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3, 2017

明月

當初也曾聽說許鞍華正在拍的新片叫[明月幾時有], 但卻不知道電影說什麽, 只知道主角之一為葉德嫻; 其時也滿心期待此導演繼[黃金時代]後的力作, 心想何時會上映呢? 後來又聽說有所謂愛國愛黨的親中女嘍囉故技重施, 在大陸網上公開舉報葉德嫻, 說她是香港遮打運動的支持者, 沒資格參與演出這中港合作的電影, 但舉報鬧劇這回好像不了了之, 葉仍繼續參演, 似沒受到影響。

葉德嫻確是雨傘運動的堅貞支持者, 身體力行, 曾到金鐘佔領區為莘莘學子打氣, 而那首傘運名曲, 如沒有她那高亢的歌聲, 不枯也不散, 實會失色不少。戲中葉演的媽媽, 似有點貪小便宜, 但去到所說的大是大非關鍵時刻, 也會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 支持女兒成為東江縱隊的市區聯絡員, 更說香港的將來還得靠你們年輕一代啊, 只是擔心沒多吃一點的話, 哪有力水打日本仔呀? 戲中她也身體力行, 港九兩地遞送情報, 不幸失手被捕, 死活保護年輕同行, 自己最終死在日本憲兵槍下。

電影沒正式上映前看到一專欄文章, 或是作者看了優先試片的感受, 說這或是一齣隱性主旋律片, 有為專制政權塗脂抹粉之嫌; 當下心內一涼, 覺得這戲不看也罷, 更懷疑一向心儀的香港名導演會否晚節不保? 電影說的是日治時期東江縱隊的故事, 這本土抗日游擊隊或是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 間接為大國歌功頌德應該少不了吧? 而電影的三位主角是在大陸當紅的中台演員, 靠配音演香港人角色, 實在有點反胃; 而電影結束後的演職員表, 密密麻麻盡是大陸的投資方、贊助商、協作者, 好像還有上海電影發展局的資金, 不啻是一齣不折不扣的強國電影。

但前幾天看了許導演大學的知己好友吳靄儀的文章, 說許鞍華並不是一個政治人, 只想拍自己想拍的電影, 平時好友相聚或也會談到政治, 但許總是聽的多, 想的多, 很少發表什麽政治意見。拍的作品被指為主旋律電影, 或有點無辜, 不理政治, 但政治卻找上門, 纏着你了。吳說這電影好看在山野樹林, 很多都是在新界實地拍攝, 戲中葉住的大屋便是新界某處的實景。為此改變初衷, 進戲院去了。

戲中的山水樹林確是好看, 很香港, 很有質感, 比[黃金時代]內那虛假的香港, 實在高出很多很多。而南生圍(應該沒看錯吧)殺漢奸一幕, 尤其明亮親切, 山水有情, 莫過於此。而演員也好看, 除三名主角外, 別的角色差不多全是香港演員, 現場粵語收音, 香港人演香港人角色, 哪怕只一小小段, 如客家村長馮淬帆, 如不留心或走漏眼; 這或亦導演苦心有意為之, 不然全由北人來演, 哪像香港?

當一班擁共的文人作家通過東江縱隊安排, 從香港島過了海, 出了上海街關口, 安全到了山頭野嶺(會是大帽山嗎?)的游擊隊的控制範圍後, 電影響起了熟悉的歌聲: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哪怕山高水又深…….沒有槍沒有砲, 敵人給我們造…….], 這首[游擊隊之歌]乃1937年賀綠汀所創作的抗戰歌曲, 好像是為共產黨八路軍而作的, 哪這歌算不算是紅歌呢? 會不會是這歌令人有主旋律電影的聯想呢?

戲中憲兵總部, 一大伙日兵在燈火通明的露台上喝酒唱歌作樂, 樹林漆黑一片, 天上不知可有明月, 聽到他們隱約的歌聲, 竟是[荒城之月], 據說每一個日本人從小便會唱這歌, 旋律悠然蒼涼, 似是戰士遠行, 身處荒城, 對月抒懷, 思鄉念友之歌, 歌詞作者為土井晚翠, 一著名文學家, 故居[晚翠草堂]在仙台市區。

戲中大佐對明月也有情思, 似更鍾情中國詩詞, [明月何時有, 把酒問清天], 臥底主角為其糾正, 應是[明月幾時有], 因為中國詩詞講究平仄, 一字一句, 未可馬虎; 幾何之間, 道出粵語的精髓, 美麗的詩詞歌賦存在於本土語言中, 大國普通, 現實中卻妄想消滅古中國的聲音, 實是可惡。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平仄並排, 亦只粵語鏗鏘, 編劇或也苦心為本土話語暗中發聲。

曾見許鞍華身著寬鬆衣裙, 腳踏波鞋, 提着大箱小箱行李站在街角等的士, 早上繁忙時間, 一直都沒等到, 或也焦急, 更覺累贅, 便提箱回對街大廈家中重整行李, 不一會又站在同一街角, 身邊只剩一大箱, 這回很快便等到的士上車了, 或是要趕飛機到內地拍片吧。

明月幾時有? 或像許導演終於等到的士, 在這荒城的當下, 堅信Our time will come. 接了葉德嫻特地追上來給的那把雨傘, 在鷹犬密佈的關口上, 認住舉傘者, 堅毅默默地向前走。

只是錯怪了許導演, 終究有點耿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