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6, 2017

佛遊

香港佛誕假期後一週, 即農曆四月十五, 在東南亞是一重大的佛教節日, 譯叫衞塞節(Vesak), 據說是紀念佛陀誕生、悟道、湼槃的三合一節日, 網上看到加拿大總理也特地向當地佛教徒發出節日祝願, 但在香港好像從來沒聽過如此佛節, 不知是自家孤陋寡聞, 還是另有原因, 心想香港佛誕慶祝的應也是同一個佛吧。南洋各國是日都放假一天, 馬來西亞也不例外, 而在檳城更有一年一度的衞塞佛教花車巡遊, 在馬拉赫赫有名。

早上問酒店前台今天是否假期, 她說是, 然後說今天晚上六點, 你出了門口左轉至大馬路再左拐, 直走便會有很多人, 你可以去看看。前一天在喬治城遊逛也看到有一張海報, 說今晚會有巡遊活動, 而前一晚則有點燈儀式或什麽的。住的酒店在仰光街, 在世界遺產喬治老城的外圍, 一到即查地圖, 找了又找, 終於找到其位置是夾在兩條主馬路之間, 向左走會到緬甸路, 向右便是中路, 中路靠近酒店, 路口有熟食夜市, 頗是熱鬧。

初來埗到弄錯方向, 馮京作馬涼, 把中路當成緬甸路, 第一天原先想從緬甸路到喬治老城, 最終卻去了新關角仔那邊, 去了那家臨海的高級購物商場, 向海的門面是一老建築改建, 就像老城裡的那些不拆老樓一樣, 殖民地風味迎海而來。商場很新穎, 但或非假日, 人不多, 六樓有一處名為檳城六號的角落, 內裡裝飾全是五六十年代的懷舊氛圍, 但卻空空如也, 一間商店也沒有。在food court吃了一碗撈醬板麵, 香辣可口, 還送一小碗魚蛋湯; 所謂板麵, 原來是一長方扁平薄麵團, 賣之前經一桌上機器輾長, 再機切成麵, 才下水燙煮。頂樓有戲院, 看到香港電影同囚的巨幅海報。

五點三刻左右出門, 到了緬甸路左轉一直走, 不一會便到了檳城的佛教總會所在, 馬路已封, 停了好幾輛花車, 車上裝飾布置都與佛有關, 但沒細看, 只逕自往前走, 走到巡遊的前頭。原以為所謂巡遊或是象徵式而已, 往前走一小段再折返原處便是了, 那知卻是徒步三四小時的虔誠活動, 中間不少學生組織加入, 持旗吹號打鼓有之。男女老少似多是吃了晚飯出來, 在路邊或坐或立乘涼及等看巡遊隊伍經過, 也有人為巡遊人士送水送吃, 似為敬佛聊表心意。

走的幾盡是林蔭綠道, 傍晚時分一點不熱。緬甸路往西, 右轉向海邊走, 走到路口左轉, 又走一小段再左轉至緬甸寺及臥佛寺。這兩寺前一天也有來參觀, 臥佛真的很大, 雍容明亮地側躺, 似笑看人世苦惱自招, 一雙巨足尤其震憾, 深覺渺少敬畏。佛後似是一排排的骨灰放置處, 小碑上記生卒之年及來自何方, 似都是異鄉人, 但一生勞碌及長眼之地便是故鄉, 除了福建廣東, 其中一位註寫生於丹麥卒於檳城, 尤其予人山長水遠之感。緬甸寺內有一塔, 每層都有六塊雲石浮雕, 說是亞洲各國的一些佛教古建築, 當中竟然有香港, 但浮雕上的建築, 一個都認不出來。

經過二寺的小路後, 又到緬甸路左轉, 到十字路口右轉後經過一泰式寺廟, 前走到路口又右轉往西, 經過一醫院後左轉, 經過YMCA, 然後一直前走, 又到一十字路口, 直走便是中路, 但沒直走, 又右轉, 這條路上也有一些寺廟, 還有佛教學院, 這條是一大孤彎路, 叫安順路, 沿路走便到了中路, 再前走一點便到了酒店。這樣大概走了兩個小時, 便回酒店洗個澡, 隔一會又出門去吃晚飯, 這時巡遊大軍剛好來到中路, 路不怎麽寬, 又有夜市, 真箇擠得水洩不通。

原以為巡遊會沿安順路過中路直走轉入緬甸路回佛教總部結束, 後來聽說路線還包括老城區, 好像要一直走到那姓氏橋的海邊, 網上想查確實路線, 但一直沒查到。沒跟着走, 但設想他們沿中路一直走到十字路口, 便是喬治城的擎天一柱地標光大高樓, 然後沿檳榔律一直走, 某處右轉至另一大街, 會經過香火鼎盛的觀音廟, 然後經過小印度, 便到海邊了。然後又會去哪裡呢? 姓氏橋對面的木頭巷有那些有名的壁畫, 夜裡會否打燈, 讓小姊弟能看到前路飛快地騎車嗎?

雖是不同國度, 但走在熱帶地區, 總會想起父親曾在另一熱帶海島上, 山重水復不知走了多少路, 綠樹林蔭, 海風吹來, 不其然便想哭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