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8, 2006

消失了的光影 - 國都

小時候住在北角電氣道,一屋七八伙人,小孩子好幾個,沒人有電視,想看就要去別樓或到公園的涼亭,但是看電影還是有的,經常跟比自己大幾歲的同屋鄰居去國都戲院看週日早場。國都也在電氣道上,從家徒步走去,約10多分鐘可到。那時的早場也分前座、後座及超等,前座門票四角,但只有靠近銀幕最前的四排而已,早場10點半開場,但10點才開始賣票,我們大都9點多就到戲院門外等開閘,等閘門開始往上升,只升了一點點,底部一有足夠空隙能進人,大部份在門外等候的即彎身滑竄而進,一窩蜂湧到前座票房買票,由於座位有限,向隅買不上是經常有的事。

那時的早場放的都是粵語片,好像什麽片種都有,但我們最喜歡看是武俠片,每回總是看的眉飛色舞,興奮不已。有一次忘了是曹達華還是曾江演一個落魄大俠,到一家路上食店吃飯,只叫了一碗白飯,食店伙計問要什麽菜,大俠說什麽也不要,只將桌上的醬油淋在白飯上,竟也吃得津津有味,看完電影回家,也有樣學樣的只醬油白飯吃了好幾餐,簡單快捷且還有點俠義之風,吃了便匆匆下樓等校車上學去。

早場也有些艷情片,主角大都是伊雷李紅(?),故事可能都有點說教的外衣,但呈現出來的鏡頭卻可以是很大膽。如女主角只脫剩一條g-string在一班色迷迷的男顧客群中跳艷舞,坦胸露兩點,搖擺雙股間,露骨程度跟現今電影比,或有過之而無不及,看得小孩子目瞪口呆,臉上可能還有點發熱。

有一齣由鄧光榮與胡燕妮主演的電影叫[浪子與修女],具體內容已不大記得,只記得有一幕飾演飛女的黃莎莉只穿三點式緊緊依偎在浪子鄧光榮懷裡,浪子冷冷的毫不在乎,酷得不得了,印象深刻,從此好一陣子有鄧光榮的戲總千方百計要看上一回,可能在小小心中還想將來成為一個浪子呢。

那時國都正場主要放映邵氏電影,同屋鄰居有一胖阿嬸,她兒子在國都當帶位員,經常有贈券票,戲說看電影是糊眼睛,她喜歡看黃梅調,尤其是凌波主演的,據說凌波是廈門人,所以加多幾分親切感吧。有幾回也帶我一起去看,三笑、血手印、魚美人,才子佳人書生仙女什麽的,黃梅調也悅耳動人,但曲調相對簡單,有些看着字幕也能跟着啍唱。那時不曉得,[血手印]裡有首歌叫[郊道],現在可是經典名曲了。

後來好像脫離了邵氏院線,改放其它首輪港產片,七十年代末很多齣新浪潮電影都有在國都放映,如[山狗]、[凶榜]、[撞到正]、[第一類型危險]等,但這些經典的驚悚片我都沒看過,或許是天生胆小之故不敢看吧。再後來國都也放映西片,但好像都不是什麽巨製大片,然而一些小本製作,可能你連電影名字也記不起來,惟電影內的一些歌曲卻迄今難忘,You light up my life、When a child is born,耳熟能詳之餘,不能磨滅的更可能是那消失了的光影青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