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0, 2023

Bamford


曾經去過湖區, 從希斯魯機場坐大巴去, 從早上10點多走到傍晚五六點才到, 其實不大清楚它具體位置在哪裡, 也有聽說過山區(Peak District), 同樣不太知道它在何方。曼徹斯特機場內有很多當地旅遊介紹的宣傳圖片, 貼在走廊的兩壁, 一下飛機就看到, 非常醒目; 遊客來到曼城其中一樣可做的便是到山區登高遠足, 才知山區靠近曼城, 也屬其旅遊資源之一。看地圖, 山區就在曼城的東邊, 一大塊, 但要去, 交通方便嗎?

一早便計劃Sheffield去看一下, 從曼城坐火車去, 一天好多趟, 好像有兩三家公司經營, 但票價不算便宜, 選了一種當天非繁忙時間來回票, 只能坐Northern Rail一家的班次, 盛惠21.6英鎊, 如果誰家的車都能坐, 則加5英鎊。Northern Rail 的班次最多, 而且它好像也靠停最多站, 這些站都是山區裡的小站; 原來從曼城到Sheffield, 火車便是穿過山區而行的。

所謂Peak District, 並不是崇山峻嶺的山區, 而是起伏有致的丘陵地帶, 海拔應不會太高, 從車窗看出去, 山丘小坡似都是一片如茵綠草, 沒有什麽參天巨木, 感覺一種綠油油的柔和; 聽人說這裡有些地方的景色美如童話世界, 媲美瑞士。來前臨時網上查資料, 看有什麽行山路線可以走一下, 找到有好幾條以火車站作起終點的環線, 便選了一條難度較低, 約七八公里長的嘗試冒險走一下。


從Bamford下了車, 車站也沒有進出閘口, 只推一木柵門便出了站。按資料出了站轉右走, 是一條斜坡車路, 路上沒人, 路右邊是一哥爾夫球場, 有三數個人在打球, 一直往上走, 看能否找到一條叫Mill Lane的小路。一直走也沒找到, 看到有一對男女拉狗散步, 心想他們或來山區渡假的; 又碰到一女士, 打了個招呼, 問你也是來山區旅遊的嗎, 她說我住在這裡, 我說我想走到山頂的水塘, 她說這條路去不到水塘的呵, 我趕緊查看手機地圖, 原來一開始便走錯路。女士指了一下, 你從這條橫路走過去, 中間有一捷徑入口, 從一田邊小路往下走, 便能到主馬路, 再往下一點, 便能看到Bamford Mill了。

終於看到Mill Lane的路牌, 再按資料走到河邊, 河水有點湍急, 雖不太寬, 有一小小木橋, 走時也有點心慌。過了河便是一大片草地, 沒有正式的路, 經人來回踏出了一條線便是路了。遠遠走到山邊, 推開一木閘門走上去, 不一會看到一手寫的簡陋指示, 沿左邊一泥濘坡路上去, 便會走到一正式的行山路徑Thornhill Trail。這行山徑平坦易走, 樹木茂密, 水聲潺潺, 偶爾碰到一兩個行山者, 或是閒日, 似都是上年紀的退休人士。走在草地時還是陽光普照, 行山徑卻有雨點飄灑, 很快便走到山頂的水塘壩上, 卻下起傾盆大雨, 水塘不大, 但雨大也沒能仔細看清水貎景緻。匆匆走到一樹下避雨, 剛才壩上點頭打招呼的婦人走來邀我上車避雨, 我說我全身濕透, 或會弄濕車椅, 她說不要緊。似是一家三口, 我問你們來旅遊嗎, 司機座上的男人說, 不, 我們住在Peak District, 離這裡不遠。我問山區冬天下雪嗎, 坐旁邊的男生說也會的, 有時也下得很深。雨小了, 我道謝後下了車, 趕緊飛跑到不遠處的一家酒館去, 裡面客人很多, 頗熱鬧。這酒館叫Yorkshire Bridge Inn似有點名氣, 資料上也有介紹, 就在山頂馬路邊。

有緣千里, 竟在這酒館碰到四位來自香港的移民, 是兩對夫妻, 都說來了兩年多, 住在Sheffield。Bamford 離Sheffield兩三個站, 他們開車而來, 說特意來這酒館吃東西, 似是一對幫了另一對的忙, 投桃報李, 另一對請吃東西道謝。幫人家忙的男子, 身材壯胖, 平頭裝, 右手腕戴了斗大的一串佛珠, 非常健談。他說決定來英國是選擇要過另一種生活, 他現在已一點都不想香港了。圓潤的臉有點佛相, 他說剛圓寂的星雲大師是他師父, 我問是怎樣的佛緣呢, 他說有年大師在中大有一講座, 他是懷有心事的座上客, 大師驀然一句: 一江春水向東流, 他竟聽得流下淚來, 多大的心鎖也煞時解開了。

移居遠方山區, 心胸坦蕩, 滔滔不絕, 舊事不沾, 似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另一對似仍在躊躇前路, 找什麽工種, 如何上下班, 送孩子上學可開車, 但冬天日短, 天氣多變, 還是坐公共交通較為妥當。他們誇說第一次能來到山區這裡不容易, 遠來的旅人或也在尋找, 或也在躊躇, 人生下一站的旅程會順利嗎?



Saturday, August 05, 2023

伊豆


日本大文豪川端康成1968年曾得諾貝爾文學奬, 但對他的作品毫無認識, 只聽過一些書名, 如細雪、古都,好像都有改編拍過電影, 最出名或是伊豆舞孃, 山口百惠三蒲友和主演, 但都沒看過。

伊豆半島上的河津市似以伊豆舞孃作招徠, 火車外便有書中人物的雕塑, 舞孃及大學生, 樣子極像山口及三蒲。要由東京來河津, 坐特快火車踊子號也要兩個多小時; 有電台主持三月到東京, 不顧長路迢迢, 特意坐一趟特快火車到河津, 來回四五個小時, 車資或約一萬日元, 主要是想看日本最早花開的河津櫻。櫻並木就在火車站外不遠的一條河邊, 炎夏七月, 烈日當空, 河溪潺潺, 人跡杳杳, 只見一對男女在釣魚, 並木一列櫻樹密密排在河岸路徑兩旁, 綠蔭清涼, 沒有花, 樹亦尋常, 不覺特別。但想像三月花開, 並木花蕊盈頭, 綠蔭讓路粉紅隧道, 人聲鼎沸, 人花喧鬧, 擠擁而知。

從熱海坐10點的火車來, 也趕不上11點半開往修善寺的巴士, 只差十餘分鐘, 便要在火車站苦等一個多小時, 才有第二班車。原先想買巴士一日券, 先到河津七滝看瀑布, 再坐車經天城山隧道到修善寺, 說那裡附近有一竹林, 亦一天然名勝, 看完竹林便可坐巴士回河津, 但今天來晚了, 車次稀少, 似難如願, 只能去看看七個瀑布了。

去前看地圖, 靠近河津七滝有一圓形天橋, 心想那處或是什麽交通樞紐, 要疏導四方八面而來的車輛。伊豆半島中部群山連綿疊疊, 由海邊河津到修善寺, 要走入山中, 圓形天橋所在並不是什麽樞紐, 而是在山谷空塹中旋上兩三圈, 方便車輛從山腳旋爬上山腰, 可見山勢之峭。沒在河津溫泉站下車, 而是經過圓橋到上步道口才下, 順山勢及河流而下, 山勢峭, 造了不少木梯木橋木步道, 由上走下, 並不辛苦。

迢迢轉折而來, 終於看了七個瀑布, 各有名堂: 釜滝、蝦滝、蛇滝、初景滝、蟹滝、出入滝及大滝。其中初景滝為一平地, 又見默默無語的舞孃及大學生, 初者, 不知是否二人邂逅之地? 伊豆舞孃書中二人山水偶遇, 如瀑布瀉來匆匆, 或有一股淡淡的哀愁水氣, 濺濕人臉, 最後大學生從下田坐船離開伊豆半島。


1853年美國黑艦來到伊豆的下田, 船長佩里要求其時銷國的日本開關與外通商, 弱國無力推搪只好同意, 下田成為開國原點所在。開了國, 有了維新, 也富強了, 繼而軍國、原子彈、戰敗、復興, 再次富強崛起, 日米兩國的恩怨情仇, 或始於下田。似是漁村小鎮, 遊人不多, 一片水鄉的寧謐。 海港邊有佩里雕像, 說是當時上岸之處; 下田公園依山起伏, 園內有開國大匾, 也有美國總統卡特的訪問紀念碑, 訴說的都是日米友好的主旨, 黑船叩訪, 是為和平而來, 美國人說。

來伊豆訪河津及下田, 下榻卻在熱門溫泉渡假地熱海。依山而建的海邊小城, 走上行下, 也有自己銀座購物街, 但商店似寥寥無幾。來宮神社有二千年的大楠樹, 或亦神明, 誠心參拜; 白天沒到沙灘, 盛夏有花火大會, 時間不巧, 沒看到, 只看到晚上有人在沙上自放流火。住的飯店屬大型溫泉酒店, 價廉物美, 一泊二食, 才一萬日元一人, 早晚二食均是自助餐形式, 酒水全包, 傳統日食應有盡有, 並沒有什麽昂貴食材, 但味道可口地道, 食得不亦樂乎。酒店客人多, 幾全是日本人, 或值暑假夏休, 一家大小, 拖男帶女, 小孩子特別多, 在進餐的大型宴會廳裡, 跑來跑去, 浴衣穿著, 喜氣洋洋。

伊豆盛夏, 一人行旅, 舞孃寂寥, 子供歡欣. 花火不遇, 趣味自燃。