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初, 嬉皮士熱潮或剛過, 但很多年輕人仍然一頭垂肩的長髮。某個濃霧夜晚, 底特律河邊的一家酒吧來了一個長髮青年, 他手抱結它自彈自唱, 酒吧內或是煙霧瀰漫, 歌者的臉容似沒看清, 但他的清脆歌聲, 雖沒有太大的抑揚頓挫, 神秘間, 似也吸引了不少人。
他自己作曲作詞, 唱出年輕人對當代社會的不滿, 作品似帶批判, 音樂中人說, 他可以是第二位Bob Dylan。也有唱片公司為他出了兩張唱片, 奈何心血結晶在偌大的美國卻乏人問津, 完全沒有回響, 遑論知音。在美國樂壇, 他寂寂無聞, 沒人知道他是誰。
他的歌聲飄洋過海, 飛越大西洋, 一路向南, 到了南非。在那裡, 他的唱片卻出奇的好賣, 銷量數以十萬計, 而他的歌, 南非年輕人哴哴上口, 有些樂隊更說深受他的影響。不止樂隊, 據說他的歌還影響了南非一代人, 令年輕人敢站出來爭取社會公義, 向政府說不, 反對種族隔離政策。但無人知道歌者的任何底蘊, 一點有關歌者的資料也找不到; 只有一個傳說在樂迷間散播: 歌者在美國鬱鬱不得志, 一次在台上演唱完畢, 突然在觀眾面前吞槍自殺了。
一位音樂雜誌編輯嘗試到美國尋找這歌者, 但人海茫茫, 到哪去找? 在某首歌的歌詞, 找到了一個似是地名的名詞, 查了一下, 知道這是底特律近郊的一個地方。
曾經也去過底特律近郊的一個地方叫Ann Arbor, 去的時候毫無頭緒這是什麽所在, 只知道要參觀的油墨公司總部在這裡。印象中Ann Arbor像個小鎮, 沒有什麽高樓大廈, 很寧靜, 人也不多; 去了才知道它就在底特律的邊上, 而接待公司也安排一個下午領我們到底特律市內去參觀福特汽車博物館。底特律是美國汽車名城, 好像幾家汽車公司都是在這裡起家的, 福特尤其是; 據說福特本人發明了汽車生產流水綫, 大大增加製造汽車的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 令汽車在美國更加普及, 從而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 汽車也就成為美國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了。
從光亮鮮麗的Ann Arbor出發, 汽車一進到底特律市範圍, 馬路兩邊所見卻都是些破舊的房子, 似日久失修, 竟有一點貧民窟的味道, 而據說住在底特律市內的大都是低下層人士, 其中黑人好像佔多數。一直往市內走, 有高樓大廈, 但路上車和人都不多, 靜寂得有點不實在, 更有幾分鬼域(ghost town)的況味; 經過底特律市欖球場, 球場門口建有特大老虎浮雕, 虎口兇猛, 碩大無比, 那種大美國的浮誇令人有點失笑。一直來到河邊, 天朗氣清, 河上銀光閃閃, 不寬的河道, 但對岸卻是加拿大。
電影中的底特律市, 路上也是沒有幾個人, 沒有幾輛車, 歌者穿著黑色齊膝長褸在雪地上穿街過巷, 徒添幾分孤清寂寥。歌者仍在生, 他活得好好, 雖然一點都不富裕。唱片沒人買, 他便毅然走下舞台, 隱入紅塵市廛, 做別的工作去, 一點也不留戀, 也不失望。他是墨西哥後裔, 沒有西方人的臉孔, 反而像亞洲人, 他沒有像Bob Dylan一樣紅起來, 不知跟這可有關係。他後來成為建築工人, 每天都穿戴整齊去上班, 也結了婚生了幾個女兒, 也關心社會事務, 曾參加當地公職競選, 卻沒選上; 也姶女兒很好的家教, 經常帶她們去圖書館去博物館; 生活雖不富裕, 心靈似非常富足。
隱世巨星給找到了, 98年去了南非巡迴開了6場演唱會, 場場爆滿。歌者或已老, 但歌中那年輕的生命仍在, 萬里外的無數知音在現場跟他拍手唱和, 似乎每首歌都有着南非一路走來的歷史足印, 當中酸甜苦辣, 南非人似回味無窮。他們感謝歌者當年的啟發, 歌者感謝他們一直以來的支持和欣賞, 惺惺相惜, 無言感激。現場觀眾似都是白人, 黑人幾無一人, 南非的改變, 除了曼特拉的堅持, 更重要的, 或是既得利益者的覺醒, 尤其是年輕白人吧。
時不與我, 何妨隱世獨去, 他日時來風送, 巨星當可再起騰王閣。
Wednesday, June 05, 2013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