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8, 2019
Now or never.
貓王隱身砲台
一壁淡然碎微
眼下抗爭轟隆
英皇遠去無聲
卻見鄉黑橫行
暴警黑煙瀰漫
也見學子手牽
青春不輟不斷
逝者如斯
磁音裊裊
It’s now or never.
腳下就是前線
手足頭破血流
滿胸怒火街頭
Now or never.
將來未來
勇爭朝夕
Tomorrow will be too late.
Friday, September 20, 2019
Wednesday, September 11, 2019
方舟
沙渚沼澤建一金城
富貴浮華賭它一把
魚獅急急退後
對看三柱新立
鼎一葉方舟橫亙空中
隔岸遠觀街頭怒火
赤道旁的方舟
滿載吱吱夏蟲
喋喋語冰吐唾不斷
似是幸災或亦樂禍
奴隸建設了天堂
鳥籠裡驕傲飛翔
挪亞已矣
光耀不再
洪水如若重來
璀璨方舟或不過幻化一場
Sunday, September 01, 2019
消失了的光影 - 利舞台
在Youtube看到一段香港無線電視於1984年舉行的[星光熠熠競爭輝], 由歌星隊與藝員隊對壘, 比賽歌舞, 競技飛車, 應是其時大型的年度節目, 相信收視率或相當不俗。 參演的都是當時得令的紅人, 歌星隊有張國榮梅艷芳譚詠麟甄妮等, 而藝員隊則是一眾正在冒起的年輕新秀, 劉德華梁朝偉張曼玉任達華等盡其中, 而35年過去, 他們都已年逾半百, 卻仍是當今演藝圈內的一級紅星, 活躍不墜, 香港電影似還靠他們苦苦撐着。忘了當時有否坐在電視前觀看, 但張國榮一人表演陰陽舞卻有印象, 其它的毫無記憶。而這大型現場轉播節目舉行的場地利舞台, 早已拆卸重建很多年了, 雖則重建的商業大樓仍沿用舊名。
利舞台座落的地段似是香港利氏家族所擁有, 這裡好多幢商樓都是他們的; 名叫利舞台, 顧名思義, 或就是屬於利家的舞台之意吧。在還沒有紅磡體育館的時候, 利舞台是香港表演藝術的終極殿堂, 沒在這裡舉行過演唱會不能算是一線紅歌星; 那時經常聽到的有羅文甄妮鄧麗君演唱會, 羅文還有白蛇傳柳毅傳書演唱劇, 白蛇之前是白孃孃, 國語唱劇, 說是潘迪華投資, 也是在利舞台演出。這些都是從報紙上看到的, 從沒進去舞台朝聖, 其實也沒有經濟能力負擔票價。
1976年, 環球小姐決賽在香港利舞台舉行, 電視有轉播, 記得整個舞台好像裝置成一艘舢舨帆船, 似還插着一碩大無比的紙扇, 各國佳麗穿上旗袍在船板上走來走去, 讓人評頭品足, 可能還用上中式音樂, 一種東方主義式的濃艷妖媚, 許多年後似仍揮之不去。不知有沒有人還記得那年的冠軍是哪一國小姐, 但香港人或會記得香港小姐林良惠進入前五名, 興奮莫名, 似是歷來最佳成績, 後無來者。
而更早的時候, 利舞台或是粵劇表演的專門場地, 任白波幾齣膾炙人口的首本大戲, 似都出自大劇作家唐滌生手筆, 好像都是在利舞台首演的; 而據說在[再世紅梅記]首演時, 唐坐在台下, 突然不適遽逝, 再世不出, 為利家舞台寫下一頁文化傳奇。在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有一常設的粵劇展館, 裡面除了各知名老倌的介紹, 戲服衣箱, 戲棚台板, 還有一巨大畫作掛在牆頂, 即是利舞台的外觀舊貎, 可見其作為梨園舞台的輕重。
如沒有演出, 利舞台也是一家戲院, 不知怎的, 或受電視薰陶, 小時候總覺得利舞台上映的電影高人一等, 其它戲院不可同日而比。這高級的感覺或也有物理的情結, 要去利舞台看電影, 要走上十數陡峭的梯級才可到達戲院大堂, 大堂不大, 賣票口分兩邊, 一邊為樓下堂座, 一邊則是超等, 好像還有特等, 從來只在堂座看電影, 超等特等是何模樣, 無從得知。大堂進去便是堂座, 別的戲院打開幕簾進去便看到銀幕座位, 但利舞台卻有兩重幕簾, 前簾打開進去, 還有一道厚厚半圓幕幔, 把放映大廳密密裹着, 不洩分毫光影, 而當外面幕簾關上, 即成一弧型黑道, 伸手幾不見五指。裡面那重厚幔有好幾點可掀開以進到大廳去, 有時進場晚了, 或中途到洗手間重回, 便會經過這半圓的暗黑通道, 一時分不清身在何處, 頃刻迷離, 光影夢幻, 看電影或像發了一場夢, 久久不能自已。
有一陣子放學後不時會經過利舞台, 總會看到戲院外牆貼上一些電影海報, 印象深的是斯琴高娃的歸心似箭, 海報上一個軍人頭望着右方, 左下方年輕的高娃拿着針線, 坐姿傾左, 溫婉微笑似有盼望, 但電影卻沒看過, 不知戲中的她, 跟後來的似水流年,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有何不一樣。威廉羅賓士的暴雨驕陽是在利舞台看的, 他演的老師用自由新法教導學生, 告訴學生要爭取自己理想, 不要被傳統枷鎖所綁; 戲中一句名言: seize the day, 非常熱血, 散場後似仍沸騰不已, 那天沒有暴雨沒有驕陽, 陰霾天氣有點翳悶, 心裡不迭跟初出茅廬的自己說: 一定要seize the day。今個夏天也翳悶, 香港學生熱血走上街頭, 不怕黑警暴打, 不怕暴雨不怕酷陽, 誓要光復香港, 肩負時代革命; 開學在即, 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 會罷課, 會 seize the day, 對抗專制政權, 與香港共存亡。
中學時參加一音樂社, 除了口琴還學了拉倍大提琴(Double bass), 其實技術並不怎樣, 但老師似頗賞識, 某年中樂部有演出, 其中一首笛子協奏曲叫老工人說故事, 當中倍大提琴讓我負責, 演出地點便是利舞台。終於自己也能站在利家舞台上, 人在台上, 看到精雕細繪的大圓拱頂, 格外壯觀, 而那時才發現原來利舞台有第三層座位, 高高在上, 直直如壁, 或就是看電影的超等或特等了。舞台兩側有一對聯, 重建後掛在商場大門前, 但後來大門改裝, 對聯便不知所終了。據說對聯屬鶴頂格, 聯曰: 利擅東南萬國衣冠臨勝地, 舞徵韶護滿台簫管奏鈞天。不懂對聯, 但卻看到那鼓樂喧天衣冠錦锈的舊日喜樂。
重建後的利舞台也有戲院, 但卻是那種搬到商場七樓的迷你戲院, 好像沒經營很多年, 這迷你戲院也關閉了, 利舞台終成明日黃花, 光影不再。
當下香港, 又是誰家舞台?
利舞台座落的地段似是香港利氏家族所擁有, 這裡好多幢商樓都是他們的; 名叫利舞台, 顧名思義, 或就是屬於利家的舞台之意吧。在還沒有紅磡體育館的時候, 利舞台是香港表演藝術的終極殿堂, 沒在這裡舉行過演唱會不能算是一線紅歌星; 那時經常聽到的有羅文甄妮鄧麗君演唱會, 羅文還有白蛇傳柳毅傳書演唱劇, 白蛇之前是白孃孃, 國語唱劇, 說是潘迪華投資, 也是在利舞台演出。這些都是從報紙上看到的, 從沒進去舞台朝聖, 其實也沒有經濟能力負擔票價。
1976年, 環球小姐決賽在香港利舞台舉行, 電視有轉播, 記得整個舞台好像裝置成一艘舢舨帆船, 似還插着一碩大無比的紙扇, 各國佳麗穿上旗袍在船板上走來走去, 讓人評頭品足, 可能還用上中式音樂, 一種東方主義式的濃艷妖媚, 許多年後似仍揮之不去。不知有沒有人還記得那年的冠軍是哪一國小姐, 但香港人或會記得香港小姐林良惠進入前五名, 興奮莫名, 似是歷來最佳成績, 後無來者。
而更早的時候, 利舞台或是粵劇表演的專門場地, 任白波幾齣膾炙人口的首本大戲, 似都出自大劇作家唐滌生手筆, 好像都是在利舞台首演的; 而據說在[再世紅梅記]首演時, 唐坐在台下, 突然不適遽逝, 再世不出, 為利家舞台寫下一頁文化傳奇。在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有一常設的粵劇展館, 裡面除了各知名老倌的介紹, 戲服衣箱, 戲棚台板, 還有一巨大畫作掛在牆頂, 即是利舞台的外觀舊貎, 可見其作為梨園舞台的輕重。
如沒有演出, 利舞台也是一家戲院, 不知怎的, 或受電視薰陶, 小時候總覺得利舞台上映的電影高人一等, 其它戲院不可同日而比。這高級的感覺或也有物理的情結, 要去利舞台看電影, 要走上十數陡峭的梯級才可到達戲院大堂, 大堂不大, 賣票口分兩邊, 一邊為樓下堂座, 一邊則是超等, 好像還有特等, 從來只在堂座看電影, 超等特等是何模樣, 無從得知。大堂進去便是堂座, 別的戲院打開幕簾進去便看到銀幕座位, 但利舞台卻有兩重幕簾, 前簾打開進去, 還有一道厚厚半圓幕幔, 把放映大廳密密裹着, 不洩分毫光影, 而當外面幕簾關上, 即成一弧型黑道, 伸手幾不見五指。裡面那重厚幔有好幾點可掀開以進到大廳去, 有時進場晚了, 或中途到洗手間重回, 便會經過這半圓的暗黑通道, 一時分不清身在何處, 頃刻迷離, 光影夢幻, 看電影或像發了一場夢, 久久不能自已。
有一陣子放學後不時會經過利舞台, 總會看到戲院外牆貼上一些電影海報, 印象深的是斯琴高娃的歸心似箭, 海報上一個軍人頭望着右方, 左下方年輕的高娃拿着針線, 坐姿傾左, 溫婉微笑似有盼望, 但電影卻沒看過, 不知戲中的她, 跟後來的似水流年,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有何不一樣。威廉羅賓士的暴雨驕陽是在利舞台看的, 他演的老師用自由新法教導學生, 告訴學生要爭取自己理想, 不要被傳統枷鎖所綁; 戲中一句名言: seize the day, 非常熱血, 散場後似仍沸騰不已, 那天沒有暴雨沒有驕陽, 陰霾天氣有點翳悶, 心裡不迭跟初出茅廬的自己說: 一定要seize the day。今個夏天也翳悶, 香港學生熱血走上街頭, 不怕黑警暴打, 不怕暴雨不怕酷陽, 誓要光復香港, 肩負時代革命; 開學在即, 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 會罷課, 會 seize the day, 對抗專制政權, 與香港共存亡。
中學時參加一音樂社, 除了口琴還學了拉倍大提琴(Double bass), 其實技術並不怎樣, 但老師似頗賞識, 某年中樂部有演出, 其中一首笛子協奏曲叫老工人說故事, 當中倍大提琴讓我負責, 演出地點便是利舞台。終於自己也能站在利家舞台上, 人在台上, 看到精雕細繪的大圓拱頂, 格外壯觀, 而那時才發現原來利舞台有第三層座位, 高高在上, 直直如壁, 或就是看電影的超等或特等了。舞台兩側有一對聯, 重建後掛在商場大門前, 但後來大門改裝, 對聯便不知所終了。據說對聯屬鶴頂格, 聯曰: 利擅東南萬國衣冠臨勝地, 舞徵韶護滿台簫管奏鈞天。不懂對聯, 但卻看到那鼓樂喧天衣冠錦锈的舊日喜樂。
重建後的利舞台也有戲院, 但卻是那種搬到商場七樓的迷你戲院, 好像沒經營很多年, 這迷你戲院也關閉了, 利舞台終成明日黃花, 光影不再。
當下香港, 又是誰家舞台?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