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看3D電影, 因為本身是近視眼, 看戲要帶兩副眼鏡, 確實挺累贅, 頗煩人。而眼前這齣中港合拍片, 不知是3D攝影技術未到家, 還是電影院放映系統有差, 或者是自己眼睛有問題之故, 戴了3D眼鏡後, 總覺偌大的銀幕未能對焦, 不很清晰, 遑論什麽3D效果。把3D眼鏡上下左右微調這微調那, 戲院內空座多, 更特意換座位到正中間區域, 都還是覺得不甚理想, 一會主體清楚了, 但後面周圍的景觀又變濛糊糊, 似一點3D電影凸出感都沒有。
這齣合拍片是香港老牌名導翻拍革命樣板戲, 以香港武打片的手法拍製, 據說大陸觀眾很受落, 票房大收高達十億八億, 成績非常好。然而, 導演對其樣板內涵或有看法, 以戲言志, 智取國內大部份的草包觀眾, 他們看得樂不可支, 但內裡被愚弄或不自知。有文化評論人說, 她看到最後一幕正反人物爭奪飛機的場面簡直笑破肚皮, 這導演為何那麽捉狹, 他不就是在嘲笑強國人自以為是, 所謂崛起或不過在打飛機吧了。
電影的3D效果真的不怎麽樣, 那隻山上老虎或是CG產物, 但一點不覺勇猛, 也欠缺撲出銀幕嚇你一跳的驚險, 跟另一齣3D電影中的老虎主角不可同日而語; 而雪山雪林古堡等景觀, 也沒給觀眾帶宏偉浩瀚感覺, 其實不用3D應也沒有什麽損失, 但這戲似沒有2D版本給人選擇, 這或也是票房高收的原因之一吧?
所謂3D電影好像很早就有了, 小時候都大敢看, 怕突然一把刀一支箭直直向你砍來射來, 太快躲避不了, 就糟了。曾在加洲環球影城看過4D電影, 真人跟銀幕影象交接更迭, 一時在舞台, 一時又跑進銀幕, 戲中人似穿了天衣, 無縫交接得令人嘆為觀止; 而最重要的3D效果, 有水晶怪物的長長尾巴無限延展似的伸出銀幕, 緊緊追着你不放, 像要把你刺穿似的, 讓人不自覺地在座位上左閃右避, 好不緊張; 後來怪物被主角打死了, 變成一灘水, 驀地便有一些水滴不知從哪灑來, 沾濕人身, 是為4D的第四個層次。
或者效果不佳是自己的問題, 是戴了一二十年的眼鏡度數不夠或什麽。中學時已經是近眼要戴眼鏡, 可不換就不換也沒有經常換眼鏡, 一直的印象是三五佰的度數, 好像也聽人說, 近視眼老了可能與老花眼相抵, 眼睛反而會變正常, 不要再戴眼鏡了。也曾聽北京同事說, 對於老花眼他們北方有一說法: 花不花, 四十八, 有沒有老花眼就看48歲, 那年歲時有就有, 沒有就沒有了。不知這說法能否套在自己身上, 只記得有一年在阿姆斯特丹一黑暗環境中與人扭成一團, 不知怎的似把眼鏡也扭曲了, 自此感覺看近的東西似也有點看不清楚了。久而久之, 看近的小字似很費力, 要特意將眼鏡拉開一點才可看清, 才知近遠不能相抵, 反而相隨, 頗有前不到村後不巴店的況味, 一點都不好受。有網友說, 最近剛配了那種可遠視近視融為一體的眼鏡, 看遠看近都很清楚, 心想四十八或花不過, 自己或也需要配一副這樣的眼鏡了。
電影如有2D版, 肯定看2D, 便宜又不累贅。但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先看2D版, 那知意猶未盡, 覺得一定要看3D版, 才能深深感受那星空下巨鯨海中騰躍所濺起的浪花, 聯群飛魚急速飛衝的腥風, 還有老虎霎時唬撲的驚恐。李安說, 3D電影所着重的是如何放置景物, 遠近深淺, 其實不太懂其意為何, 只記得電影開場的動物園, 一隻鳥鷹站在樹枝上, 靜止不動, 卻是如何的突出, 像就站在你身邊, 咫尺可及, 過目難忘。
電影看不清, 身邊事物看不清, 朦眼看世界, 得過且過, 是怎樣的人生? 脫下眼鏡, 這久違的清晰, 年月交替, 究竟錯過了幾多?
Tuesday, July 21, 2015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