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6, 2015

天份

據報奧地利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將在香港設立分校, 招收學生, 未悉何時會成事。要進這種專注唱歌的寄宿學校, 除了家庭富裕交得起昂貴學費外, 還要有唱歌天份, 天賦優美嗓子, 真不知香港有如此條件又有興趣的小朋友究竟有多少?

電影BOYSCHOIR說的應該就是這種唱歌學校, 學生除了一般正常學科外, 每天更多的時間便是專注在音樂理論、歌唱技巧、合唱練習, 更不時要到全國各地表演, 有時甚至還要遠赴外國, 就像這回維也納兒童合唱團來香港表演一樣。電影主角為一擁有優美嗓子的少年男孩, 家庭卻有點複雜, 致令他性格也變得有點孤僻, 恃才傲物; 親生爸爸事業有成有自己美滿的家庭, 媽媽似是第三者, 好像嗜藥嗜酒, 最後碰到交通意外突然離他而去。雖然一直沒聯系, 但在學校校長的說服下, 不想浪費男孩的唱歌天份, 爸爸終於答應送他到男童合唱團寄宿學校, 並負責所有費用, 甚至捐款給學校。

孤僻男孩慢慢似也愛上唱歌, 天賦更比同團同學高, 耳朵聽音靈敏, 未轉聲的童嗓更可唱至極高音的HIGH D, 自然而然便成為團中的獨唱領唱, 而他們合唱團唱的大多是歌頌上帝的聖詩聖樂。這回他們破天荒受邀請到紐約最大的教堂演唱, 女校長非常重視, 說一定要唱得猶如天使下凡, 天籟之聲響徹堂內, 要觀眾聽喜極而泣。合唱團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演出前對一班少年男孩團員說, 要珍惜這神賜的天份, 盡情在台上享受因這天份而帶來的三十分鐘, 因為沒人知道你這天份什麽時候便會不辭而別, 離你而去。表演非常成功, 男孩的HIGH D, 哈利路亞, 聽得台下觀眾如泣如醉, 父親也深受感動, 決定告訴妻子自己有這私生子, 幸虧妻子也諒解, 故事有一圓滿的結局。

只是, 真的某一天, 男孩突然不知怎的, 再也唱不到那HIGH D了, 同團有嫉妒同學幸災樂禍, 他自己似也满不是味道。 校長說, 不要緊呀, 你往後也還可以唱ALTO嘛, 但最終這或已長大的男孩還是決定離團, 校長無奈話別, 並給他一封推薦信, 是導師手寫的, 只寥寥幾字: 你是我教過最好的學生。

年輕男生, 或十八二十, 或是剛從東北農村到曼谷謀生。在夜店新登場, 雖則幾分青澀, 卻是穿插撫擁, 來者不拒, 不洩不棄, 自家舒坦, 人家愜意。如此營生, 除了勇氣, 這多少或也需要一點天份吧? 但會不會像童聲美嗓一樣, 天賦天份不知何時也會一夜消失, 挺拔不再, 垂頭喪氣?

臉書上有宣揚佛學的留帖說, 人生下來的時候, 其實什麽都沒有的, 死的時候也什麽都帶不走, 所以人不要執着, 要學得放下, 人便自在。 我在帖下留言問: 那天份有沒有的呢? 那知帖主認真, 回說要整理一下才答覆; 過了幾天真的給了長長的回覆, 說其帖重點是教人放下自在, 所說的有無都是物質性的, 而關於天份究竟有沒有, 則說了一個有關音樂神童的故事, 最後只歸納為兩句話: 萬般帶不走, 只有業隨身。帖主沒言明, 或暗示所謂天份, 不過乃業之一種; 如是業, 是否即自身的前世修為? 此生沒有任何天份, 碌碌渾噩, 一事無成, 或亦不過是隨身之業?

飛機上的電影看完了, 密密麻麻的人員名單緩緩升起, 不知怎的, 鏡片後的眼角卻有一滴淚珠緩緩流下, 心內一股莫名的幽傷, 當下無業無着, 是天份已逝, 還是從未擁有?

Friday, October 23, 2015

走過



門牆剝落
記否曾經巍然輝煌
斑駁年月
沉澱成懷想的沃土
叢叢青綠舊憶
滋長其中
牆頭迎風招搖
走過異國他鄉的河邊

Thursday, October 15, 2015

學運

從大皇宮旁邊的皇家田廣場到金山寺山下的內河渡頭, 是一條多線行車的寬廣大道, 徒步前往大概十多廿分鐘, 走到一半有一大圓盤的十字路, 正中間一碩大無比狀如振翅欲飛的雕塑, 名為民主紀念碑。這條路走過好多回, 烈日下信步行走也不是件太輕鬆的事; 走的這邊行人道要比對面的要有人氣, 有餐廳、小吃攤檔、賣奬券的, 一條小橫巷內更似個菜市場, 靠近渡頭那邊更有兩家藝術展覽的場所, 以及一家頗具規模的佛寺, 但卻從來沒發現這裡竟有一個名為1973年10月14日紀念碑。它佔地不大, 進口處就像一社區小公園, 一點都不顯眼, 難怪過去總是擦身而過沒留意。

走上台階, 即是一半環形走廊, 廊牆上貼着滿壁高的照片; 廊底還有地下一層, 中間露天處則有一方角形的碑柱由下而上升至廊頂高度, 方碑似分兩段, 一白一黑, 或是不同材質, 黑段上一個個長方磚形格, 每格刻有一個名字, 一個一個圍至碑頂, 不知總數多少。牆上黑白照片或是無限放大之故, 顆粒粗大, 看似模糊不清, 卻都是年輕面容, 更有黑壓壓的人頭聚在街上, 那振翅欲飛的雕塑隱約可見, 更有一警察模樣軍人筆直站立, 看不清手上有沒有槍, 但見幾個學生模樣年輕人跪在跟前, 似在苦苦哀求什麽。另一壁上則是上下左右排滿一幅幅的個人照片, 像那種學生半身照, 全都一人二幅並排, 不悉因由, 會是一為年輕時模樣, 一為遇害時模樣嗎? 廊內飛蚊處處, 懼其針咬噬血, 也沒細看一會便出來了。

也聽過泰國1973年曾發生激烈學生運動, 後來遭到軍政府無情鎮壓, 死傷枕藉, 但詳細情況不甚了了。網上查看有關資料, 據說是軍政府想擅自延長自己的任期, 好像還想修憲以增加自己權力, 有凌駕司法之虞, 故一以大學生為骨幹的聯合組織(或像我們的學聯)憤起抗議, 又遊行又靜坐, 其抗爭目標也得到普羅大眾支持, 抗議人數一度高達四五十萬人。學生抗爭最後似亦令軍政府就範, 放棄先前提議, 釋放被捕人士, 示威並似得到泰皇同情下願意撤退, 但不知為何抗議現場附近突然發生爆炸, 似更波及皇宮, 政府隨即出動軍隊大舉鎮壓, 終至流血收場, 死者過百, 傷者無數, 最後以泰皇宣佈軍政府頭頭出逃流亡而止息。據說這次學生起義運動乃泰國政治分水嶺, 泰國民主政治自此才得以穩定發展; 眼下泰國也是軍政府奪權當政, 民主選舉似仍無期, 不知那些1973年的過來人, 昔時青春風發, 如今或已雙鬢成霜, 撫今追昔, 感想感受若何?

據說泰國的大學生聯合組織成立於1968年, 而這或亦是世界學生運動風起雲湧的一年, 尤其在歐洲在法國。那一年的東歐捷克也發生布拉格之春, 以抗議蘇聯軍隊入侵其國土, 身先士卒走在最前線的也是學生。曾在布拉格國立博物館階前, 看到地上某處鑲有兩個銀色金屬點, 旁邊刻着名字年齡, 十九廿一, 好像是紀念1968年在此自焚的兩位學生。68、73, 接着或就是1989年的北京, 天安門成為世界民主舞台, 或亦十九廿一的大學生, 摮起民主女神像, 激昂熱血, 但政府亦是出動軍隊無情鎮壓, 坦克輾過天安門廣場上的一個個青春的帳幕, 最終都倒臥在六月四日清晨的血泊中。時移勢易, 大國崛起, 富甲一方, 人人向錢看, 當今青年學生或早已棄民主如敝屣, 女神不再不屑, 大大強國夢酣。

而2014年或是屬於台灣香港的學生, 太陽花黃雨傘不枯不散, 仍在青春學子心中。正是10月14日夜, 警民對峙, 警黑或合流, 拘捕及打擊激烈抗爭人士絕不手軟, 指說被人高空淋水, 七警遂將涉嫌者抬至以為無人得見的暗角拳打腳踢, 天網恢恢, 卻被電視台攝得全程, 新聞傳遍天下; 被毒打者傷痕累累, 報警備案, 雖則知道肇事七警何人, 但警方政府卻遲遲不為所動, 極盡包庇能事, 七警停職照支全薪, 事已經年, 仍然逍遙法外。據說七警明天(15日)或會被正式落案被控, 孰真孰假, 拭目以待。

去年雨傘運動最終沒有發生血腥鎮壓, 或繫高高在上當權者的瞬間一念, 亦算萬幸。在1973.10.14紀念碑前, 想到年輕的激情學生參予民主抗爭運動, 一顆顆已然豁出去的青春之心, 一旦當權者無情鎮壓, 他們或也不折不悔, 慨不回頭, 倒在血泊中也在所不惜, 生命未及高飛便遽然而止, 化成牆壁上一幅幅默然的照片, 想想不無神傷。

雨傘過後, 天青無期, 何去何從, 今日, 卻是迷茫非常。

Friday, October 09, 2015

歸隱

看的是早上11點多的場次, 但已有心理準備電影看到一半或會睡着; 果真如此。當那個不知是公主還是皇后不疾不緩地一直說一直說, 娓娓不絕地令坐在旁邊一言不發的聶隱娘掩臉痛泣的時候, 不知不覺地便睡着了。
要看這電影並不是因為導演憑這戲得到歐洲著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 而是因為那天人在台北, 晚上看電視, 100多個台中, 遙控器竟停留在TVBS的一個訪談節目, 看得津津有味, 訪問的正是侯孝賢導演, 聽他介紹這得奬影片。電影背景為唐朝, 他說他戲中非常著重聲音光影, 希望可藉此營造其時的氛圍; 還說電影曾到京都奈良取景, 大抵也是想找回一絲大唐的風韻。李安拍[色戒]曾到檳城怡保最景, 以拍出廿世紀三十年代香港的海角風味, 而侯導演則東赴扶桑古都, 更大野心地想拍出千年前的盛唐風物流金, 就這一點, 這電影可能真的不容錯過。

也曾經去過京都奈良, 為那些仿唐木構建築佛寺着迷, 好像每一幢都有好幾百年的歷史, 而京都主街都以幾條幾條為名, 據說正是依循唐朝的古稱。電影中也有一位角色由日本人擔演, 據說就是一位如遣唐使的人物, 心裡也好奇這東洋角色在戲中究竟會起何種作用。人在京都, 曾感覺猶如站在盛唐的門口, 不知這最佳金獅導演會如何帶領觀眾進到盛唐的門內去呢?

唐朝的聲音是怎樣的呢? 可能就是靜, 沒啥聲音, 學習唐朝的古都似也崇尚靜美, 寧靜致遠, 影片沒有太多聲音, 主角的台詞好像也才幾句, 大聲若希, 電影或許真找到了唐朝的聲音。而光影, 則略為黯黑, 據說導演盡量採用自然光來拍攝, 黯黑或許就是古時真正的呈現, 沒有現代的光害, 朦朧含蓄, 賽過纖毫畢現, 是光的靜美。

睡醒時, 不知戲中各人情感糾結如何, 聶隱娘如何邂逅東瀛磨鏡少年, 然後就見那白衣女師父站在山崖上一動不動, 動的是裊裊雲霧, 似有聚散, 主角聶隱娘, 一身黑衣走上山來, 在崖下跪下, 向師父告別告白。這女剌客並非優秀殺手, 武功雖高, 但關鍵時刻, 看到無辜小兒總會心軟, 下不了手。師父無奈只好讓她離去, 接着她便與那東瀛少年一起遠走他方, 據說要到新羅, 最後會東渡少年扶桑故鄉嗎? 遠走, 或就是遠離糾纏不清的塵事, 歸隱去吧?! 電影至此, 響起奔放的音樂, 影片一直的抑鬱似最終得到釋放, 而殺手與少年跟幾個同伴一直走向金色的遠方, 一時隱入樹林不見了, 長鏡頭一動不動, 不一會又復見他們細小身影, 還是在路上孜孜地走着, 一直沒停下腳步。看完電影, 心裡只是好奇戲中的藩鎮魏博會現在的什麽地方呢, 自己去過嗎?

突然接到一久沒聯系的中學同學電話, 說某週末會搞一個進中一多少拾年的舊生重聚, 沒等他說完, 便直截了當地說: 我不會參加。電話裡的同學似愣了一下, 剎那沒有反應, 便問有沒有跟哪個同學有聯系呢, 答說沒有, 一個也沒有。也許無業無着的當下, 過的正是一種另類的歸隱生活, 什麽舊同學舊同事, 通通沒聯系, 不聞不問, 生活生命似不需與任何人有所交集, 多少年的舊生重聚, 真的一點都沒興趣, 或許也因心底深處, 自覺一生庸碌無成, 沒有什麽可炫事物與人交流交緣。

杜甫[贈衞八處士]一詩, 或是自己最喜歡的古詩, 當中好幾句詩句還會經常記起。昔時君未婚, 兒女忽成行; 訪舊半為鬼, 驚呼熱中腸。舊生故友重聚, 或會有此境況, 但歸隱無尤, 此後也難領略。詩中一頭一尾, 卻是天涯走遍, 仍舊跌宕不去: 人生不相見, 動如參與商。明日隔山岳, 世事兩茫茫。歸隱的心事, 似也盡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