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大仙地鐵站上車時,後面跟着幾位年輕人,貎似廿出頭,其中一男一女邊走邊念念有詞,男生圓圓臉龐,頭髮似已有點稀疏,女生身材高挑,長髮過肩,車裡人多擁擠,他們一搭一和,原來在練習司儀台詞。[各位朋友你地好,我係Tony。][我係Karen,歡迎大家今日黎到觀賞全港口琴觀摩演出。][拍拍拍。今日嘅節目好豐富,有…..] 由於只搭一個站,匆匆下車,未能細聽究竟有何吹奏曲目,但心緒已隨熟悉的口琴聲飛揚了好一陣子。
如果沒有口琴,中學的日子定必寂寞無聲。
已忘了為何中一的時候會選擇參加口琴班,而不是學其它形狀較特別的樂器,如小提琴、單簧管、橫笛、二胡、琵琶、揚琴等。或許當初以為口琴大眾化,而別的中西樂器較昂貴,怕負擔不起,那知道後來需要學習半音階,才知道半音階口琴對一個並不富裕的中一生來講,一點都不便宜。我們要的半音階口琴並不是國貨公司有售的產品,而是要到通利琴行購買,好像是德國製造的,約六吋長,銀白色,右端有一個按紐,一按下去,所吹的音調即升半音,整支口琴共有三個八度,因為可吹奏半音,便猶如鋼琴上的黑白鍵,任何中西現代古典樂曲,都可在一呼一吸一按一放當中,從口邊悠揚而出,一點不比其它樂器遜色。
可能人與樂器是要講縁份,也可能是口琴初學容易,所以才會學得那麽投入起勁;每回學了新曲,回家總是在樓梯口不停練習,有好幾回練得連嘴角都破損,但興致一點不降,尤其是下回能在老師面前完整無錯地吹奏前一課所教曲目,偶爾得到老師幾句美言鼓勵,更能高興老半天。所學吹奏的樂曲有中有西,樂韻悠揚地將一初中生牽引帶進漫天幻采的音樂大觀園,樂而忘返。
藉着小小口琴,你可探頭窗外,看到天邊一閃一閃的星星,深覺斗室也是一甜美的家,獅子山下仍可步步高;你可穿上奇異服飾、戴上面具,以探戈節拍參加化裝舞會;你可騎上心愛的駿駒參加草原上的賽馬,或在過年時喜氣洋洋地奏出春節序曲;更可在月光下游淌於藍色多瑙河,偶然碰上美麗的西班牙女郎,在意大利蔚藍天空下高唱我的太陽。但更多的樂曲你可能已忘了曲名,但一拍一分的音符卻默默地佇候在你腦海的某個角落,似跟你廝守終生,故日後無論何時何地當音樂響起,你又會不自覺地和哼起來,那些青葱日子又隨着熟悉的曲調躁動,好不雀躍。
兩位口琴老師都是畢業離校的師兄,有在政府部門工作,有在他校唸預科,但每周固定課餘時間,他們定必準時來母校教一眾師弟吹奏新譜、練習舊曲,風雨無間。老師的吹奏技巧精湛,只見一銀色小長盒在兩手之間來回跳躍,頭顱專注在中,頸脖不左右瞎轉,美妙曲韻即源源不絕繞樑四周,令人羨慕不已。心裡一直以老師為榜樣,奈何天資有限,以勤補拙也只達一般水平,難有飛躍突破。平庸之輩只配為天才鼓掌歡呼,但能與音樂攀上邊,應已是一份難得的福氣。
利用不同口琴組成的樂隊,直可媲美正宗管絃樂團。半音階口琴吹奏一音、二音,擔當小提琴的角色;中音口琴是中提琴(viola)的替身;像一塊大磚頭的低音口琴負責穩重拍子;約兩呎長的和絃口琴負責和音,飽和音色,吹奏時是一大口一大口的呼和吸,直如刨西瓜的模樣。另有一些呈圓體的口琴,音色可比擬管樂器(wood instrument)或銅樂器(brass instrument);很多時候還會加入大提琴(cello)及倍大提琴(double bass),以壯聲色。中一、二的時候,學校口琴隊還是人才濟濟,自己也有幸擔當一角,負責中音口琴(baritone)部份;中音口琴貎不驚人,只是兩支相差半音、平常外觀的口琴而已,先聲毫不奪人,吹奏時雙手同握兩琴,一上一下,以下琴為主,遇升或降半音,則吹上琴,偶爾急快跳動節奏,手指便需忽上忽下的換琴吹奏,換吹個不亦樂乎。
然而升到中三中四,一些資深隊員畢業離校,新血加入的又不多,致有點人才凋零,組不成口琴大樂隊,退而求其次,只可小組奏(ensemble),四人或五人各司主音、二音、低音及和音,各種口琴的特色倒也能表露無遺。香港現也有一隊五人小組奏,在世界口琴界頗有聲譽,隊員據說來自同一中學,現都是專業人士,多少年來合作無間,還不時舉行口琴音樂會,但不知道觀眾是否踴躍。
除了口琴,與倍大提琴也有不錯的縁份。倍大提琴碩大如人高,不像口琴携帶方便,但何時何地也可舉起右手前臂當琴身,以練習指位,放學在校以真琴練習彈絃拉絃,絃線較粗,彈撥需用力,不懈練習,就像勤練口琴導致嘴角破損一樣,很多時候右手食指中指都彈得起泡,小心翼翼將之弄破包上膠布,第二天又興緻勃勃地投入練習,不以為苦。有一回參加一小組奏的觀摩表演,負責拉倍大提琴,演奏曲目為[小河淌水],其中好像有兩三小節的主旋律是在低音部份,戰戰兢兢地拉奏,幸虧音準節奏無誤,心裡暗暗歡喜,表演結束還給老師誇讚正斗,心更是飛上半天,飄飄然地不能自已。
口琴曲譜都是用簡譜,即以1234567代表音符,在下加一點為低八度,在上加一點則高八度。不知道這種簡譜是不是大陸發明的,但對業餘學者來講則很方便,抄譜簡單,隨手拿一新曲也能即時看譜吹奏。學校音樂課也有教樂理,五線譜也認識皮毛,但都要慢慢推敲,未能即興看譜吹奏,也一憾事。
又再記起那口琴聲,只是不吹此調久矣,半音階口琴也暗藏在凌亂抽屜一角,但往昔點滴卻又會化作點點音符,歲月也如歌,慶幸有那琴聲陪我走過青澀的年代,在課室、在禮堂、在音樂房,在走廊、在操場、在草地上,琴聲蕩漾,譜成自己的青春之歌。
[夜已深,午夜夢廻苦追尋],夜闌人靜,深宵憂怨的口琴聲可有擾你清夢? 抑或在那琴聲中可找到你的人生知音?
Saturday, November 18, 2006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師兄的音樂造詣真高
可還精通其他樂器呢?
少年十五二十時的日子最是難忘.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