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9, 2013

電視情

資深電視藝員蘇杏璇日前因病離世, 在網絡上也掀起一陣不大不小的悼念潮, 許是大家都是看電視長大的, 從小在家就看她在電視劇裡扮演各種角色, 宛如一位熟悉的老朋友一樣, 如今她突然走了, 大家都莫不感到黯然神傷。網上的悼念, 不少人稱她為璇姐, 但更多的卻呼她為雲姨, 一時摸不着頭腦為何如此稱呼她, 後來才知道這是她在電視劇[義不容情]中所飾演的角色。不知這八十年代末的電視劇是否她的代表作, 但二三十年過去了, 無數看電視長大的香港人仍然記得這角色, 端的是深入民心。據說劇中她扮演的雲姨, 收養了四個孤兒, 其中一個養子長大後財迷心竅, 竟然把她殺死, 觀眾都為之扼腕嘆息和不憤。自己雖然也知道有這一著名電視劇, 但為何對其劇情和內容卻似全無印象呢? 當初應該沒有怎樣認真追看過吧。

小時候很喜歡看電視, 但住的三樓同屋共住的鄰居誰都沒有電視機, 欲看無從。那時有時候會跟大一點的鄰居到公園去看, 公園涼亭一角, 上方高掛着一台電視機, 但播放的不是無綫電視節目, 而是當時的麗的, 不知其時是否仍屬有線, 但大家都叫它為有線電視; 但到公園看電視畢竟不是每天都能有的事, 故對其節目好像沒有一個是印象深的, 也不曉得當初這在公園的電視機是政府放的, 還是誰人放的, 誰負責開關電視, 開關有否時間表等, 一一全無概念。後來住的樓上, 也是多戶的同屋共住, 忽然他們有了一台黑白無綫電視機, 也不知道究竟是誰家的, 但由於樓上樓下都是同鄉人, 大人們似都相互認識, 小孩更是樓上樓下玩在一起, 所以喜歡看電視的小孩子便經常到四樓去看電視, 但一般都在下午或傍晚的時分。

那時下午或傍晚好像有粵語長片, 小時候也就這樣從電視裡認識了無數知名的粵語片明星演員。而小孩子特別喜歡看的, 無疑是那些武俠片了, 白骨陰陽劍、金鉸剪, 那些互相鬥放武器的鏡頭更是看得津津有味。小孩子每回到四樓去看電視, 總抱着戰戰兢兢的心情, 一不知人家電視有沒有開, 二不知人家會否順利開門給自己進去看。四樓的電視機就放在長方形大廳的內端, 剛好對正大門口, 如電視有開, 大門底部空隙能看到光影閃爍, 所以每回都把頭挨靠地上看看裡面有否光閃, 如有則敲門, 有時人家隨意就開門讓你進去看, 但也有一兩個年輕大人總愛戲弄小朋友, 很多時都會百般為難, 就是不大大方方開門給你, 讓你在門口乾焦急, 尤其是知道電視正在放映武俠片, 更可能急得都快要哭的樣子, 好不難受。

由於很少晚上到樓上去看電視, 故一些電視台自己製作的節目, 如大受普羅大眾歡迎的[歡樂今宵], 好像就沒怎麽有機會看。後來電視台在傍晚七點有自製電視劇, 故也看了一些。那時有個叫[一三五劇場]的節目, 放映一齣叫[春暉]的劇集, 應是講一個母親如何為子女任勞任怨的故事; 記得母親一角由粵語片老戲骨黃曼梨飾演, 而那時候蘇杏璇剛從第一期藝員訓練班畢業, 好像才廿一二歲, 演的卻是一個上了年紀的勢利婦人, 不時要與黃曼梨同場對戲, 演得跟老前輩旗鼓相當, 一點都不生硬。一時也不知道這演員是誰, 後來知道是訓練班出來的, 又不免疑惑她年紀究竟有多大。原來她十六歲已經開始演話劇, 所以演技有一定的基礎吧。自此便頗喜歡看她的演出, 而那時可能電視台演員不很多, 故不少劇集都有她的一角, 有時是受委屈的皇后, 有時是儍戇的姑娘, 有時是巴渣的太太, 有時又是威儀男性化的軍官, 形象多變, 都是些難度較大的角色。

而八十年代, 自己家裡也有了電視機, 但那時卻好像沒怎麽看, 完全沒有小時候的熱衷。但八十年代香港的歌影視發展相當蓬勃, 創作相當旺盛, 作品無遠弗屆, 更可能是全世界華人的精神食糧。有一回出差荷蘭南部一小鎮, 認識一位來自香港的餐館老闆娘, 她說她的什麽人就在樓上看[義不容情]的第幾集, 而那時此劇在香港也正播放當中, 但遠在歐洲的華人已幾可同步觀看了, 也沒細問, 他們看的可能是錄像帶吧。另一回好像在慕尼黑一中國餐館, 也聽到館內某人正跟別人講電話, 說要到哪去拿[獵鷹]的錄像帶。

有人說, 八十年代的許多電視劇也是香港的顛峰之作, 其中尤以[星塵]為首選, 劇集以五六十年代的影城影圈為藍本, 影射這個大牌, 暗指那個明星, 每位參與其中的電視藝員都演得幾可亂真; 但據說電視台老闆也是影城大亨, 播放完畢便把該劇集塵封起來, 從此不會再重播了。這些電視劇很多都知道, 但自己好像就沒有一齣是認認真真完完全全看過的, 很多都只識其名, 內容細節就毫無印象。八十年代不看電視, 那時候自己都在忙些什麽呢?

資深藝員走了, 原來才六十一二歲, 委實走得太早了, 無數視迷只好向虔誠敬佛學佛的她, 傷感地說一聲: 雲姨, 一路走好!

一路走好, 或也包括八十年代的香港。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