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世紀海嘯一週年,今天(26日)Bangkok Post有十多版的紀念特刊,除了有關災區一年來的變化外,還多方面報導了災後的各種人和事。報紙社論稱讚泰人面對災難所表現出的沉著,更以無私精神由衷幫助那些遠道而來不虞蒙難的各國遊客;災難發生後,政府救援行動迅速,效率超卓,國人團結一致,善後工作千頭萬緒,都一一有條不紊地運作過來,泰國人可引以為傲。社論也誇許他信總理領導救災有方,時刻都與國民在一起,充分表現出民選政府的選賢與能和領袖風範。但在報紙的另一頁卻有文章指責他信在南部洪災中救災不力,遠遠不如他自己家鄉清邁發生同樣災害時,即動用巨大資源救援,雙重標準,私心盡露。而據報導,泰南地區很多海嘯災民,現在生活仍非常艱難,控訴政府對他們的苦況似不聞不問。
泰國人無私幫助眾多海嘯受難遊客,卻是有目共睹的。報紙的讀者來鴻欄選登了幾位歐洲生還者的來信,都異口同聲表示,要不是得到泰南那些平常百姓發自內心真摯的拯救幫助,自己就不能活到今天以說出衷心的感激。有一位說他在蔻立受重傷,並失去妻子及女兒,幸得一位當地女士所救,穿衣餵食誠心照顧,才能在關鍵時刻活了下來,但這女士自己的丈夫及六個兒女卻也全在海嘯中喪生;為了感激,也紀念親人,他以妻女的名義設立基金,冀為攀牙地區兒童的教育盡一點力。另一位說她一家四口到寇立渡假,海嘯奪去她五歲女兒,而千辛萬苦才在災難發生後36小時才找到仍然生存的十二歲女兒及丈夫,她自己也幸獲一位會說英語的當地男人救助及安慰,她沒有救命恩人的姓名,也不知日後能否再見,但對泰國的感激溢於言表。泰國人民傾盡所有援予落難異鄉的客旅,一個微笑,一個擁抱,撫慰無數一度絶望的心靈。
美國人喜歡問,911發生時你在哪裡? 安達曼海發生海嘯時,你又在哪裡? 不論在哪裡也好,重要的可能是這人類災難發生後你可做了甚麽。香港似感同身受,而受難的也有香港人;最後香港民間所籌得的賑災善款好像亦在世界各國捐款中名列前茅,香港人的愛心除了經常惠澤國內同胞外,現也向世界上其它角落不幸的人援助施予。施比受更有福。對世界各國人力物力的捐獻以助災區重建,Bangkok Post社論說: Thailand is grateful. 助人者人亦助之。
海嘯發生後,香港有名的泰國通焦急得直如自己家著了火似的,(其實他現住曼谷,泰國可能真的是他的家),不斷在其泰遊網站內報導災區最新情況,公布一些自願捐款銀行賬號,好像也幫忙組織一些志願團體到布吉災區考察救援,自己也在當地做義工、當翻譯。他大聲呼籲港人不要離棄泰國,儘快到當地尤其是布吉地區旅遊,以行動支持當地經濟支柱旅遊業。
也有兩位年輕網友毅然決定到另一災區斯里蘭卡當義工,雖然如其中一位所言,此行目的可能並不那麽純粹,可能乃為了自己將來從事NGO工作能有一更堅實的履歷;另一位也可能正在人生某路口踟躕不知怎走下一步,正好借一點時間遠走他方,藉以好好想一想。然而無論怎樣的深潛目的,所做的卻是實實在在的付出,山重水復,身體力行,想在那資源匱乏、條件惡劣的環境下工作,更可能是體力及意志的考驗。可能是親眼見到大自然肆虐後的瘡痍境況,驚覺人的無助漂泊,其中一位在工作當中突然有所感嘆,香港、日本、斯里蘭卡、美國,何處是吾家? 但何需執著,[明月無家,晚晚照大地,不會問是哪方;紅日無家,亦照大地,散發着熱與光]。
燃燒自己幫助別人,最終也可能改變了自己。
不少人因這海嘯而改變,生活軌跡、人生想法,生與死。布吉地區有逐海浪而居的漁民一族,人稱海上吉卜賽,海嘯摧毀了他們的一切,幸得一些宗教團體的救援,生活得以恢復。接受救援也謙納福音,現在據說都歸依基督,茫茫浪流中找到了他們堅牢的真正所在。
有一位47歲瑞典女士去年到布吉渡假,住在山上,每天清早都到海邊吃早餐。那朝由於與人有約,匆匆吃過即離開,想不到隔了一會即發生此世紀災難,她僥倖避過一劫,但先前坐在她身旁的兩個德國人後來証實罹難。她回到瑞典後,一直把自己關在房內,不跟任何人說話,一闔上眼即聽到那些尖叫呼喊聲,很是難熬,醫生不得不建議她還是返回布吉以找回心靈平靜。現在她在布吉一海邊房子住了下來,心裡壓力舒緩了,並有長居泰南的打算,不知何時會回瑞典。照片上的她仍一臉幽悒,慨說海嘯徹底改變了她,頓悟原來生死只是那麽一瞬間,人生無常,何需營營役役終日追求物質,生活可以是簡簡單單的。在溫暖的異地渡過餘生,已成人的兩個兒女應能明白媽媽的心願,她說。
另一個瑞典家庭,海嘯發生時,爸爸正在潛水,而當時3歲大兒子則參加騎大象上山,都安然無恙;但媽媽及只1歲的幼子卻在獨立渡假屋前的游泳池嬉戲,首當其衝。受傷昏迷的幼子倖得泰國公主(海嘯也奪去了這公主的獨子)安排直升機送往醫院急救,但媽媽卻証實遇難。回到瑞典,足足大半年,兩個兒子總睡不安寧,一晚可驚醒七次,故爸爸每晚都要在牀邊哄護他們。小兒子今年開始會說話,但似不大清楚媽媽發生甚麽事,大兒子卻一直很氣怒,恨海浪搶走了媽媽,發誓要回去將海浪打個粉碎。爸爸今年想帶兩個兒子重回泰南盼以息夢魘,大的卻有點猶疑,怕如果那地方也奪走爸爸,誰來照顧他和弟弟。爸爸安慰說,媽媽的死不要埋怨泰國,泰國是我們心愛的地方,爸爸永遠會跟你們緊靠一起。兒子希望有個新媽媽,也草列了當他媽媽所要的一些要求,並對爸爸說:如你找到這樣的媽媽,可悄悄在耳邊告訴我。這瑞典爸爸表示,失去妻子的悲痛直如癌瘤一日比一日增大,痛徹入骨,但他仍相信這世界是美好的,他會讓希望及愛重新進駐生命,當他準備好的時候。
海嘯一週年,很多人的生命因泰國這個地方而變得不一樣,但他們及一些失去至愛的親屬朋友,在哀悼安達曼海的亡靈時,都對這微笑國度深懷感激,因在這裡[毀滅及死亡並沒得逞,今天是人性的凱旋,是慷慨、勇氣及愛心,勝利光照世間]。
誠如報上一封英國來鴻所寫 : Thailand will always have a special place in my heart.
是的, 泰國常在我心中。
Thursday, December 29, 2005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