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瀨戶內海的一個寧靜小島上, 老媽六十八歲, 老爸應也七十多了; 平常家裡就兩老二人, 有一隻小狗陪伴, 他們有三個子女, 但都在東京謀生。可能已經很久沒見這幾個孩子了, 他們決定去東京一趟, 在兒女家裡各住幾天, 聚聚天倫。一大早就出門, 又坐船又坐車, 接着坐新幹線到東京都, 在品川站下了車, 等小兒子來接, 但小兒子卻搞錯去了東京站, 老爸等得不耐煩, 覺得這小子做事沒有交待, 便決定自己打出租車去大兒子家。
大兒子約四五十歲, 是個醫生, 在自己家裡開診所, 妻子是家庭主婦, 似很能幹, 有兩個還在唸中小學的兒子; 他們住的區域在東京應是比較好的地段, 算是中上階層吧。二女約三四十歲, 自己開理髮店, 生意看來不錯, 與丈夫二人無兒無女, 心思或全都放在工作上, 經常要與街道商會打交道, 尤其是什麽夏祭春祭, 忙碌非常。小兒子廿多歲, 有一要好女朋友, 從事舞台布景有關的工作, 但卻是散工性質, 手停口停, 爸媽對這樣的工作不太明白也有微言, 更復擔心兒子將來會如何, 但兒子自己說, 維生沒問題, 他生活得好好。
電影是日本導演山田洋次從影五十週年的作品, 重拍五十年前大導演小津安二郎的名作[東京物語], 向前輩致敬之作。沒看過五十年前的名作, 據說今番重拍無論故事大綱、情節鋪排、人物名字等, 都與舊作基本無異, 不一樣的是舊作中孻子已殁, 只有遺孀, 而這回孻子似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而遺孀則變了他的女友。如此改動, 許是世代不同之故, 五十年前是戰後百廢待興, 孻子或是在參戰中死去的, 而如今日本雖則經過二十多年的所謂經濟迷失,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被崛起的鄰國搶去, 但仍屬富裕年代, 二三十歲的孻子或生於經濟高峰期的八十年代, 長大了面對的卻是一個似各方面都在走下坡的國家, 將來如何走向, 都是一個個不安定的未知數, 為父的不無深憂遠慮。
以前的日本, 一份工可以做到老, 此心不二為一公司或單位工作, 老父過去當教師就是這樣, 而四五十歲的, 只要能讀書, 找到一份社會認同的優秀工作應也沒問題, 就像哥哥當醫生一樣, 而三四十歲的, 或社會已變, 或競爭厲害, 很多可能要自找門路, 但機會仍在, 故也可像二姊一樣做一點小生意。只是孻子這一代, 面對的是截然不同的職場生態, 終身聘僱已是絶響, 要找一份得體的長工或難過登天, 年輕人打散工似是當今日本的常態。
想導演山田洋次必也是戲中老爸的年紀吧, 電影中說話不多的老爸可能就是他的化身: 對當今社會種種的不以為然, 頻說國家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對年輕人的吊兒郎當有點看不過眼, 但也覺得他們將來要面對的會更加艱難, 卻又憂心忡忡; 對鄰近強國的崛起, 或也感到絲絲的壓力, 車站都有鄰國的語言廣播了, 高級酒店裡更不乏囂張強國人的吵鬧喧嘩, 令他似睡不安寧。如此種種, 或都是導演的夫子自道。他許是對國家太過憂心, 旅遊車經過東京都的新地標晴空塔, 說是現今世界最高的電視放射塔, 他也仍舊眉頭緊皺, 不如老媽的興奮。
三一一海嘯地震過後, 日本人的危機感或更加強烈, 尤其是像老爸的那一代人。但或也給老一代人從年輕人身上看到一些希望, 他的孻子便自告奮勇到災區去做志願工, 並在那裡結識到志同道合的女友, 這些年輕人平常工作或都微不足道, 當散工當書店員, 大家都遠離家鄉到東京找機會, 將來若何似都難以掌握, 但國難當前, 都會走到最需要他們的地方去做小小的志願工。世道艱難, 或許有着老媽般溫順性格的孻子, 將來更能克服逆境, 剛剛喪失老伴的爸爸突然似有所感悟, 通過數天交往, 他更知道了老伴一倒不起前未及告知他的喜事, 這女孩會是小兒子的終生良伴, 可以承傳老媽如珠如寶的老手錶, 做父母的可以安心了。
老屋座落在山丘上, 老爸在家中席地而坐, 和式窗門打開, 灑入一室溫煦的陽光, 遠眺寧靜內海的翠綠港灣, 老爸此刻似心如灣內止水; 家族各人雖都遠在東京, 而今後他或不會再到東京去, 獨自一人與狗為伴, 還有熟悉互助的老鄉里, 他不孤單, 心安如海, 心無罣礙。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