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中國電影是令人懷念的, 那種從傷痕和桎梏中走出來的樸實奔放, 一直回味至今, 而這戲竟有幾分那時的味道, 或許導演也是從那年代走過來, 對逝去的芳華念念不忘, 或也有同代人的暗地哭泣和迴響。
第一次獨自去北京, 參加當地旅遊團, 長城故宮天壇遊覽外, 也有安排一晚上看文藝表演, 記得好像是在北京展覽館附近的什麽場地看的, 擔綱演出的是東方歌舞團, 唱的都是一些所謂美聲唱法的歌, 很高亢很繚繞, ,偶爾一兩首較熟悉的紅歌, 尤其聽得很熱血; 跳各種民族舞蹈, 齊整度高難度亦高, 看得眉飛色舞, 頗讚歎。東方歌舞團好像屬解放軍組織, 叫軍政什麽的, 那些歌星舞員好像都是軍人, 出名的好像還有不低的軍銜; 表演看後, 知道有一女歌星叫成方圓, 好像能唱各種語言的歌曲, 是當時的紅歌星。
後來有一大專同學, 畢業後沒兩年便到國內工作, 長駐北京, 住在朝陽區團結湖附近的公寓, 有一回出差北京去看他, 他領上樓時, 指着隔壁門口說: 成方圓就住在裡面。那時團結湖一帶很多公寓樓房好像都屬於東方歌舞團, 同學工作的單位跟之有關係, 故就安排住在那裡。同學在北京結識了女朋友並結了婚, 後來二人便回香港, 已經好長時間沒聯系了, 不知近況如何, 但就一直沒問過他, 老婆是否也能歌善舞、軍政中人?
電影以歌舞團為背景, 但不在北京, 而是在中國西南, 是雲南吧, 但團中那些年輕的男女青年好像都來自北京, 遠離父母, 遠離家鄉, 在千里外的西南過集體生活。歌舞方面應不是什麽尖子, 不然或可留在北京, 成為東方歌舞團一員吧, 但或也是幹部子弟, 有各種各樣的關係門路, 才能遠離北京的文革混亂, 到西南小地方過一種相對平靜的生活, 但就不知道家中或受批或關牢的父母情況如何, 日子一長, 有的說, 她或連爸爸的樣子都忘了。
這歌舞團也屬軍中組織, 除了練習歌舞, 也要學習開槍, 經常為遠戌他方的士兵作勞軍演出, 平常或也相互嫉妒, 相互愛慕, 但都不說, 只藏心裡。進團後, 大家一呆就是十年八年, 集體生活同吃同住, 大家好像沒什麽秘密, 患難甚或生死與共, 彼此是戰友, 或還有幾分親人的況味。那一夜, 歌舞團要解散了, 十多年的戰友喝過最後一杯酒後便要各散東西, 各奔前程了, 他們高歌送戰友, 真情混在激情歌聲中, 混在淚水中, 大家的青春曾在年月中糾結在一起, 彼此擁抱, 痛哭不已。銀幕下在那年代走過來的同路人, 或也難掩傷感, 暗自流淚。
北京有一同事, 高大威猛, 走路挺直有風, 兩三個下屬對他畢恭畢敬, 一站出來就有點大哥的風範。有時跟他聊天, 他也常說他戰友怎樣怎樣; 世間各種關係, 親人、朋友、同學、同事, 但香港人好像就少了一種戰友的關係, 聽之覺得很嚮往, 也很疑惑, 那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他當過兵, 據說也參加過打越南的戰爭, 他是交通兵, 負責在戰場開車, 雖從來沒細表, 但他說那場戰爭打得很慘烈。
戲中男女主角也參加過那場戰爭, 遭遇也慘烈。男的因為聽了鄧麗君的靡靡之音, 藏於深心處的愛慕一發不可收拾, 向心儀的女戰友痴心表白, 情緒動作或過於激情, 難容當時的集體規範, 原先軍中雷峰一下子被斥耍流氓, 並開除出歌舞團, 分配到某地駐隊。所謂懲越戰開打了, 他帶了一幾人小連隊入敵境, 誤踏地雷並遭埋伏, 整個小隊被殲滅殆盡, 好像只他一人獲救生還, 但被炸斷了右手, 成為獨臂人。
而她則暗慕他, 看他受到歌舞團不公對待, 也對這集體心生厭惡, 不遵從領導指示, 也被調到戰地醫院當救護。在簡陋的篷帳醫院看到不少血肉模糊的傷兵, 搶救當中自己也滿身血污; 其中一位才十六歲, 全身皮膚炸得開花, 認不出模樣, 生不如死, 她不忍地悉心照顧, 但最終敵方一個投彈, 全都灰飛煙滅, 她萬幸活了下來, 但或受不了刺激, 精神錯亂進了病院。
歌舞團解散後, 藉着大國崛起, 經濟飛速發展, 昔日的戰友好像都有不錯的發展, 過着舒適有餘的生活, 或者只有他和她, 人生路走得顛簸不平, 走得辛苦異常, 僅得有瓦遮頭三餐不愁。有人問他過得好嗎? 他說: 什麽叫好呢, 比起陵園裡躺着的那些戰友, 他過得很好。她後來病好了, 歷盡艱辛, 看過生死, 終於跟他走在一起; 戰友相濡以沫, 雖沒正式結婚, 但執子左手, 此生緊緊不放。
電影開始時, 他出差北京, 火車千里, 將她帶到西南方, 結束時, 他倆依偎在昏黃的夕陽裡, 生死中走來, 回首世事芳華, 也無風雨也無晴。
Monday, May 21, 201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