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12, 2014

黃金時代

以前也有聽過蕭紅這名字, 知道她來自東北, 好像是個才情不錯的女作家, 後來逝於香江, 就葬在淺水灣; 也聽過她跟蕭軍似是戀人關係, 戲中的所謂二蕭, 但女蕭早逝, 男蕭聽說的時候還在世, 但二蕭如何愛恨糾纏, 卻一點都不清楚。其實也沒有看過她寫的小說, 雖然也有聽過[生死場]、[呼蘭河傳]等書名, 對其人其事其書, 不甚了了。

電影長達三小時, 但不覺沉悶, 沒有打嗑睡。就戲中所見, 蕭紅是個我行我素的揚眉女子, 敢愛敢恨, 從不在乎別人怎麽看, 凡事從遇而安, 無可無不可, 似不強求。戲中無數的地名: 哈爾濱、青島、上海、武漢、臨汾、西安、重慶、香港, 還有日本東京, 從北到南, 由東至西, 足跡處處, 帶出一份無奈的漂泊感, 令人唏噓. 難怪戲中的蕭紅, 鮮見歡顏, 漂泊難安, 流浪遠方, 當中不知多少是時代使然, 又多少是性格使然。

大江南北這無數的所在, 自己好像都去過, 看戲的時候總想看到一些地方的實感, 那怕只是驚鴻一瞥。然而電影好像以影城拍攝為主, 尤其現在大陸到處都搭建不同時代不同建築的影視城, 拍哈爾濱泛大水的景象也無難度, 似只要在一段街景灌水就可以了, 但那種某地某處的實感, 卻似薄弱無力。也許只有幾個匆匆鏡頭, 令人隱約感覺身在其地: 哈爾濱的巍峨教堂頂, 重慶武漢的迷濛江水邊, 聊勝於無。

最失望的是香港。原來蕭紅在香港住了約兩年, 或許可拍一些日常細節, 從而帶出一絲三四十年代的香江氛圍, 就像李安的[色戒]。李安導演專程到檳城怡保去取景, 那裡同曾為英國殖民地, 很多舊建築仍在, 可營造舊時香港的感覺, 尤其是檳城, 地理景觀也相似, 也可上山, 也可看海, 海角一瞥令人幾疑正是那時的維多利亞港。但這戲沒有, 只從戲中人口中聽到一些熟悉的地方: 養和、瑪麗、聖士提反, 舊香港的一鱗半爪完全付諸闕如, 煞是失望。有趣的是養和醫院, 內裡或曾有庸醫, 說蕭紅患肺結核病還是什麽, 醫生硬說她喉頭有腫瘤, 堅持非開刀不可, 那知開了刀, 卻沒找到任何東西, 徒令病人似更病重, 蕭紅最終不治, 不知與此可有關係。

電影名[黃金時代]可有特別意思? 戲中蕭紅旅居東京時, 曾寫過: 這裡自由和舒適, 平靜和安閑, 經濟一點也不壓迫, 這真是黃金時代, 可是在籠子裡過的。導演說, 所謂黃金時代, 其實是想指蕭紅身處的那個時代—民國, 或是導演心慕民國, 遙遙向其致敬吧。但電影資金來自大陸, 時代是时代, 他們着意的或是豪邁的丁玲雄心壯志奔赴延安的情節, 民國對他們來講或是一腐敗的時代, 不管那時如何百花齊放、左右競輝、人文薈萃。

北方專制政權或也想香港身處黃金時代, 經濟不壓迫, 繁榮安定, 但卻要在籠子裡過。但香港年輕學生原來是黃金一代, 爭取民主, 無畏無懼, 誓要掙出樊籠, 要重奪自己未來。此刻香港在沸騰, 十幾廿歲的莘莘學子走上街頭, 撐起雨傘抵擋催淚彈, 硝煙中綻放的一朵朵黃花, 街角生根, 佔領人心, 不枯也不散。

多少年後回望, 啊, 這不就是香港的黃金時代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