吃後慢慢才洗, 也不太過苦事。

其實小學一二年級時已開始煮食, 媽媽每天到工廠做工, 有時也要自己煮東西吃。一屋好幾伙, 廚房灶台上放了一個個火水爐, 有時好幾家人同在煮食, 小朋友夾在當中, 層板上的醬醋油夠不到, 大人也會幫忙拿取。記得有一段時間, 自己負責煮晚飯, 等媽媽下班回來可以有飯吃, 便會每天思忖如何變菜式, 其實都是一些簡單餸菜, 如煎紅衫魚、榨菜肉絲、蕃茄炒蛋、芽菜炒蛋等, 只是不想每天都吃同樣東西而已。自己想吃牛肉, 但試炒一兩回都是硬如膠擦, 根本吃不下, 後來聽人說, 醃牛肉要用梳打粉才嫩滑, 於是買了梳打粉再試, 牛肉檔幫切成片, 放了一大把梳打粉醃肉, 炒出來忘了是否嫩滑, 或是太多梳打粉之故, 只記得一股苦澀味久久不散。

沒有吃過爸爸的便當, 不知道爸爸大半生獨自在外有否自己煮食, 那年千里走單騎去棉蘭老島找他, 父子相處了四五天, 期間每日都煮食跟爸爸一起吃, 忘了煮了些什麽, 味道應也不怎麽樣, 但爸爸似吃得頗愜意, 他那微笑的樣子, 一直都記得。爸爸告老回港, 但或如戲中那對夫婦, 感情惡劣猶如陌路人, 中風後兩三年只好住進護老院, 惜其時需要工作拼搏, 未可像那四五天一樣, 跟他一起, 為他煮食, 只能每晚八九點時到離家附近的護老院看他, 或買一個魚柳包給他吃, 他也吃得津津有味。

菲律濱用椰油煮食, 父子相處或亦人生難得的便當, 菜色如何不重要, 但那陣椰油香味, 一直繚繞至今, 沒有忘懷。

Wednesday, June 13, 2018

國腳


奧德福
紅魔場
雕像三員
國腳名宿
非球迷者
不識誰誰

世盃鑼鼓四年又催
多少國腳枕戈待踢
戰意如何高昂
俄羅斯波譎雲詭
甚囂綠茵塵上
非球迷者
置若罔聞
絲毫不沾心間
賽事逐鹿
於我聞問何有哉

Friday, June 08, 2018

水果

早餐吃了一碟水果
雖則忘了拍照
心仍念記碟中繽紛
橘黃橙紅
熱帶相逢
瓜果三兩聚首盤中
不飄零卻飄香
瓜瓜爭鬥色
果果照心腹
木瓜啖啖厚實
毋虞有詐
西瓜凝凝似虛
入口水化卻滿懷倔硬黑點
不吐不快
火龍兇猛突兀
內裡黑白分明亦厚實
百香小巧溫婉
黃籽痴纏芳心虛空
籽散幽芬攀附瓜果溢盤中
還有一小半的青檸
滴滴提味添香
早晨如沐清爽新風
而腸腹中的瓜果
想必也有一日的暢快和順通

Saturday, June 02, 2018

爆發

VID_20171120_144947

五月苦暑
酷熱連天
城市在煎熬
人心在悶燒
悶悶不樂
燒燒不暢
內裡百般翻騰
多少怒憤怨恨
鬱在心頭
宣洩無從
不知何時猛然爆發
胸中塊壘引天一嘯
惹人震愕
氣氣暫消
終究是憤憤不平
另一爆發岌岌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