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頤和園的印象始終不怎麽深刻,就像其中一張照片的背景-----萬壽山上的塔朦朧藏於輕紗後,鬆朦得猶如一幅畫圖置於身後,由是照片上我那雙略帶憂鬱的眼神,也頓覺造作生硬,頤和園始終沒有印嵌於靈魂深處。這可能由於風塵未定,便跟隨旅遊團飛車往旅遊勝地,故一切的思緒均扭作一團,難以冷靜地、用心地欣賞這名聞遐邇的御花園。只覺得有許多許多的人在頤和園那不具絲毫動人氣派的正門口拍照留念,以資証明曾到此一遊。誰人都知道這種旅遊照片上的焦點,是那門檻上方的牌匾[頤和園]三字,而背景前的,只不過是一團團血肉模糊的物體,其中似有我的份兒……
可能我的心緒在未到頤和園前,已被某種動人的景象攫取去了……
凌晨五點半左右,火車以轟隆的步伐悄悄地進入猶在夢鄉的北京城,整個車廂哄然沸騰興奮起來,然而隔着那二層滿佈冰凌花的玻璃,外面是一個冷而且靜的世界。一個空間同時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氣氛,實在太奇妙了。究竟是寧靜牽引起熱鬧,抑是熱鬧對比了寧靜? 在火車向前奔馳的某剎中,窗外一迷人的景象,使我迄今仍為之神往心馳。
那是一段感覺向上的斜坡馬路,路邊有兩三支路燈兀自投放着昏昏黃光,一輛汽車正靜靜地駛過。而使此景象充滿生氣的,是那一前一後身穿黑色大衣踽踽而行的背影,因着四周的黑黝黝,這昏黃迷人的景象益加突出。那種藉着冬晨的寧靜所呈現出來的三十年代氛圍更加深刻,(什麽是三十年代的氛圍? 北非諜影?)更加令人心醉。可是當代的北京,不會也呈現那三十年代的昏黃氣息吧?
頤和園中的石舫,是什麽年代的象徵? 這石舫據說是慈禧太后私自動用本欲發展海軍力量的經費建成的,而現在石舫是每個旅遊這舉世聞名的花園,必會拍照留念的背景之一。人們此刻稱讚的是石舫的精雕細琢,但中國人不會也為這艘不會向前航運的船隻而驕傲吧? 中國不會像這石舫,只是一片供人觀賞品足的秋海棠葉吧? 她可有向前邁進的原動力? 這向前邁進的原動力又會是什麽?
Thursday, August 03, 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