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攝氏40度, 烈日當空, 樹蔭卻似不多, 走在街上, 太陽照在頭上頸上, 有點辣辣的感覺, 但沒有汗流浹背, 不太難受; 當地人說, 夏天溫度還有更高的, 但不潮濕, 乾熱, 回到家裡就開冷氣, 所以高溫的日子並不難過。
走進老區, 街道曲曲窄窄, 三四層高的樓房擠成一堆, 很多外牆都刷上鮮麗的顏色, 就是教堂, 也有粉紅色的, 那種氛圍感覺跟馬尼拉有一點點相似, 這區叫Santa Cruz, 馬尼拉也有城區叫Santa Cruz。 菲律濱很長時間曾被西班牙統治, 民風市容受其影響應是不在話下, 聽一些移民到呂宋的鄉里說, 過去學校都要學西班牙文, 而他們到埗長居下來, 都要取一個番名, 其實都是西班牙名, 認識的鄉里就有兩三個叫荷西(Jose)。
西班牙廣場果真名不虛傳, 令人嘩然一聲, 驚嘆三分。偌大的半圓形建築, 高塔走廊, 一氣呵成; 台階下一幅幅瓷磚拼湊的區域地圖, 都是西班牙名城古鎮的名字, 每一城鎮配一或是其地發生的歷史圖像, 源遠流長, 只是駐足觀賞者少, 閒坐四顧者眾。廣場前一微彎運河, 河架四橋, 兩端高塔映照, 布局恭整對稱, 煞是好看。廣場對面是塞維爾大學校舍, 也是古舊建築, 據說以前是捲煙廠, 捲的是全煙葉雪茄; 在美術館看了一幅畫, 或屬印象派, 描繪的便是煙廠內的景象, 拱頂建築下坐了密密的婦女, 闊身衣裙, 篷鬆頭髮, 孜孜捲着煙支, 光線陰暗, 地上捆捆煙葉, 隱約一股嗆鼻氣味撲面而來。
到塞維爾(Seville)大教堂參觀, 入場費12歐元, 主要想看哥倫布的墓塚。大教堂外觀非常龐大, 像是一建築群, 裡面除了主教堂外, 旁邊還有幾個小堂, 說小是相對的小, 其實也非常宏偉, 裡面都掛了碩大的什麽宗教畫, 收藏了什麽宗教名器古物, 不是宗教中人, 看了也不甚了了。而所謂的哥倫布墓, 其實是安放主教堂一角的一組雕塑, 有四個精兵護衞抬着一棺柩, 棺柩內據說有哥倫布的遺骨, 是經過有關DNA驗証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死後遺骨安葬塞維爾, 但後來又移去中美洲多明尼加及古巴這些前西班牙統治地, 這些地方`紛紛獨立後, 哥倫布輾轉重回塞維爾, 大教堂成為他最終的歸家。
最精彩的是參觀印度群島檔案館(Archivo de Indias), 免費進場, 這裡或彰顯了西班牙曾經大國崛起的輝煌成就。這印度群島是西印度, 即中美洲群島, 十四五世紀時, 西班牙是海上霸王, 現在說西班牙語的一些中南美洲國家, 或都是他們那時發現攻略得來的土地, 如古巴。不知這檔案館是何時設立的, 裡面像圖書館似的一個一個宗卷盒, 裝的或都是舊時王國東征西討的各種文獻, 但現時盒內都是空的, 只作個樣。但館內好像每月都會展出一份古老文獻, 今年6月是一幅南宋繪製的地圖, 西班牙人好像是在馬尼拉取得此圖的。此圖或是其時宋人的世界觀, 除畫出各地方位所在, 也有文字介紹那裡的人怎樣怎樣。遠來的東方旅人雀躍不已, 在斑駁的殘紙上(其實是影象), 看熟悉的文字, 找一些熟悉的所在, 如香港, 圖上記載的是: 香山界文天祥過零仃洋此。地圖名古今形勝匚圖, 以己為中心, 記: 東方九夷, 南方八蠻, 西方六戎, 北方五狄。
館內另有一大型世界地圖, 紀錄十四五世紀時兩牙海上爭霸的路線圖, 葡萄牙從里斯本出發, 西班牙則從塞維爾啟航, 東西兩方遠涉重洋, 競逐尋找香料。向西橫渡大西洋去了中美洲南美洲, 向東經過好望角印度馬六甲, 到了現印尼群島; 曾經的大國沒落了, 退居伊比利亞半島, 在世界舞台又留下了什麽?
或是地名及語言, 如許軟實力, 名垂青史, 不是癡心妄想, 誰也拿不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