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09, 2023

New York

大城市正規酒店價格貴得驚人, 故第一次嘗試住AirBnB民宿; 在網站訂了一間位於Brookyln的單人房, 浴廁共用。有點遠離曼哈頓, 但屋主標榜交通方便, 徒步約10分鐘便能到地鐵站, 有F線直達34街、42街曼哈頓鬧區, 車程約30分鐘, 也算交通便利。 住了四晚, 頗覺愜意, 床尤其舒服, 睡得很好, 好像把先前坐過夜火車及住青年旅館沒睡好的眠都補了回來, 頗覺香甜。

一出地鐵站, 感覺去了一個南亞人的社區, 但一時搞不清是印度人還是哪個國家, 後經觀察, 應是孟加拉人為主。房間位於一寧靜街道上, 兩旁盡是兩層高的民房排屋, 感覺有點老舊。屋主是一中國人, 30多歲高大男生, 似不苟言笑, 答問題一句起兩句止。 後來見到他媽媽, 約六七十歲, 幾回都是戴着口罩, 頗健談, 說地道廣東話, 一見面便感謝我幫襯。她說兒子在網站上被評為Super host, 而且他們訂價不貴, 所以客人頗多, 且有回頭客, 還接待過歌星演員畫家等, 因為藝術行業的也想省錢。她說瘟疫期間他們都停了, 是今年初才再重張旗鼓的, 但紐約市政府卻要民宿做審核, 他兒子很快便辦了有關執照, 所以現在是拿正牌做生意。

 這棟二層樓房是他們自置的, 樓下好像自住, 二樓有三個房間, 其中兩間作為民宿, 一間兒子自住。長形客廳頗覺寛敞, 中間放一套沙發, 右邊牆角則有一台鋼琴。 廁所共用, 原先以為會有點不方便, 但四天下來, 每回要到廁所方便或洗澡, 都不用等, 好像沒人跟你爭用似的。另一房間也住了客人, 但只某晚在廚房碰了一次頭, 總的印象, 感覺整層樓只你一人自住而已。

屋主媽媽姓李, 問她是否來自香港, 她說在香港住過兩年, 住紅磡。原來他們來自中山, 79年左右便移民來了美國, 已經來了40幾年, 兒子在紐約土生土長。她說那時來美國, 男的主要做餐館女的則進製衣廠, 但現在製衣廠沒了, 女的大多做護理方面的工作。或是人口老化乃全球印象, 地鐵上見有不少廣告招聘護理工種, 有培訓, 主要照顧長者, 時薪日薪都有。

以前媽媽住老人院, 認識一位男同鄉, 70多歲, 身體壯健, 可自行出外, 每天早上都從砲台山道往上走, 然後天后廟道, 再從百福道回北角院舍, 散步一個大圈。他女兒一家也在美國紐約, 怕他孤苦一人在港, 便申請他去了美國團聚。他說女兒是做醫護, 原先以為是護士, 其實應也是在老人中心做護理工作。或近水樓台, 老鄉一到美國, 便能跟着女兒每天到老人中心活動, 中心包早午餐, 一分錢不用花, 美國的長者福利似也不錯。

屋主媽媽經過40多年辛勤工作後, 現在或是享受成果的時候, 每天或只在民宿中做點打掃清潔工作, 應不太勞累, 有很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說廳中鋼琴才買了不久, 一萬多塊, 因她想學彈鋼琴, 或是年輕時沒機會, 現在想追回一些逝去的青春樂韻, 再奏幾闕美國夢的甜美樂章。

紐約或真是一個大熔爐, 路上見到的什麽人種都有, 白人似沒有佔多, 大家或從世界各地湧來, 尋找各自的美國夢。這日禮拜天, 回來得早, 晚霞夕照, 看到這社區的孟加拉人正舉行園遊會或什麽, 警方幫忙封了大半條馬路給他們活動, 兩旁是賣家鄉小食衣物的攤檔, 遠端街中設了個小舞台, 上面擠站了一些穿戴民族衣服的男士, 他們或是這孟加拉社區的頭面人物, 有一人在大聲演講, 似在進行什麽選舉的拉票, 要他的族民支持他, 然後他再為他們在大熔爐內發聲, 爭取權益, 完成美夢。



多少年後重回紐約, 住進了當地人的家中, 地車往來, 漫步街頭, 誰人來了, 都是一個New Yorker。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