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岸板道
廊下經過
匆匆不再
北角留步
新走絡繹
坐看風流
人海相近
飛鳥無踪
舊日橋墩
支撐今猷
今人何處
換了天際
美國總統特朗普二度封王, 意氣風發, 睥睨世界, 要挽美國於既倒, 更要拿奪海外土地運河及名號, 他說要將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 改名美國灣(Gulf of America), 墨西哥女總統不甘示弱, 搬出歷史地圖說, 自古以來, 哪怕是美國本土, 也有着墨西哥的名字烙印。
火車從洛杉磯出發, 走了一夜一日, 突聽車長廣播說, 快看右手邊, 我們將經過新建造的美墨圍牆, 探頭而看, 所謂圍牆都是聳高的欄柵, 並非密封牆壁, 可穿看墨境一絲端倪。此處或屬沙漠地帶, 原以為火車會沿牆行走好一段時間, 但感覺不一會圍牆便被抛在車後, 遠離視線了。火車進入德州境內, 到達第一站為El Paso, 可以下站走走; 車長說月台上有墨西哥美食售賣, 販賣的是一中年婦人, 或拉丁裔, 提着的籃子內盡是鍚紙包裹的burrito, 內餡有薯仔或豆類可選, 每個3美元, 汽水2美元, 買了個豆餡的, 味道還可, 勝在熱辣辣, 已滿足。車站建築看似有點歷史, 月台遠處有個雕像, 不是牛仔, 是兩個戴寛邊帽的梭羅式火槍手, 不知是否來自西班牙。據說此城為德州歷史的起點, 市中心有The Alamo歷史建築, 說是為傳教士所建, 不知算不算是座教堂, 但這位置卻是軍事要塞, 好像德州獨立戰爭便是在此打起, 脫離墨西哥, 建立德薩斯共和國(Texas Republic), 最終加入美利堅合眾國, 成為聯邦一州。這裡有個花園, 屹立着幾個巨大的人像, 似是建國先軀, 但一個都不認識; 也有看板詳列有關德州歷史, 但沒細看, 只感覺或是與西班牙墨西哥的三角情仇, 本質或如東岸的殖民地, 爭取脫離英國獨立一樣, 對白卻非英語, 而是西班牙語。
San Antonio的運河區應是全市最熱鬧的所在, 有大型商場, 可泛舟河上, 幾分威尼斯的況味。但更濃的或是墨西哥味, 除了食品, 闊帽仙人掌亡靈骷髏等符號隨處可見, 或亦此地傳統一部份。市中心有一兩條大街上的建築, 頗具恢宏之氣, 可見曾有顯赫繁華的過去。運河範圍很大, 兩岸步道建設頗佳, 按步當車可到不同景點或社區, 如博物館美術館等。也有不少活化的地方, 其中一處前身似是啤酒廠, 佔地頗廣, 現為各式食肆商店, 大片休閒草地, 遊人很多, 似都本地人。 德州地大, San Antonio並不小, 以人口計, 是德州第二城市, 僅次於Houston, 更是全美第七大之城哩。
美國內政部已將墨西哥灣改了名, 總統更揚言要大規模將非法移民驅回墨西哥境內, 雷厲風行絕不手軟, 德州人似額手稱慶; 或本同根生, 先軀亡靈, 踏過橘橙黃花, 回望奈何橋, 會否仍記得西墨前身?
去年好像有在網上看到有關這四徑聯走的新聞, 其中一位年過60的香港跑手成為焦點之一, 而一直領先的尼泊爾跑手卻在最後鳳凰徑的山中, 因為幻覺而迷路, 據說情況驚險, 幸有後來跑手看到, 帶到走出險境, 避過一劫。電影紀錄的似是2020年, 當世界仍困在瘟疫中的一場賽事, 參加者十數人, 期以三天三夜72小時內完成賽事。導演據說是一位香港出生的外國人, 從事廣告拍攝工作, 但卻愛上跑山運動, 電影經過三年剪接, 今年才呈現觀眾眼前。那天看早場, 戲院滿了大半, 戲終隱約聽到有人鼓掌, 據說有人更看得熱淚盈眶, 為片中各跑手喫而不捨的精神而感動。
香港四徑: 麥理浩徑、衞奕信徑、港島徑、大嶼山鳳凰徑, 全程共298公里, 總爬高好像超過萬米, 不知有否聽錯或記錯。有資深影評人看後說, 電影跟他的想像有頗大落差, 因沒想到全片百分八九十都是講英文, 而且影片對山徑的著墨似不多, 想對香港山野及行山有多一點認識, 實失望不少。雖以四徑招徠, 但電影其實以人為主, 十數個跑手中好像只有三四個香港人, 而這四徑賽的創始人也是居港外國人, 故影片絕大部份講英文。四徑路程如何, 似亦只以圖像或地圖表示, 攝影機基本沒有隨着跑手深入山中, 除了少部份的麥徑八段大帽山亂石堆、衞徑一段孖崗山長命天梯, 以及鳯凰山頂等。大部份的鏡頭都在跑手抵逹中途站或轉接點, 如段與段之間某間便利店、士多, 如徑的起點終點, 如跑衞徑乘地鐵過海, 如由中環乘小輪往梅窩等, 由是跑手在各徑山中追趕跌碰的艱辛, 似完全看不到。
香港山徑梯級多為一特點, 片中一香港跑手便利用家居大廈樓梯作練習, 他曾參與外國世界級越野賽, 為奪標大熱門之一, 但跑了麥徑及衞徑後, 說非常辛苦不適, 終在港島徑上退出。另一外籍熱門, 不知怎的, 麥徑跑了一大半後便說肚痛不舒服, 需不時躺在路中長椅上休息, 終於也捱到衞徑終點, 便想就此退出, 但他的老婆卻千般慫恿他繼續跑, 說有很多朋友都送來慰問打氣信息, 不能令他們失望, 或盛情難却, 他打消退出念頭, 在石澳向着港島徑跑去了。他老婆淚流滿臉的說, 雖然知道他非常辛苦, 但如此刻退出, 他日後實會後悔好一段日子的, 有跑手說他並非為自己, 而是為別人而跑; 最終他跑了第二回來, 耗時50多小時, 非常厲害。
此次比賽冠軍為一30多歲的香港跑手, 事先並未被看好, 他最後第二個起步, 似越跑越勇, 鏡頭所見, 並無任何辛苦之情, 事前做的配速規劃, 總計下來50小時, 人說他野心頗大, 他說只是一般規劃, 並沒有想太多, 最終他打破紀錄, 以稍低於50小時成績跑到梅窩終點的綠色郵筒, 扶着郵筒失聲痛苦, 淚流滿面, 據說迄今他都不敢看自己衝刺的畫面。大部份跑手都是四五十歲的跑山高手, 他們似全以低於70小時跑完全程; 第一個跑到總點的女士為一身材高挑棈瘦的外籍女士, 她說能想到一個五十歲的女人也能做到嗎? 還有一位大學心理學教授, 他參加的另一目的便是想體驗一下人在極度痛苦下所產生幻覺的那種狀態, 說那也是心理學的一個範疇, 頗有以身試毒的意味, 他最終也以60多小時跑畢全程。另一香港跑手賽前不久發生意外, 小腿肌肉裂開頗深, 要縫針, 比賽時還未完全康復, 致使縫好的針重新爆開, 一片血肉, 痛苦可知, 某些時刻看似奄奄一息, 躺在陌生人的汽車內休息, 但卻一直堅持, 最終也跑至夢中的綠色郵筒處。
不知是否為了順路關係, 賽程設計以屯門始梅窩終, 故麥徑及衞徑都是反向而跑, 不知如是順向的話, 結果會否有所不同?創始人說整個賽程以衞徑最為艱辛, 因其時已跑了麥徑100公里, 黑夜來臨跑入衞徑, 實非常疲累, 挑戰很大。 他特意提到孖崗山的長命梯, 簡直魔鬼路段, 由於反向, 這千級梯, 是上不是下。這魔鬼自己也遇過一次, 那天時值冬至, 陽光普照, 跟同伴從黃泥涌水塘出發, 先上紫羅蘭山, 山頂風口, 幾被大風吹倒, 然後下至谷中一位置, 屬衞徑一段的半途, 可至赤柱或陽明山, 選了去赤柱, 走了沒一會, 便碰到這魔梯, 仰頭看似沒盡頭, 心想會有多長, 過了轉角或就較平坦的山徑, 一直爬一直爬, 這梯沒完沒了, 怎麽走都走不完。人在陡梯上, 只能動彈, 怕不走的話或會跌滾下去; 咬緊牙關往上爬, 氣喘如牛, 汗流浹背, 心跳加速, 痛苦自知。終於走到山頂, 俯看赤柱, 豁然開朗, 但接着便是腳震震的下坡路, 步步為營, 未敢走快。衞徑另一特色便是每一段路都是走到山頂再下來, 反而麥徑大多是山腰橫過, 除了大帽山及針山。
看後實沒太大感動, 只想到瘟疫期間, 自己每逢假日, 都跟行山同伴走向山野, 對這些路徑似有點認識, 彷如故友, 但戲中卻沒認出幾個, 有點失望。 山在瘟疫漫延時, 我們在香港遊走; 等到世界復常, 同伴卻絕了交, 好像好長時間都沒到山野去了, 想到此, 一陣黯然, 四徑戚戚。
每天早上都到連鎖快餐廳吃早餐, 都是選最便宜的所謂優惠餐, 一烚蛋一香腸一多士一咖啡, 再加一肉絲米粉或火腿通粉或牛奶麥皮, 承惠28元; 如此早餐從前賣18/20元, 一直吃到現在28元, 通脹加價免不了。偶爾也會去吃晚餐, 或一個月一兩次, 通常都選他們的招牌豬扒焗飯, 賣50多塊錢, 感覺物有所值。焗飯放在一楕圓形鐵盤內, 再用法朗器皿裝着, 份量十足, 幾塊鮮紅番茄, 厚切大豬扒有先煎炸過, 焦黃芝士, 醬汁適中不濃, 飯中物料如菠蘿洋蔥蘑菇都鮮明可見, 賣相頗澎湃, 味道也不錯, 豬扒尤其軟嫩不柴, 確實不錯。那晚吃的時候, 旁邊一約四五歲小女孩, 不知是自言自語, 還是跟爸爸說話, 她說大家樂, 就是大家都好開心。是的, 小妹妹, 我每回都吃得開心滿足。但如是外賣裝, 就不敢恭維了, 錫鋁裝載, 什麽都壓得死死的, 份量似少了點, 曾經吃過一回, 豬扒非常小塊, 連他們經理也覺小, 感覺不值, 往後如只有外賣裝便敬而遠之。
候斯頓有兩個唐人街, 一新一舊, 舊的就在城東邊上, 那天走過, 忽下起大雨, 便在一賣酒的店前避雨, 有點狼狽。整條街空蕩蕩沒幾家商店, 一家中餐館也沒見到, 見到的幾個中文字是一家銀行的名稱; 傍晚下着雨, 非常冷清。新唐人街則遠離市區, 要坐電車到城西某站, 再乘巴士前往; 巴士一條直路往西走, 中途停靠不少站, 約30多分鐘才到。但所謂的城只是主馬路邊上的一個美式商店市集, 一個半圓形上有各種店鋪, 都打着中文名稱, 偶爾有韓文, 好像賣什麽都有, 餐廳食肆少不了, 或閒日的下午, 遊人並不多, 一點都不熱閙。
見有一家港式茶餐廳, 有下午茶餐, 賣10美元, 但見餐牌上有港式焗豬扒飯, 好像11/12元, 便點了這個, 再加一可樂。餐廳內侍應似都四五十歲的男士, 其中一人為我擺上餐具, 有一把頗鋒利的小刀; 另外有雨個正跟一女顧客在聊天, 女顧客約六七十歲, 帶着一五六歲男孫在吃下午茶, 或是老顧客, 港式粵語閒話家常, 問混血小男孫會說中文嗎, 說他爸媽怎樣怎樣, 天南地北, 沒有香港。 等了好一會, 終於有一女士端來了焗豬扒飯, 也是一楕圓形的鐵盤, 但份量似不大, 鮮紅的醬汁滿蓋盤上, 汁上隱約有黃黃的焗芝士, 但醬汁非常流質, 豬扒也不見踪影, 都是些肉絲, 桌上刀子毫無用武餘地, 整盤東西根本就是茄汁肉絲飯, 但當下卻沒有要跟侍應理論貨不對辦的念頭, 或是肚子餓, 吃了就算了, 結帳共15美元。走出餐廳後, 越想越不值, 心想要跟他們理論才對, 起碼也要給一塊豬扒吧?!
Temple Street, Birmingham.
或是臨近聖誕新年, 整個伯明翰張燈結綵, 聖誔市集漫延好幾條街, 剛好週末晚上, 遊人如鰂, 熱閙非常。經過一條廟街(Temple Street), 男男女女都端着酒杯站在街上, 又喝又聊, 嘻哈歡笑, 頭頂燈光晃照, 今夜燈飾燦爛。走着走着便到了唐人街, 一兩家超級市場外, 便是餐廳食肆了, 生意似非常好, 每家食肆都坐着不少人在用餐。也進了一家港式茶餐廳, 餐牌上也有港式焗豬扒飯, 連一杯港式冷飲, 賣14鎊, 便點了這套餐。侍應放餐具只放筷子湯匙, 沒有刀子; 焗飯端上來時也是蓋着滿滿的暗紅醬汁, 豬扒已被切件埋在汁裡, 好像有兩塊菠蘿, 味道卻不怎樣, 感覺偏酸, 反而那杯凍奶茶新式做法, 杯內沒冰, 整杯奶茶放在墊有碎冰的小盤內, 奶香不被稀釋, 很是好喝。不知是否英國中餐館通病, 都不收卡, 只收現金。
所謂港式, 或只語言及名稱, 味道差天共地。
早聽鼎鼎大名
卻不悉清脆琴音
華沙小樓一館
初識鏗鏘大家
最有名波蘭之子
一臉憂鬱
半生在外
最後客死異鄉
一切其所願乎
世上多少失路之人
彈奏其曲而揚名
琴音汩汩如水
流過古今西東
撫慰多少離散人心
天妒天才
琴音早逝
風雨蕭蕭
漂泊無邦
機上的細小屏幕
黑白拍攝的製作
濃重的北愛口音
其實沒有聽得很明白
電影或只看了個大概
似是六十年代
以大麻煩時期作背景
一個十歲男童眼中的北愛
也看到敵對勢力放炸彈
社區人士自組保安隊
日夜看巡以策安全
男孩似沒害怕
仍過着快活的童年生活
父慈母愛兄睦
爺爺嫲嫲尤其親惜
老師同學也是親善友好
更有心儀的同班女孩
雖則對方來自天主教家庭
或是烽火連天危機處處
男孩周遭卻多是陽光燦爛
大人們或有忡忡憂心
今天不知明天事
也有計劃移民他方
澳州加拿大或倫敦
但男孩千般不願
哭訴我不要離開貝爾法斯特
時勢大麻煩
人們照常生活
仍帶幾分優雅從容
唱歌跳舞郊遊野餐
電影配樂歌曲也不悲情
幽怨悠揚跌宕不覊
一家四口最終選擇離開
男孩特意到女孩家中道別
但說我一定會回來
爸爸似說天主教也有好人
並非大麻煩的根源
爺爺已走天國
嫲嫲目送遠去兒孫身影
說走吧走吧, 不要回頭
電影結尾打出字幕
給離開的
給留下的
也給已失去的
多少年後
大麻煩結束了
長大了的男孩
有再回童年故地
Belfast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