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02, 2020

孽子

先勇長篇小說[孽子]成書面世40週年, 台灣有劇團重演小說改編的舞台劇, 如果不是世紀瘟疫引致全球大封城, 真的想飛台北去觀看; 小說很久以前有看過, 但相關的影視舞台作品, 卻一齣都沒看過。在Youtube上看到白先勇關於該小說的演講, 40年來有多少版本, 翻譯成多少種外文, 搬上銀幕電視舞台多少回, 何人演過劇中何角色, 83歲的作家在台上站得筆直, 踱來踱去, 聲音宏亮, 滔滔不絕, 記憶清晰, 思路井然, 如數家珍。他特意說到2003年被台灣公視改成20集的連續劇, 說劇中扮演青春鳥的一眾年輕演員, 有些現在已是炙手可熱的紅星男神, 如張孝全、楊祐寧, 其實還有陳柏霖, 雖則戲中只曇花一現。而演主角阿青的范植偉, 據說演完此劇後也很紅, 但後來發生一些男女是非被人唾棄而沉寂了下來。白說電視寫實, 可把書中的場景、事件如實刻劃出來, 而舞台卻意涵豐富, 更能將文字的優美以舞蹈的形式呈現觀眾眼前。

小說當初好像是先在雜誌後在報紙連載的, 而連載的報紙竟是新加坡的南洋商報, 如此大家長獨裁管治的國度, 竟會容許如此禁忌的文藝小說刊載, 確是有點訝異, 不知當中可有什麽抗拒或打壓的故事, 就像在黑夜新公園叢密樹林裡發生的事一樣, 外人一般看不見。長篇小說好像分三章, 第一章叫放逐, 只是一篇告示, 學生李青跟校役發生猥褻行為而被逐出學校; 第二章叫在我們的王國裡, 如沒記錯, 這第一二章曾經獨立成書出版過, 就叫在我們的王國裡, 可能其時小說還沒連載完, 先出一部份以饗讀者。第三章叫安樂鄉, 看了電視劇後才意識到這是一家基吧, 以前看書的時候, 似完全沒有這樣的認知和想像。

在網上追看了這20集連續劇, 感覺很有實感, 不像香港一般的劇集, 一看就知道是在廠內搭景拍攝的。也許畢竟已是17年前的作品, 網上晝面並不高清, 似蒙上一層薄薄輕紗, 鬆濛間卻又像將時間的寬度拉得更開, 令人覺得那終究是一個逝去的年代, 就像台灣製作人一直掛在口邊的[那個年代]。那個年代是七十年代中前期, 2003年拍30年前的台北, 製作人說是一大挑戰, 當初曾想過這或是不可能的事。新公園還在, 亭臺池塘樹林博物館還在, 那博物館好像叫國立台灣博物館, 去了台北無數次, 卻一直沒去過。但眷村戲院和式庭房, 還有阿青母親滿身病毒蝸癱的那間或屎尿髒臭陋室, 似乎都很真實, 就像白先勇的文字描述, 隔着書本都能嗅到那股濃烈腥臭味。劇中的眷村在龍江街, 記憶中卻以為是錦州街, 但這兩處地方似也靠近, 尤其龍江街, 現在每回到台北都會去逛一下, 因為那裡附近有一家很紅火的日式海鮮魚生店, 中外遊客都會慕名光顧, 大快口腹。龍江街確實很市井, 菜市場就在濕漉街道兩旁, 老舊樓房, 暗黑里弄, 走進去或真能走到阿青的家。

電視劇寫實尤其表現在語言上, 劇中人南腔北調的國語, 還有大量的台語, 南來本土各種台北人都從書中走了出來。看書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台語的存在, 聽到阿青小玉等跟阿母講台語, 卻又親切非常, 尤其老鼠來自華西街煙花地, 市井街巷盡是台語, 某年遊台曾在附近國語問路, 一濃裝紅抺滿口黃齒老嫗說, 阮只講台語。白先勇應是說純正國語的外省人, 好像在台灣時間也不太長, 相信他的台語一點都不靈光, 書中似也沒有台語的特意描述, 電視上那些本土人物講台語會是製作人及編劇的想法嗎? 如果沒有台語, 精彩度實大大減少, 或也認不出台北, 製作人也說這小說寫的其實是那年代的台北, 雖然以某個族群做中心。

書中人物眾多, 青春小鳥換了一批又一批, 或也一去不回頭電視上令人動容的人物卻是那些傷心的父親: 阿青父、傅老爺、龍子父、戎馬家國, 最終只落得孤臣孽子的下場; 楊教頭、林桑、老周, 一生錯愛, 等到掙脫藩籬, 卻又時不予我。 還有那些可憐的母親: 阿青母、小玉母。龍子母、楊教頭妻, 尤其麗月姊, 她那個小雜種強尼, 將來長大後, 會像小玉一樣千方百計要找回自己的父親嗎?

在我們的王國裡, 青春不再放逐, 龍鳯可配, 多元台灣安樂鄉。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