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前, 後面一排突然來了七八個六七十歲的觀眾, 有男有女, 他們許是相約來看戲, 或亦藉此敍舊, 故還沒坐下, 便很大聲用家鄉話在聊天, 真有點七嘴八舌, 一下子整個小戲院像是閩南某地似的, 盡是熟悉的家鄉話。開場時也有廣播要觀眾保持安靜, 但右後方兩位老太太還孜孜不倦地在說話, 忍不住轉身以微笑看着她們, 但老太太視如無睹, 照講無誤, 終於坐在他倆旁邊的一位老伯以埋怨的口吻向之說: 不要再講了, 這才住了口靜了下來, 可安心欣賞電影了。
黑白影片攝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 戲中格局服裝化粧布景等, 與熟悉的粵語長片別無二樣, 影片也是在香港拍的, 有香港當時的街景, 山野景象, 引發五六十年後的觀眾無限思古幽情, 暗暗猜想這是尖沙咀的斜坡、那是單層巴士行走的彌敦道, 有錢人居住的三層樓房應是九龍塘, 還有蒼蒼鬱鬱未經雕琢的獅子山, 看獅頭盤踞的方向, 應是從九龍這邊拍過去的, 但戲中卻是鄉村地帶, 要坐火車才可到達。如此景觀, 香港的今生前世, 令人浮想連篇, 或是觀賞這齣電影的額外花紅。
電影中的演員一個都不認識, 沒有一個是臉熟的, 熟悉的反而是這戲的導演, 他是王天林。導演這戲時, 王導演應該還很年輕吧, 不知這是他第幾齣作品, 後來他也拍國語片, 再後來就進了電視台當監製, 許多膾炙人口的電視劇都是他的作品;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視劇風行全世界, 儼如華人流行文化指標, 當中王導演應也居功不少。這齣電影叫[姻緣天註定], 不是國語片也不是粵語片, 而是廈語片, 戲中的對白和歌唱全是廈門閩南話, 口音跟我們的家鄉話一模一樣, 聽之實非常親切, 不像現在一些講台語的影視戲劇, 台語雖也屬閩南語, 但很多口音或詞彙跟我們的家鄉話其實相差頗遠, 他們說得快一點, 有時也聽不清其意思。但這齣電影裡的對白卻像我們自己家裡說的一樣, 不看字幕也聽得很明白; 有些情節戲中主角也憑歌寄意, 曲調都是些民歌或當時流行曲, 但填上閩南語歌詞唱出, 竟然一點都不覺突兀, 非常口語化, 令我等老鄉不時發出會心微笑, 誠一樂也。
據電影資料介紹, 香港在四五十年代曾拍了二三百部廈語片, 但主要市場在南洋菲律濱一帶, 或也包括台灣, 因那裡的華人絶大部份都說閩南方言, 市場不小。但就不知道這些港製廈語片當初有否在香港本土正式上映過, 不知坐在後排的上年紀觀眾, 他們年輕時有沒有像現在一樣相約去看講家鄉話的電影。余生也晚, 雖然看了不少粵語長片, 但都是在電視上看的, 去戲院看的絶無僅有; 那時電視偶而也有潮語戲曲片, 但印象中從來沒有放映過廈語片。小時候同屋共住鄰居有一位胖阿嬸很喜歡看電影, 大都是去住處附近的國都戲院看, 偶而也帶我一起去, 但那時看的幾乎全都是邵氏出品的國語片了。過去也曾聽說過廈語片, 知道凌波開始便是拍廈語片的, 但從來沒聽過胖阿嬸說有看過廈語片。卻原來這些廈語片都是香港拍的, 我想大部份香港人都不知道, 南洋的戲迷可能比我們還熟悉吧。
電影劇情關於城與鄉、傳統與現代、盲婚啞嫁與自由戀愛, 但[姻緣天註定], 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原來父母給找的另一半, 就是自己在鄉野遇上的心儀人兒, 只是當初不知道, 才雙雙逃婚去, 真相大白後, 也就皆大歡喜, 再穿上西裝鳳褂交拜成夫妻。散場時, 聽到有人說, 其劇情實有抄襲別齣國語片[佳偶天成]之嫌, 但看到大部份上了年紀的老伯老太看完戲後, 都臉帶笑意很歡喜的樣子, 心想是不是抄襲也就無所謂了。
Sunday, May 13, 2012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