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0, 2017

寫作

大學寫作指導老師問, 如果作品不被刋登, 沒有分毫收入, 你還會窮一生精力專注寫作, 義無返顧嗎? 多少年後名成利就的作家回答說, 我會。自此以後, 他便再沒有公開發表一個字, 隱居山林野嶺, 不與俗世往來, 在自家的心室冥想修禪, 或仍繼續寫作, 抒發內心, 馳騁字間, 高壽而終。

以手寫心, 他寫了一部大師級作品(master piece), 是美國二十世紀經典名著之一, 迄今已銷超過6500萬本, 現在每年還能賣出數十萬多本。據說他寫出了二戰後美國年輕一代的心聲, 狂熱粉絲無數, 個個都說書內主角猶如自家寫照, 問作家如何有如此深刻認知, 而作家向父親承認, 書中人寫的正是自己。 也許從沒有一本小說能打動千萬計的年輕人, 更甚的是, 作家與讀者竟是如此心聲相呼相通, 人人都自以為是那麥田裡的捕手, 著作因而曠世不朽。

有出版商問, 為何書中主角那麽憤世嫉俗, 好像什麽都看不慣似的, 對這社會有的只是厭惡厭惡厭惡, hate hate hate, 他是否發神經? 作家懶於解釋, 也拒絕作出任何改寫, 堅持故我; 世道phony, 虛偽假假, 就是看不慣眼。或其時在文壇已薄有名氣, 或真的遇到獨具慧眼的伯樂, 很快便有另外出版社願意原封不動出版其著作, 並預言這會是美國二十世紀的大師級名著之一; 作家拒絕任何宣傳, 但小說仍賣個滿堂紅, 身價飆升, 不在話下。

但更早的伯樂是那大學老師, 作家第一篇作品便是登在老師自資所編的故事期刋裡, 還得到25美元的稿酬。老師自詡說, 我眼光精準, 寫作天才迎面走來, 我一眼就能認出他來。老師看到他寫的另一個短篇也很喜歡, 更覺得故事中的男主角很特別, 可以之寫成一長篇小說(novel), 但他說寫長篇很難, 要寫很多很多字, 老師說, 是呀, 不就是要再多寫一些字吧。老師三不五時有意無意催促他寫這小說, 卻不知他有否聽進心裡去。

往昔翩翩少年, 自恃有點聰明, 舉止或帶輕佻, 喜歡追逐女孩; 但成名後, 或是為了逃避一些瘋狂粉絲, 卻搬進山林綠野, 變得孤僻自我, 只躲在自家的工作室冥修及寫作, 對外不問不聞, 甚或自己妻兒, 也鮮有溝通, 惹得妻子經常哭訴寂寞難耐。也許是諾曼第戰場歸來, 死過翻生, 聞過的屍體燒焦味道, 久久不散, 身心難以安寧, 幸而無意中認識印度師父, 找到冥修靜心之法, 心靜, 就可寫作, 從而回到內心所在, 有緣亦是無緣, 重遇真正自己, 不再與人糾結, 至親亦不例外。

看到曠世名著出版的一幕, 不知為何, 竟看得熱淚盈眶, 死命強忍, 怕哭出聲驚動鄰座觀眾; 其實沒看過這名著, 但感覺書中人或亦是自己, 世事紛紜, 事與願違, 看不慣的都很多, 卻也無能為力, 或亦只有怒憤。 當下生活, 某程度上亦是隱居, 無業無着, 獨來獨往, 不與人群, 自得清靜, 終究是無緣之人; 從無分毫的寫作, 旨在抒洩內心, 療傷自慰, 不奢望知音。

作家名成利就, 慧眼精到的老師卻是失意潦倒, 雖則那25美元稿酬或是一生最佳的投資, 此刻求助不果, 悻悻然轉身離去, 山林中踽踽獨行, 猶如寫作, 背影盡是人生。 `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