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30, 2007

第一份工

女孩子廿四五歲,讀書成績似不太突出,然而以勤補拙,讀了又讀,今年終於大學畢業。從五六月就開始找工作,鍾情於銀行業,見了好幾份工,但多沒見成。好不容易九月找了一份management trainee,月薪一萬元,僱主是一也有點知名度的地產公司;trainee一招就招了十名,據說要training十八個月,公司期望這些基本上都是大學剛畢業或畢業一兩年的初生之犢,經過公司悉心栽培,可以發揮潛能,將來委以重任為公司開拓業務。

女孩子說現在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並不容易,競爭很大,而且職位都屬市場營銷或顧客服務一類,就是被銀行聘為客戶主任,主要工作也不離向顧客推銷基金、股票、保險等。既然都是銷售,為什麽不找一些巨大的商品來賣呢,畢竟無論大小,推銷產品當中的辛苦勞累都是一樣的,大商品一旦成交,所得可能還較大一點,故眼前這份工相對之下也還是可以的。

上班一個月,據說並沒有太多實質工作可做,只不時聽聽執行董事介紹地產行內的一些情況和知識,也有到不同區域跟當區主管交流認識。另外地產專業執照也已考及格,驟聽頗驚訝,但女孩說所謂專業試很簡單,試題全為多項MC選擇題,基本上準備一兩週赴試即可,她同期進公司的同事都考了,只是別人考S牌,而她卻考高一級的E牌,有了E牌,理論上可自己開店做買賣了。據說她還沒畢業時,家裡買賣房子,買賣當中的各項煩雜程序她也有參予,所以比別人多一點認識,再加上一些邏輯推理,考E牌也就輕鬆過關了。

圓圓的臉龐輕淡上了點色彩,身著黑色連身裙,或可顯得苗條點,腳踏一寸高的高跟鞋,肩頭揹了個小皮包,一副中環事業女性模樣,跟過去不太講究的隨便,頗有天淵之別。而且談吐頭頭是道,自覺似已看透世道,一些樓盤豪宅說得如數家珍,給人極具潛力以在本行大展拳腳的感覺。公司讓各人選區以作前線銷售,她選了九龍站,因那裡豪宅林立,新的金融中心明年應也會落成,一些高級外籍管理人員入駐此區工作,租樓買樓必不可少,如做成生意,由於樓價高租金高,佣金要比一般區域的樓盤來得可觀。據說地產公司做成生意,收買賣雙方各1%樓價作為佣金,如是租盤則一個月租金,銷售人員和公司按固定比例公式對分佣金,銷售人員方最高可分得四成云云。她說他們公司有地區經理,就是在沙士時期也月入過百萬,平常月入三數拾萬應比比皆是。如此高收入,真的把這些收入屈指可數的勞碌一族聽得目瞪口呆,汗顏得很。

據說金融業是香港經濟的巨大支柱,特首也說金融業將養起一千萬人。如此環境之下,耳濡目染,年輕人早自中學已參予金融投資,似也順理成章。女孩說她幫媽媽安排月供股票,買了一手338,股價升如火箭沖天,頗沾沾自喜。在當今人人皆賣東西的時代,女生相對可能比男生來得能幹,因女生一般對客戶較細心,而且能言善道方面,似也比同齡男生優勝一籌。在金融行業或許更是如此,君不見經常有一些年輕女士在公開場合、媒體講解窩輪、對沖基金、債券股票什麽的,講得頭頭是道,她們都是些什麽部門主管、聯席董事、基金專家,想一般外行人或會聽得噤若寒蟬吧。

女孩子將來會成為地產界女强人嗎? 這個社會將來會是女人主導、男人靠邊站嗎?

Friday, September 28, 2007

寄不出的信 - A letter to Burma.

曾經給緬甸一位小朋友寫了封信, 但卻給中介的慈善團體退了回來, 他們說小朋友年紀小, 信的內容他應不明白, 似在暗示信的內容有點敏感, 不合適. 可能他們慈善團體世界各地到處扶貧救危, 不涉政治, 那怕當地政府是專制是獨裁, 他們也默默工作, 默默無言. 不知這生在緬甸窮鄉僻壤的小朋友現長高了沒有, 奈何他永遠都不會知道曾經有一封寄自遠方海島的信, 裡面有某人對他國家的好奇和祝福, 尤其是那令人景仰, 髮髻長繫搖曳芬芳的高貴女士.

Dear Leh,
It’s very nice to receive your letter of 18 Jan .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sharing your family background information with me, and I am really happy that I can be of a little help to a boy's growing up in Burma. Oh, should it be Burma or Myanmar? I know your country used to be called Burma, but now Myanmar? Why the chang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2 names? What’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hange? Do you know who Aung San Suu Kyi, of whom I am an admirer, is? I know you may be too young to give me the answers to those questions, but never mind, as you grow up, you would know more and be able to tell me more about your country.

If I am not wrong World Vision is a Christian charity organization, but I think in Burma/Myanmar, most people are Buddhist, so do you or your family believe in any religions, if yes, Buddhism or Christianity?

Do your sisters also receive any aid from World Vision, or just you? What are the criteria for World Vision to approve donations to various children all over the world who need help? Does one child only receive assistance from one donation parent or several? What does a donated child get every month, in cash or necessities like foods, clothes etc? If I am not wrong, World Vision has got no offices in Burma, does any one visit you on a regular basis? How often? Maybe fellow World Vision staff would care to ease my curiosity.

By the way, it appears to me that Burmese writing is similar to Thai, are they really the same? I think somehow Burmese and Thai cultures share some similarities or even common history, is it? I think I need to wait till you grow older to tell me more about these things.

Wish you and your family have a happy life! And you need to study hard to fulfil your dream to become a doctor, o.k.? Write me if you have time.

Best regards


但遠方的空氣中瀰漫濃烈的硝煙味, 槍彈聲蓋過頌經聲, 無畏的袈裟風中飄起血染的風采.
今夜仰望上空, 可有月光? 只覺心有些痛, 但衷心祈願此刻身在黑暗中的她安然無恙.

Sunday, September 09, 2007

La vie en rose

最初看到片名, 第一時間立刻想到陳百强的那首歌, 看完戲才知道原來Danny那首歌其實是改編自這法國原曲,非常孤陋寡聞。陳百强那首歌是鄚國江填的詞, 有一次鄭在一電台訪問中說, 歌名[粉紅色的一生]卻是陳百强後來自己改的。

電影是關於法國女歌星Edith Piaf,有人形容她的一生為[塞納河畔的惡之華],似是不堪的人生,但嘹亮如雲雀的歌聲卻唱出了一股令人回味巴黎美好生活的芳華。不知電影是否採用倒叙法還是什麽,時態跳來跳去真的有點跟不上,或許人的一生,時序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片斷,是那些曾經滄海又刻骨銘心的片斷,才會是你即將長眠床榻上難捨的記憶。

電影結尾最後一首歌非常動聽,據說是似已病入膏肓的Piaf,一直垂垂不倒仍在等的就是這首歌[non, je ne regrette rien],不,我今生無悔,能在舞台上唱這最後一曲,已是無悔一生,不管是何顏色。

好多人說看完這齣戲,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梅艷芳, 或許是兩位歌者有着相似的出身、天份、性格、際遇及執着---都想一生無悔地死在舞台上吧。看完戲去理髮,理髮店裡竟然正播放着梅艷芳的[夕陽之歌]。

斜陽無限 無奈只一息間燦爛
 隨雲霞漸散 逝去的光彩不復還
 遲遲年月 難耐這一生的變幻
 如浮雲聚散 纏結這滄桑的倦顏
 漫長路 驟覺光陰退減
 那個看透我夢想 是平淡

消失了的光影 - 百樂

百樂戲院就在學校的對面,由於從小就居住這區,每天上學、放學、中午出外LUNCH都會從戲院門口經過,似是生活軌跡中的一個小靠停。戲院座落在天后廟道及銅鑼灣道相交的直角上,斜對着維多利亞公園,大堂也開向兩條街道上,銅鑼灣道上的主門較大,門口上面外牆長年掛着兩幅大大的電影廣告畫,一是即日上映,一是下期新片,遠遠都能看見。大堂另一較小門口開向天后廟道,上學放學途中有事無事,總喜歡從這門進那門出,看看貼在大堂的各齣即日、下期、不日放映電影的圖片,也是一種自娛樂趣。

百樂戲院剛開幕的時候,好像專門放映國語片,記憶中小時候有一次爸爸回香港,好像曾帶我和媽媽去百樂看過戲,電影隱約記得叫[王老虎搶親],但最近有回問媽媽有沒有進戲院看過戲,媽媽卻說從來沒有,不知是媽媽故意忘了,還是年代久遠;夫妻聚少離多,柴米油鹽獨自面對,或許直如被人搶親般難受,原本似有還淡的感情也隨年月而煙飛灰滅,不願記起。

到自己會看電影時,百樂已專門放映首輪西片了。很多經典名片都有在百樂上映過,如史匹堡的[大白鯊]、[第三類接觸],恐怖驚慄片如[驅魔人]、[凶兆]等。但可能天生膽小怕心臟負荷不了,那些恐怖片我都不敢看,另有一些是想看卻不敢進場,因少年人害怕別人會投以異樣眼光,如貝托魯奇的[巴黎最後探戈],據說片中馬龍白蘭度有極震撼的性愛場面,心思思想看,忘了是不是三級片,就是不敢買票進場。

有一陣子百樂也放映二輪舊片,選映的都是些經典名作,如[畢業生]、[殉情記]。[畢業生]的內容可能少年人閱歷不多,感受不深,只記得年輕的德斯汀荷夫曼終日沒精打采,有點儍呼呼,好像是暗戀着MRS. ROBINSON,最後那場狂奔前往教堂阻止愛人結婚戲,電視劇[上海灘]也有類似場面,不知是不是抄襲。但對年輕影迷來講,SIMON AND GARFUNGAL主唱的電影插曲或許更吸引人,一首一首的當代城市民歌,當其時或許對歌詞仍不甚了了,但多少年後,人生經驗也許仍不怎麽樣,但已練就獨自於靜默中也能聽到深遠的聲音,寧靜致遠,人生這一課,畢業了沒有?

[殉情記]最吸引人的也是那首主題曲[what is a youth],年輕人應該是怎樣的呢? 應學羅密歐與朱麗葉義無反顧地戀愛? 有人一心只想着要結婚,也有人只是嬉戲及耽逸,而最好的遁詞,就任由愛神來作主吧;青葱歲月裡你在做什麽? 是否也是別人在戀愛我卻懶洋洋?

電影裡飾演朱麗葉的奧利花荷西,據說曾是一代少年男孩的夢中情人,可能余生也晚,一點也感受不到她的清純,或許她戲中穿著有點複雜臃腫,只覺朱麗葉乃個子不高的肥妹仔,不明為何俊俏的羅密羅會愛她愛得那麽死心塌地。戲中各年輕男角均穿猶如跳芭蕾舞的緊貼服裝,各人下身輪廓分明,走路比劍奔跑,身體的跳躍如在眼前,看得少年人暗地裡也在心跳。而當男女主角雲雨過後,羅密歐裸體俯卧床上跟朱麗葉喁喁細語,不知道他們唸了多少莎士比亞的原台詞,也不知道飾演羅密歐那英俊的男主角叫何名,但迄今仍記得那渾圓渾圓的臀股,就像窗台外的月光,不經意地照亮了某個不自知的幽暗角落。

那時候village people的YMCA唱到街知巷聞,幾個裝扮成警察、礦工、紅蕃等的陽剛男人,樣貎不怎麽樣,卻在高唱年輕人要如何如何,好像也沒有人深究他們是什麽同志好友地聚在一起,只是手舞足蹈地跟着和唱YMCA、YMCA。後來在百樂上映一齣由Village People主演的電影,好像叫New York New York,已忘了電影是說什麽,但戲中很多歌曲都很動聽,其中一首歌詞裡有listen to the sound of the music,跳動輕快的拍子,伴着戲中一幕一大班健碩男士在浴室裡袒露相對地在花灑下洗澡,熱水氣煙燎霧繞,戲院黑暗角落裡一顆年輕的心也跟着跳動不已,臉上可能也燥熱難當,但都不敢跟人說。

後來出來做事,有時晚上無事也會到百樂看九點半,或不是周末,戲院觀眾小貓三四隻,挪開厚重的絨布幔簾,經過樓梯口到洗手間小解,四周寂靜無人,有時竟也會有點寒意怕人,急急步回戲院以安心緒。百樂戲院已拆卸好多年了,現址已建了座同名的商業大廈,但據說大廈裡好像偶爾會有靈異事發生,也許是一痴痴的老影迷,不知舊時光影不再,仍戀戀不忍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