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
多瑙河
布達佩斯
憂鬱星期天
一齣德國電影
Saturday, December 31, 2005
Thursday, December 29, 2005
Thailand will always have a special place in my heart.
南亞世紀海嘯一週年,今天(26日)Bangkok Post有十多版的紀念特刊,除了有關災區一年來的變化外,還多方面報導了災後的各種人和事。報紙社論稱讚泰人面對災難所表現出的沉著,更以無私精神由衷幫助那些遠道而來不虞蒙難的各國遊客;災難發生後,政府救援行動迅速,效率超卓,國人團結一致,善後工作千頭萬緒,都一一有條不紊地運作過來,泰國人可引以為傲。社論也誇許他信總理領導救災有方,時刻都與國民在一起,充分表現出民選政府的選賢與能和領袖風範。但在報紙的另一頁卻有文章指責他信在南部洪災中救災不力,遠遠不如他自己家鄉清邁發生同樣災害時,即動用巨大資源救援,雙重標準,私心盡露。而據報導,泰南地區很多海嘯災民,現在生活仍非常艱難,控訴政府對他們的苦況似不聞不問。
泰國人無私幫助眾多海嘯受難遊客,卻是有目共睹的。報紙的讀者來鴻欄選登了幾位歐洲生還者的來信,都異口同聲表示,要不是得到泰南那些平常百姓發自內心真摯的拯救幫助,自己就不能活到今天以說出衷心的感激。有一位說他在蔻立受重傷,並失去妻子及女兒,幸得一位當地女士所救,穿衣餵食誠心照顧,才能在關鍵時刻活了下來,但這女士自己的丈夫及六個兒女卻也全在海嘯中喪生;為了感激,也紀念親人,他以妻女的名義設立基金,冀為攀牙地區兒童的教育盡一點力。另一位說她一家四口到寇立渡假,海嘯奪去她五歲女兒,而千辛萬苦才在災難發生後36小時才找到仍然生存的十二歲女兒及丈夫,她自己也幸獲一位會說英語的當地男人救助及安慰,她沒有救命恩人的姓名,也不知日後能否再見,但對泰國的感激溢於言表。泰國人民傾盡所有援予落難異鄉的客旅,一個微笑,一個擁抱,撫慰無數一度絶望的心靈。
美國人喜歡問,911發生時你在哪裡? 安達曼海發生海嘯時,你又在哪裡? 不論在哪裡也好,重要的可能是這人類災難發生後你可做了甚麽。香港似感同身受,而受難的也有香港人;最後香港民間所籌得的賑災善款好像亦在世界各國捐款中名列前茅,香港人的愛心除了經常惠澤國內同胞外,現也向世界上其它角落不幸的人援助施予。施比受更有福。對世界各國人力物力的捐獻以助災區重建,Bangkok Post社論說: Thailand is grateful. 助人者人亦助之。
海嘯發生後,香港有名的泰國通焦急得直如自己家著了火似的,(其實他現住曼谷,泰國可能真的是他的家),不斷在其泰遊網站內報導災區最新情況,公布一些自願捐款銀行賬號,好像也幫忙組織一些志願團體到布吉災區考察救援,自己也在當地做義工、當翻譯。他大聲呼籲港人不要離棄泰國,儘快到當地尤其是布吉地區旅遊,以行動支持當地經濟支柱旅遊業。
也有兩位年輕網友毅然決定到另一災區斯里蘭卡當義工,雖然如其中一位所言,此行目的可能並不那麽純粹,可能乃為了自己將來從事NGO工作能有一更堅實的履歷;另一位也可能正在人生某路口踟躕不知怎走下一步,正好借一點時間遠走他方,藉以好好想一想。然而無論怎樣的深潛目的,所做的卻是實實在在的付出,山重水復,身體力行,想在那資源匱乏、條件惡劣的環境下工作,更可能是體力及意志的考驗。可能是親眼見到大自然肆虐後的瘡痍境況,驚覺人的無助漂泊,其中一位在工作當中突然有所感嘆,香港、日本、斯里蘭卡、美國,何處是吾家? 但何需執著,[明月無家,晚晚照大地,不會問是哪方;紅日無家,亦照大地,散發着熱與光]。
燃燒自己幫助別人,最終也可能改變了自己。
不少人因這海嘯而改變,生活軌跡、人生想法,生與死。布吉地區有逐海浪而居的漁民一族,人稱海上吉卜賽,海嘯摧毀了他們的一切,幸得一些宗教團體的救援,生活得以恢復。接受救援也謙納福音,現在據說都歸依基督,茫茫浪流中找到了他們堅牢的真正所在。
有一位47歲瑞典女士去年到布吉渡假,住在山上,每天清早都到海邊吃早餐。那朝由於與人有約,匆匆吃過即離開,想不到隔了一會即發生此世紀災難,她僥倖避過一劫,但先前坐在她身旁的兩個德國人後來証實罹難。她回到瑞典後,一直把自己關在房內,不跟任何人說話,一闔上眼即聽到那些尖叫呼喊聲,很是難熬,醫生不得不建議她還是返回布吉以找回心靈平靜。現在她在布吉一海邊房子住了下來,心裡壓力舒緩了,並有長居泰南的打算,不知何時會回瑞典。照片上的她仍一臉幽悒,慨說海嘯徹底改變了她,頓悟原來生死只是那麽一瞬間,人生無常,何需營營役役終日追求物質,生活可以是簡簡單單的。在溫暖的異地渡過餘生,已成人的兩個兒女應能明白媽媽的心願,她說。
另一個瑞典家庭,海嘯發生時,爸爸正在潛水,而當時3歲大兒子則參加騎大象上山,都安然無恙;但媽媽及只1歲的幼子卻在獨立渡假屋前的游泳池嬉戲,首當其衝。受傷昏迷的幼子倖得泰國公主(海嘯也奪去了這公主的獨子)安排直升機送往醫院急救,但媽媽卻証實遇難。回到瑞典,足足大半年,兩個兒子總睡不安寧,一晚可驚醒七次,故爸爸每晚都要在牀邊哄護他們。小兒子今年開始會說話,但似不大清楚媽媽發生甚麽事,大兒子卻一直很氣怒,恨海浪搶走了媽媽,發誓要回去將海浪打個粉碎。爸爸今年想帶兩個兒子重回泰南盼以息夢魘,大的卻有點猶疑,怕如果那地方也奪走爸爸,誰來照顧他和弟弟。爸爸安慰說,媽媽的死不要埋怨泰國,泰國是我們心愛的地方,爸爸永遠會跟你們緊靠一起。兒子希望有個新媽媽,也草列了當他媽媽所要的一些要求,並對爸爸說:如你找到這樣的媽媽,可悄悄在耳邊告訴我。這瑞典爸爸表示,失去妻子的悲痛直如癌瘤一日比一日增大,痛徹入骨,但他仍相信這世界是美好的,他會讓希望及愛重新進駐生命,當他準備好的時候。
海嘯一週年,很多人的生命因泰國這個地方而變得不一樣,但他們及一些失去至愛的親屬朋友,在哀悼安達曼海的亡靈時,都對這微笑國度深懷感激,因在這裡[毀滅及死亡並沒得逞,今天是人性的凱旋,是慷慨、勇氣及愛心,勝利光照世間]。
誠如報上一封英國來鴻所寫 : Thailand will always have a special place in my heart.
是的, 泰國常在我心中。
泰國人無私幫助眾多海嘯受難遊客,卻是有目共睹的。報紙的讀者來鴻欄選登了幾位歐洲生還者的來信,都異口同聲表示,要不是得到泰南那些平常百姓發自內心真摯的拯救幫助,自己就不能活到今天以說出衷心的感激。有一位說他在蔻立受重傷,並失去妻子及女兒,幸得一位當地女士所救,穿衣餵食誠心照顧,才能在關鍵時刻活了下來,但這女士自己的丈夫及六個兒女卻也全在海嘯中喪生;為了感激,也紀念親人,他以妻女的名義設立基金,冀為攀牙地區兒童的教育盡一點力。另一位說她一家四口到寇立渡假,海嘯奪去她五歲女兒,而千辛萬苦才在災難發生後36小時才找到仍然生存的十二歲女兒及丈夫,她自己也幸獲一位會說英語的當地男人救助及安慰,她沒有救命恩人的姓名,也不知日後能否再見,但對泰國的感激溢於言表。泰國人民傾盡所有援予落難異鄉的客旅,一個微笑,一個擁抱,撫慰無數一度絶望的心靈。
美國人喜歡問,911發生時你在哪裡? 安達曼海發生海嘯時,你又在哪裡? 不論在哪裡也好,重要的可能是這人類災難發生後你可做了甚麽。香港似感同身受,而受難的也有香港人;最後香港民間所籌得的賑災善款好像亦在世界各國捐款中名列前茅,香港人的愛心除了經常惠澤國內同胞外,現也向世界上其它角落不幸的人援助施予。施比受更有福。對世界各國人力物力的捐獻以助災區重建,Bangkok Post社論說: Thailand is grateful. 助人者人亦助之。
海嘯發生後,香港有名的泰國通焦急得直如自己家著了火似的,(其實他現住曼谷,泰國可能真的是他的家),不斷在其泰遊網站內報導災區最新情況,公布一些自願捐款銀行賬號,好像也幫忙組織一些志願團體到布吉災區考察救援,自己也在當地做義工、當翻譯。他大聲呼籲港人不要離棄泰國,儘快到當地尤其是布吉地區旅遊,以行動支持當地經濟支柱旅遊業。
也有兩位年輕網友毅然決定到另一災區斯里蘭卡當義工,雖然如其中一位所言,此行目的可能並不那麽純粹,可能乃為了自己將來從事NGO工作能有一更堅實的履歷;另一位也可能正在人生某路口踟躕不知怎走下一步,正好借一點時間遠走他方,藉以好好想一想。然而無論怎樣的深潛目的,所做的卻是實實在在的付出,山重水復,身體力行,想在那資源匱乏、條件惡劣的環境下工作,更可能是體力及意志的考驗。可能是親眼見到大自然肆虐後的瘡痍境況,驚覺人的無助漂泊,其中一位在工作當中突然有所感嘆,香港、日本、斯里蘭卡、美國,何處是吾家? 但何需執著,[明月無家,晚晚照大地,不會問是哪方;紅日無家,亦照大地,散發着熱與光]。
燃燒自己幫助別人,最終也可能改變了自己。
不少人因這海嘯而改變,生活軌跡、人生想法,生與死。布吉地區有逐海浪而居的漁民一族,人稱海上吉卜賽,海嘯摧毀了他們的一切,幸得一些宗教團體的救援,生活得以恢復。接受救援也謙納福音,現在據說都歸依基督,茫茫浪流中找到了他們堅牢的真正所在。
有一位47歲瑞典女士去年到布吉渡假,住在山上,每天清早都到海邊吃早餐。那朝由於與人有約,匆匆吃過即離開,想不到隔了一會即發生此世紀災難,她僥倖避過一劫,但先前坐在她身旁的兩個德國人後來証實罹難。她回到瑞典後,一直把自己關在房內,不跟任何人說話,一闔上眼即聽到那些尖叫呼喊聲,很是難熬,醫生不得不建議她還是返回布吉以找回心靈平靜。現在她在布吉一海邊房子住了下來,心裡壓力舒緩了,並有長居泰南的打算,不知何時會回瑞典。照片上的她仍一臉幽悒,慨說海嘯徹底改變了她,頓悟原來生死只是那麽一瞬間,人生無常,何需營營役役終日追求物質,生活可以是簡簡單單的。在溫暖的異地渡過餘生,已成人的兩個兒女應能明白媽媽的心願,她說。
另一個瑞典家庭,海嘯發生時,爸爸正在潛水,而當時3歲大兒子則參加騎大象上山,都安然無恙;但媽媽及只1歲的幼子卻在獨立渡假屋前的游泳池嬉戲,首當其衝。受傷昏迷的幼子倖得泰國公主(海嘯也奪去了這公主的獨子)安排直升機送往醫院急救,但媽媽卻証實遇難。回到瑞典,足足大半年,兩個兒子總睡不安寧,一晚可驚醒七次,故爸爸每晚都要在牀邊哄護他們。小兒子今年開始會說話,但似不大清楚媽媽發生甚麽事,大兒子卻一直很氣怒,恨海浪搶走了媽媽,發誓要回去將海浪打個粉碎。爸爸今年想帶兩個兒子重回泰南盼以息夢魘,大的卻有點猶疑,怕如果那地方也奪走爸爸,誰來照顧他和弟弟。爸爸安慰說,媽媽的死不要埋怨泰國,泰國是我們心愛的地方,爸爸永遠會跟你們緊靠一起。兒子希望有個新媽媽,也草列了當他媽媽所要的一些要求,並對爸爸說:如你找到這樣的媽媽,可悄悄在耳邊告訴我。這瑞典爸爸表示,失去妻子的悲痛直如癌瘤一日比一日增大,痛徹入骨,但他仍相信這世界是美好的,他會讓希望及愛重新進駐生命,當他準備好的時候。
海嘯一週年,很多人的生命因泰國這個地方而變得不一樣,但他們及一些失去至愛的親屬朋友,在哀悼安達曼海的亡靈時,都對這微笑國度深懷感激,因在這裡[毀滅及死亡並沒得逞,今天是人性的凱旋,是慷慨、勇氣及愛心,勝利光照世間]。
誠如報上一封英國來鴻所寫 : Thailand will always have a special place in my heart.
是的, 泰國常在我心中。
Saturday, December 24, 2005
Tuesday, December 20, 2005
香港要有放眼世界的包容
據報港政府控告14名外來示威者非法集會. 原來反世貿示威是非法集會嗎? 如果是的話, 為何不將所有參與示威的人通通都控告, 而只選擇性的控告14人? 是否走離原定控議遊行路線就是非法集會?
香港舉行世貿會議有反世貿人士來港控議示威原是事先張揚的事, 西雅圖,坎昆的激烈行動更是前車可鑑,香港作為這特定時空的國際舞台,有關控議行動應是常態, 為何會覺得大驚小怪, 認為是一場淪陷呢? 國際性抗爭可不是請客吃飯, 漫遊散步,香港參與國際事項, 會否只是葉公好龍而已?
南韓農民及各國反世貿人士激烈抗議,香港警方盡力維持控議現場秩序,大家都說原是各司其職一場戲而已; 最後警方控制了場面, 示威者也和平地給警方帶走, 而世貿會議也順利閉幕, 各國且歡呼有所成果, 本是一件皆大歡喜的美事, 為何現在仍要控告某些遠道而來的示威人士? 為何要給世界一個[香港並不包容]的印象?
我想示威人士並不是與香港為敵, 不然的話, 他們大可選擇在星期天會議閉幕才進行較激烈的行動, 然后千人靜坐告士打道堅決不走, 癱瘓星期一香港社會正常運作, 更可招引國際傳媒長時間報導, 後果不是會更凌亂嗎?
有說香港是法治社會, 所以要控告示威人士非法集會. 但在這件事上香港政府是否只小孩子氣似的維護所謂一國兩制, 一心急向世人表示我可當家作主, 而缺乏世界觀的政治視野? 香港想向世界宣示:我與世界所有被壓迫的人民為敵? 還是想藉此向中央政府暗示, 特區政府絶對有能力鎮壓一些你們不願意看到的控議示威? 特首以中共詞彙說[依法治港], 會不會像大陸一樣, 所謂[依法], 其實是[依他們的說法]的意思?
香港標榜自己為國際城市, 那麽就要有放眼世界的包容.
支持立即釋放所有反世貿示威人士 !
香港舉行世貿會議有反世貿人士來港控議示威原是事先張揚的事, 西雅圖,坎昆的激烈行動更是前車可鑑,香港作為這特定時空的國際舞台,有關控議行動應是常態, 為何會覺得大驚小怪, 認為是一場淪陷呢? 國際性抗爭可不是請客吃飯, 漫遊散步,香港參與國際事項, 會否只是葉公好龍而已?
南韓農民及各國反世貿人士激烈抗議,香港警方盡力維持控議現場秩序,大家都說原是各司其職一場戲而已; 最後警方控制了場面, 示威者也和平地給警方帶走, 而世貿會議也順利閉幕, 各國且歡呼有所成果, 本是一件皆大歡喜的美事, 為何現在仍要控告某些遠道而來的示威人士? 為何要給世界一個[香港並不包容]的印象?
我想示威人士並不是與香港為敵, 不然的話, 他們大可選擇在星期天會議閉幕才進行較激烈的行動, 然后千人靜坐告士打道堅決不走, 癱瘓星期一香港社會正常運作, 更可招引國際傳媒長時間報導, 後果不是會更凌亂嗎?
有說香港是法治社會, 所以要控告示威人士非法集會. 但在這件事上香港政府是否只小孩子氣似的維護所謂一國兩制, 一心急向世人表示我可當家作主, 而缺乏世界觀的政治視野? 香港想向世界宣示:我與世界所有被壓迫的人民為敵? 還是想藉此向中央政府暗示, 特區政府絶對有能力鎮壓一些你們不願意看到的控議示威? 特首以中共詞彙說[依法治港], 會不會像大陸一樣, 所謂[依法], 其實是[依他們的說法]的意思?
香港標榜自己為國際城市, 那麽就要有放眼世界的包容.
支持立即釋放所有反世貿示威人士 !
Friday, December 16, 2005
[打倒世貿]
西雅圖、熱那瓦、坎昆都只是電視屏幕上的畫面,WTO似離我們很遙遠,但現在卻是駱克道、馬師道,就在我們家的樓下,[打倒世貿],鑼鼓喧天,隔窗傳來是活生生的身歷聲,躲也躲不了。
有人說香港舉辦世貿會議,勞民傷財,徒招惹各路人馬來港示威,製造麻煩影響民生,特區政府不自量力,自討苦吃。不說世貿是好是壞,我贊成世貿會議在香港舉行,起碼可以使我們近隔離深入地去了解一下WTO究竟是甚麽一回事。既然香港有能力,財政上的、組織上的,為世界出一分力也是應該的;促成逹致自由貿易協議(如有的話),香港成為新聞頭條,更可顯出經常自我標榜的國際城市的實質。香港政府現在好像也是這樣向民眾宣傳的。
然而當初爭取主辦此次會議的真正想法可能並不是這樣的,而是作為一項旅遊推廣活動,心想到時候可以吸引多少人來港,帶來多少經濟效益。那知道旅客可能怕示威暴亂,都不來了,一般酒店都說會議期間的住房率反而有所降低。香港人辦每一件事是否都只為了經濟效益而已,其它的,個世界於我有何有哉?
來港抗議世貿的各路人馬中,南韓農民是焦點所在,大家一早已在議論他們如何强悍,預計將會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而對他們所抗爭的東西,卻好像不大了了。這回來港的南韓農民原來有一個頗悲壯的組織名稱叫[遠征香港抗爭團],英文報章稱他們為militants,據說他們好多人都是第一次出國,當中更有一位十二歲男孩代父出征。從鏡頭所見,他們裝束整齊,軍紀嚴明,行動一致,堅毅悍勇的神情,令人動容。
他們在維多利亞公園球場設置了2003年在坎昆自焚而死的南韓農民李京海的靈位,供各示威者憑弔。生於1947年,自稱南韓一農民的李,質疑各國WTO的談判代表,究竟為誰談判,是否只為了他們自己;他認為有些國家藉着世貿將自己的難題出口到別國,世貿協議應不含蓋農業,他反對90年烏拉圭協議。他自焚前,同年也曾在日內瓦絶食一個月。這個所謂農民(farmer),原來是農業高中及漢城工業大學畢業生,一生專注於牲口飼養及大米耕種的事業。
有人說因為有了自由貿易,大米價格大大降低,南韓農民所爭取的只不過是他們曾經擁有的暴利,是既得利益的貪婪罷了。但如果貪婪得連生命都可以不要的話,他們所執着的是否還有更深沉的東西?有人說種米生活不了,可以改行做別的,經濟轉型嘛,可以像中國的農民到城市打工,以血汗為國家經濟盡一分力。但他們為何那麽固執不願意離開土地,甘心做一輩子農民?為了紮根土地,甘願跳進冰冷的港海,韓風凜冽;三步一叩首,天地人合一。這些我們能明白嗎?
這次來港示威人群中,似沒有中國大陸農民的踪影。(在公園大草地上,倒見有[台灣農民聯盟]的緑色橫幅。)有人說中國是世貿的受益者,藉着自由貿易大量出口輕工產品,帶動國家經濟翻了好幾翻。但中國農民在世貿規範下是甚麽境況呢?跟南韓農有何異同? 他們沒來,是政府不讓發聲添亂?或者有否世貿對中國農民來講,其實毫無分別,苛捐雜稅一樣多,境況一樣的艱難?政府補貼,沒聽過,不打白條就好了。還是到外面打工好,管他珠三角、長三角或是天涯海角到處流竄,只要有工打就好了。(田園將蕪胡不歸?)等我用血和汗賺到了點錢,就回鄉下建房子、做點小買賣;中國以農立國,農者天下之大本,但現在農民可是貶詞呵,你不知道?你真農民!
聽說這個星期天世貿會議結束,會有國際級抗議大遊行,我也想身置其中去看看,但我有何訴求?
就打沉世貿(SINK WTO NOW)?
搞砸世貿(DERAIL WTO)?
不要協議(NO DEAL)?
甚麽是全球化?有位的士司機說:即係啲嘢側埋一便。
是的, 我不認同[啲嘢側埋一便]. 遊行你去嗎?
有人說香港舉辦世貿會議,勞民傷財,徒招惹各路人馬來港示威,製造麻煩影響民生,特區政府不自量力,自討苦吃。不說世貿是好是壞,我贊成世貿會議在香港舉行,起碼可以使我們近隔離深入地去了解一下WTO究竟是甚麽一回事。既然香港有能力,財政上的、組織上的,為世界出一分力也是應該的;促成逹致自由貿易協議(如有的話),香港成為新聞頭條,更可顯出經常自我標榜的國際城市的實質。香港政府現在好像也是這樣向民眾宣傳的。
然而當初爭取主辦此次會議的真正想法可能並不是這樣的,而是作為一項旅遊推廣活動,心想到時候可以吸引多少人來港,帶來多少經濟效益。那知道旅客可能怕示威暴亂,都不來了,一般酒店都說會議期間的住房率反而有所降低。香港人辦每一件事是否都只為了經濟效益而已,其它的,個世界於我有何有哉?
來港抗議世貿的各路人馬中,南韓農民是焦點所在,大家一早已在議論他們如何强悍,預計將會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而對他們所抗爭的東西,卻好像不大了了。這回來港的南韓農民原來有一個頗悲壯的組織名稱叫[遠征香港抗爭團],英文報章稱他們為militants,據說他們好多人都是第一次出國,當中更有一位十二歲男孩代父出征。從鏡頭所見,他們裝束整齊,軍紀嚴明,行動一致,堅毅悍勇的神情,令人動容。
他們在維多利亞公園球場設置了2003年在坎昆自焚而死的南韓農民李京海的靈位,供各示威者憑弔。生於1947年,自稱南韓一農民的李,質疑各國WTO的談判代表,究竟為誰談判,是否只為了他們自己;他認為有些國家藉着世貿將自己的難題出口到別國,世貿協議應不含蓋農業,他反對90年烏拉圭協議。他自焚前,同年也曾在日內瓦絶食一個月。這個所謂農民(farmer),原來是農業高中及漢城工業大學畢業生,一生專注於牲口飼養及大米耕種的事業。
有人說因為有了自由貿易,大米價格大大降低,南韓農民所爭取的只不過是他們曾經擁有的暴利,是既得利益的貪婪罷了。但如果貪婪得連生命都可以不要的話,他們所執着的是否還有更深沉的東西?有人說種米生活不了,可以改行做別的,經濟轉型嘛,可以像中國的農民到城市打工,以血汗為國家經濟盡一分力。但他們為何那麽固執不願意離開土地,甘心做一輩子農民?為了紮根土地,甘願跳進冰冷的港海,韓風凜冽;三步一叩首,天地人合一。這些我們能明白嗎?
這次來港示威人群中,似沒有中國大陸農民的踪影。(在公園大草地上,倒見有[台灣農民聯盟]的緑色橫幅。)有人說中國是世貿的受益者,藉着自由貿易大量出口輕工產品,帶動國家經濟翻了好幾翻。但中國農民在世貿規範下是甚麽境況呢?跟南韓農有何異同? 他們沒來,是政府不讓發聲添亂?或者有否世貿對中國農民來講,其實毫無分別,苛捐雜稅一樣多,境況一樣的艱難?政府補貼,沒聽過,不打白條就好了。還是到外面打工好,管他珠三角、長三角或是天涯海角到處流竄,只要有工打就好了。(田園將蕪胡不歸?)等我用血和汗賺到了點錢,就回鄉下建房子、做點小買賣;中國以農立國,農者天下之大本,但現在農民可是貶詞呵,你不知道?你真農民!
聽說這個星期天世貿會議結束,會有國際級抗議大遊行,我也想身置其中去看看,但我有何訴求?
就打沉世貿(SINK WTO NOW)?
搞砸世貿(DERAIL WTO)?
不要協議(NO DEAL)?
甚麽是全球化?有位的士司機說:即係啲嘢側埋一便。
是的, 我不認同[啲嘢側埋一便]. 遊行你去嗎?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