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便當, 如此戲名的電影, 會是怎樣的出人意表, 峰迴路輚呢? 看影評好像還不錯, 但感覺或是一齣電影學院剛畢業的作品, 一些靜止鏡頭, 似是新手操刀, 竟有輕輕恍搖之感; 人物場景簡單, 拍得平淡無華, 沒啥驚奇, 優點或是簡短適度, 不冗長不覺沉悶, 沒睡着。
這是一齣沒有上文下理的電影, 開場時好像妻子捨家而去, 做父親的便下決心要每天為上高中的女兒準備便當, 如是者三年, 直至女兒高中畢業, 父親感謝女兒給她這樣的機會, 戲也就結束了。戲中兩父女從來沒提起媽媽, 不知原先女兒每天的便當是否由媽媽準備的; 女兒第一次看到父親所準備的便當飯盒, 覺得很驚訝, 似硬着頭皮帶回校去, 中午拿出來吃, 雖然餐肉煎黑了, 蛋奄列煎老了, 但也整個便當吃完, 沒有浪費。
高中女校的學生好像人人都帶便當回校作午餐, 一下課, 三三兩兩要好的同學便把各自課桌拼在一起當飯桌, 一起吃各自從家裡帶來的便當, 有說有笑, 或也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便當的盒子大多很精緻, 塑料的, 鐵盒的, 然後用一塊純色布或亮麗花布包裹好, 布結處插上一對裝在小長盒內的筷子, 頗是優雅。但這些飯盒都不保溫, 那中午吃食不都是冷飯餸菜了嗎? 日本中學是否都這樣呢? 有沒有賣熱食的小賣部, 或學生會出去外面餐廳吃午餐嗎?
有看過電視介紹, 日本的小學生都是在學校課堂跟老師一起吃午餐的, 他們的午餐由學校廚房專人負責烹煮, 好像有計算營養成分, 以便發育中的小朋友能吸取適當的營養所需; 而吃飯時同學也需要幫忙抬拿食物, 分餐分飯, 吃完後更要收餐具回廚房, 而中午吃飯也是小學生教育的一部份, 讓他們學習餐飲禮儀, 養成不偏吃的習慣, 更知食物得來不易, 要惜食惜福。但他們一上了中學, 是否就不一樣呢?
爸爸看似白領, 每天上辦公室, 卻不知做什麽工作, 下班後便去買菜, 然後煮晚飯及準備明天女兒的便當, 要每天持之以恆做好這件事, 需要意志、心思、技巧, 其實也不太容易, 故爸爸應視之為一項人生挑戰吧。女兒說, 椰菜絲不能切得太粗, 玉子不能太老, 便當最好有三種配菜, 最好有多點肉食, 爸爸為了一一滿足, 少不了看烹飪書學菜式, 也要練習切工及煮食技巧, 最後得到女兒的讚賞, 每天便當吃得一粒不剩, 或是自家最大的滿足。
一人獨居, 每天也煮食, 但早餐從小便到外面吃, 中午可免則免基本不怎麽吃, 故只煮晚飯一餐。一人吃, 力求簡單快捷, 粥粉飯麵都會煮, 有時煎一塊豬排, 煎半邊鯖魚, 三四塊雞翼, 煮一鍋雜菜配幾片豬腩片, 或炒通菜、菜心、西蘭花等, 或是蕃茄雞蛋湯, 自煮自食, 頗也津津有味。飯後洗碗碟筷, 有人視為苦差, 一人沒有壓迫感, 吃後慢慢才洗, 也不太過苦事。
其實小學一二年級時已開始煮食, 媽媽每天到工廠做工, 有時也要自己煮東西吃。一屋好幾伙, 廚房灶台上放了一個個火水爐, 有時好幾家人同在煮食, 小朋友夾在當中, 層板上的醬醋油夠不到, 大人也會幫忙拿取。記得有一段時間, 自己負責煮晚飯, 等媽媽下班回來可以有飯吃, 便會每天思忖如何變菜式, 其實都是一些簡單餸菜, 如煎紅衫魚、榨菜肉絲、蕃茄炒蛋、芽菜炒蛋等, 只是不想每天都吃同樣東西而已。自己想吃牛肉, 但試炒一兩回都是硬如膠擦, 根本吃不下, 後來聽人說, 醃牛肉要用梳打粉才嫩滑, 於是買了梳打粉再試, 牛肉檔幫切成片, 放了一大把梳打粉醃肉, 炒出來忘了是否嫩滑, 或是太多梳打粉之故, 只記得一股苦澀味久久不散。
沒有吃過爸爸的便當, 不知道爸爸大半生獨自在外有否自己煮食, 那年千里走單騎去棉蘭老島找他, 父子相處了四五天, 期間每日都煮食跟爸爸一起吃, 忘了煮了些什麽, 味道應也不怎麽樣, 但爸爸似吃得頗愜意, 他那微笑的樣子, 一直都記得。爸爸告老回港, 但或如戲中那對夫婦, 感情惡劣猶如陌路人, 中風後兩三年只好住進護老院, 惜其時需要工作拼搏, 未可像那四五天一樣, 跟他一起, 為他煮食, 只能每晚八九點時到離家附近的護老院看他, 或買一個魚柳包給他吃, 他也吃得津津有味。
菲律濱用椰油煮食, 父子相處或亦人生難得的便當, 菜色如何不重要, 但那陣椰油香味, 一直繚繞至今, 沒有忘懷。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